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朝:謝幕之門

      2009-07-27 07:31:34
      百家講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袁崇煥魏忠賢崇禎

      范 軍

      如果重回明朝,該怎么來尋找這個王朝的危機路線圖呢?或者說,從什么時候開始,大明的謝幕之門悄然掩上了呢?

      也許可以從萬歷年說起,萬歷年間的事真是一言難盡。當晚明國情觀察者利瑪竇沿著大運河從南京來到北京之時,他由衷地驚嘆一個王朝外表上的華美與尊貴。但是利瑪竇絕對想不到,紫禁城內(nèi),一個叫張居正的男人正在氣喘吁吁地進行著挽狂瀾于既倒的改革,這場改革是如此地驚心動魄,最后竟成了張居正和萬歷皇帝兩個男人之間恩怨交集的犧牲品。

      改革失敗了,改革者遭到了秋后算賬,轟轟烈烈的宮廷爭斗持續(xù)了幾十年,直到萬歷皇帝以長期罷工相威脅——他不再上朝了。

      但是從表相上看,沒有皇帝上朝的大明王朝依舊華美尊貴,沒有人質(zhì)疑它正悄然走過一個拐點。和大明前十幾任皇帝的結局一樣,萬歷皇帝隆重而莊嚴地壽終正寢了,他的繼任者泰昌帝隆重而莊嚴地接棒。這是個短命的皇帝,不到一年時間大明江山就由天啟帝接手。而天啟帝只對木工技術有濃厚興趣,于是大太監(jiān)魏忠賢權傾一時,大明朝局晦暗不明。

      兩個男人之間的博弈

      1627年,這個宿命的年頭是注定和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期而遇的。這一年的農(nóng)歷八月二十二日,年僅23歲的天啟帝朱由校全身浮腫地告別人間,將大明王朝的一大攤爛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煩事一并交給朱由檢處置。

      朱由檢需要緊急處置的頭號對象無疑是魏忠賢,魏忠賢在此時已成了九千九百歲。魏忠賢不除,一個王朝的凝聚力就大成問題。

      兩個男人之間的博弈開始了。崇禎很快就發(fā)現(xiàn),麻煩大了。在魏忠賢的旁邊,有一個叫客氏的女人巍然屹立。

      這個客氏,實在不簡單。因為她曾經(jīng)是天啟帝的乳母兼保姆,還是他的性啟蒙者;后來她是魏忠賢的情婦兼死黨,是其利益共同體。在天啟時期,客氏是以天啟帝的乳母兼保姆身份留在宮中的,但是穢聞傳出,外廷官員輿論四起,強烈要求客氏從宮中遷出,天啟帝首鼠兩端,不置可否;魏忠賢以一人PK千萬人,終于留得客氏在宮中。而客氏也終于以其強悍作風打造了她的乳母傳奇:每外出,必八抬大轎,有閃讓不及者,立馬打死。很多人為此付出了代價,很多官員也為此付出了代價——給事中朱欽相、倪思輝上疏指責這種女強人作風,被罷官;御史王心一上疏救他倆,結果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魏、客二人構成了大明官場的最佳男女鐵血組合,更要命的是天啟帝也友情加入,使男女雙重唱變成了男女三重唱。每逢客氏生日,天啟帝再忙也要親自前往祝賀。于是眾臣一邊山呼萬歲,一邊高呼“老祖太宗千歲”,當然少不得還要喊一聲魏忠賢九千九百歲。這是大明王朝的鐵三角,此刻天啟帝已去,鐵三角去了一角,但依舊堅固無比。

      是動魏忠賢,還是動客氏,或兩個一起動?崇禎陷入了沉默。這是陰得能滴出水來的沉默,崇禎無法言說。

      一片沉默中,魏忠賢以退為進。在天啟帝過世僅僅八天之后,九月初一,魏忠賢向崇禎提出辭去東廠總督太監(jiān)的職務。這是葉落知秋,崇禎出手很快:不許。

      魏忠賢很快出手了第二招:九月初三,客氏請求從宮中遷回私宅。這一次,崇禎猶豫了好長一陣時間,才勉強同意了。這其實是崇禎的老成——對付魏忠賢欲速則不達,必須分而治之。

      客氏出宮似乎成了推倒魏忠賢骨牌的第一推力,不過魏忠賢也不是吃素的,他差不多把整個大明朝的官員都打造成魏忠賢骨牌了,要玩兒完大家一起玩兒完!

