武正成
金太陽杏,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66.9 g。果實近圓形,端正,果頂平,縫合線淺,不明顯,兩半部對稱。果面光滑,有光澤,果面金黃色至橙紅色,外觀美麗。果肉黃色,肉厚1.46 cm,肉質(zhì)細嫩,纖維少,汁液較多,香氣濃,味甜微酸,品質(zhì)佳。離核,核小,可食率96.8%??沽压?,較耐貯運。結(jié)果早,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與抗逆性強,適栽范圍廣。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jié)如下。
定植
3月下旬定植一年生速生苗,授粉樹為凱特杏。株行距為1 m×2 m,隔2行配置]行授粉樹。定植溝深與寬均為60 cm,每667 m2施雞糞3000 Kg、復合肥50 kg。定植3天4天后定干,干高40 cm。
溫濕度管理
12月中旬扣棚。萌芽期,白天溫度15℃~22℃,夜間不低于3℃,相對濕度不高于80%:花期,白天溫度15℃~20℃,夜間不低于5℃,相對濕度不高于50%~60%:果實發(fā)育期,白天溫度20℃~28℃,夜間不低干10℃,相對濕度不高于60%;果實成熟期,白天溫度18℃~30℃,夜間不低于15℃,相對濕度不高于60%~70%。溫度的高低主要靠通風來調(diào)節(jié)。
肥水管理
每667 m2溫室施腐熟雞糞6 m3,或腐熟餅肥300 kg、有機肥1000 kg、復合肥100 kg,加硫酸亞鐵10 kg、硫酸鋅5 kg、錳肥1 kg、硼肥2 kg、硫酸銅5 Kg、氯化鈣2 kg。全面撒施,然后深翻20cm~30 cm,灌1次透水。杏生長期內(nèi)應澆好幾次關鍵水:扣棚前澆足底墑水,保障幼果膨大期對水分的需求量;硬核期澆好果實膨大水;果實成熟后期,看墑情、天氣酌情澆水,但澆水的時間必須在傍晚或者早晨,嚴防中午高溫時段澆水,以免引起裂果、著色不良、味道變淡、成熟期推遲;采收前應防止大水漫灌。
樹體管理及花果管理
采用兩邊倒的“Y”整形。葉幕形成后,把樹隔株向兩邊拉開至60°~80°,兩株形成Y形。每株當一個主枝看待,從北向南拉倒角度漸大。生長期修剪主要采取摘心、扭梢、拿枝等措施來控制樹勢。冬剪時以剪除帶病蟲枝、過密枝為主,一般不短截,多留花芽。
由于大棚內(nèi)空氣不流通,金太陽杏的授粉率不高。為提高座果率,一般,在開花2天~3天后,一個大棚內(nèi)放置1箱~2箱蜜蜂輔助授粉?;ê?周,疏除畸形果、小果,保持果間距5 cm以上,長果枝留果3個~5個,中果枝2個~3個,短果枝1個。
病蟲害防治
細菌穿孔病主為害果實和枝葉。果實發(fā)病初期,果面會呈現(xiàn)出水漬狀淡褐色圓形小斑點,稍凹陷,后期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紫褐至黑褐色病斑,其邊緣翹起。病害只發(fā)生在表皮組織,不會影響果肉。天氣潮濕時產(chǎn)生黃白色黏性分泌物,干燥時病斑上或其周圍產(chǎn)生小裂紋,裂紋處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條受害后,常以芽眼和皮孔為中心,形成水漬狀暗紫色斑點,后變成褐色或紫褐色,枝條呈水漬狀干枯。果實被害,果面發(fā)生圓形、暗紫色、中央稍凹陷的斑,邊緣水漬狀。
防治方法:①加強水肥管理,增施有機肥,要做到平衡施肥。②結(jié)合冬剪,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毀。③藥劑防治。發(fā)芽前噴灑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發(fā)芽后噴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每10天~15天噴1次,連噴3次~4次。
杏炭疽病幼果發(fā)病時,開始出現(xiàn)淡褐色圓形病斑,逐漸擴展為凹陷病斑,病斑周圍黑褐色,中央淡褐色。隨著果實發(fā)育,病斑中間出現(xiàn)粉紅色黏稠狀物。全果發(fā)病后期呈干縮狀。
防治方法:①冬季剪除病果,生長期及時摘除病果,并帶出溫室深埋。②芽膨大期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發(fā)病嚴重時可噴藥防治??捎锰烤异`1000倍液、50%消菌靈800~1000倍液,每15天1次。
灰霉病溫室杏自開花起就會發(fā)生灰霉病,隨著新葉長出和嫩梢伸長,先后在葉片、幼果和嫩梢上發(fā)生。危害嚴重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層,濕度高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花、幼果腐爛,葉片壞死脫落、嫩梢干枯,從而造成大幅度減產(chǎn)。
防治方法:①及時清除落葉、病葉和病果,集中銷毀。②覆蓋地膜,滴灌。③合理修剪,增施有機肥和氮磷鉀復合肥。④謝花后及時摘除殘花、病果。⑤發(fā)現(xiàn)發(fā)病時,可噴2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舟形毛蟲以幼蟲為害杏為主。初孵幼蟲常群集為害,啃食葉肉,僅留下表皮和葉脈呈網(wǎng)狀,幼蟲長大后多分散為害,但往往是一個枝的葉片被吃光,老幼蟲吃光葉片和葉脈而僅留下葉柄。一株樹上有1窩~2窩舟形毛蟲,常將全樹的葉吃光,致使被害枝秋季萌發(fā)。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幼蟲。為害期人工摘除蟲葉,集中殺死。②燈光誘殺成蟲。其成蟲具強烈的趨光性,可在成蟲羽化期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噴藥防治。幼蟲為害盛期噴滅掃利、速滅殺丁和溴氰菊酯等2000倍液。
蚜蟲蚜蟲常群集于葉背和嫩莖上刺吸植物汁液,群集為害,常造成植株嚴重缺水和營養(yǎng)不良,被害部卷曲皺縮,輕者產(chǎn)生褪綠斑,葉片發(fā)黃,重者葉片卷縮、枯萎。蚜蟲還傳播多種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黃板誘殺:將30 cm×40 cm黃板掛置在植物頂端以上5 cm~10 cm高處即可,每667 m2掛20張~30張。②藥劑熏蒸每:667 m2可用敵敵畏250 mL~400mL,拌鋸末2 kg~3 kg點燃熏蒸,每667 m2用400 g~500 g,分4堆~5堆暗火熏蒸。③噴霧防治:用100%比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1.8%蟲螨克乳油3000倍藥劑噴霧,連噴2次~3次,間隔期10天~15天。
杏球堅介殼蟲主要以雌性成蟲及若蟲緊緊地密集在樹枝條和樹干上,吸食汁液,造成樹勢衰弱和死亡。初孵幼蟲較柔軟呈黃褐色,后漸硬化變成赤褐色,雌蟲體形膨大,腹面凹入,向上鼓起呈半球形。
防治方法:5月份時在成蟲介殼已形成,而蟲卵未孵化前,用鋼毛刷擦掉,可消滅大量成蟲。分別于發(fā)芽前和5月下旬噴布機油乳劑50~80倍液并加兌樂斯本1500倍液。6月上旬在若蟲孵化盛期,用40%殺撲磷乳油1200倍液噴灑在枝稈和葉片上,每隔7天噴1次,連噴2次,防治效果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