      九月初四,因為巴結魏、客而成為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的王體乾作垂垂老矣狀向崇禎提出辭職申請。按《大明律》,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位在掌東廠太監(jiān)之上,但王體乾為了巴結魏忠賢,平索竟甘愿屈居其下。現(xiàn)如今,作為堂堂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體乾主動跳出來為魏忠賢骨牌充當犧牲品,明擺著是向大明朝的皇家權威叫板。當然,崇禎是絕對不會陪魏忠賢一起玩這個火的——大明朝的宮殿,還輪不到魏忠賢來燒。18歲的崇禎以無比誠懇的態(tài)度挽留了王體乾,他推心置腹、聲淚俱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后竟感動得老王發(fā)自肺腑地表忠心,就差說出是魏忠賢在背后指使他這么干的了。

      這一回合,算是崇禎贏了。

      但是歷史的小插曲說來就來。九月十四日,右副都御史管南京通政司事楊所修義憤填膺地站出來,彈劾魏忠賢的親信——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李養(yǎng)德、太仆寺少卿陳殷、延綏巡撫朱童蒙等人,說他們不孝,父母過世了不在家丁憂,有違崇禎剛提出來的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綱領。他同時彈劾吏部尚書周應秋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混日子,提拔官員老是搞平衡、和稀泥。

      魏黨成員被彈劾,魏忠賢馬上就力保,他提醒崇禎,這些官員父母過世了不在家丁憂都是因為先帝奪情而留任的結果,對這樣盡忠為國、公而忘私的官員,不但不予以表彰反而一棍子打倒,這以后朝廷的工作還要不要人做了?而吏部尚書周應秋,那絕對是堅持原則的好官,楊所修不就是他老人家提上來的嗎?

      魏忠賢的話讓崇禎很難反駁。崇禎只得宣布退朝,沒有留下任何旨意。

      倒魏陷入了僵局,崇禎一片茫然。一個18歲的青年,一個傳了16代的江山。16個祖宗在遙遠的天國緘默不語,崇禎在已顯蒼涼的紫禁城里梳理著大明朝的一地雞毛。但是一個王朝的聲浪已經(jīng)開始了——

      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陸澄源上疏彈劾魏忠賢。說他拉幫結派,黨羽遍布神州,“盡廢君前臣名之禮”,是可忍孰不可忍。

      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員外郎史躬盛貼出了大字報,歷數(shù)魏忠賢的罪行:“舉天下之廉恥澌滅盡,舉天下之元氣剝削盡,舉天下之官方紊亂盡,舉天下之生靈魚肉盡,舉天下之物力消耗盡?!边@些罪行看得滿朝文武大臣哭聲一片。

      十月二十六日,繼刑部員外郎史躬盛貼出了大字報后,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員——海鹽縣貢生錢嘉征上疏揭發(fā)魏忠賢之十大罪狀。崇禎終于不再沉默,他下了一道旨:把魏忠賢叫來,念給他聽聽。

      魏忠賢面如死灰地聽完之后,半天說不出話來。此后魏忠賢被勒令在十一月初一離開北京,火速前往鳳陽祖陵。崇禎還為此專門下了一道諭旨,嚴斥魏忠賢:“本當寸碟,念梓宮(先帝棺材)在殯,姑置風陽……”崇禎還下令,把魏忠賢的生祠全都拆了,折價變賣資助遼餉。

      十一月初六,當魏忠賢龐大的隊伍走到阜城(今河北阜城)縣南關的時候,崇禎的又一道諭旨如影隨形地跟到了:“豈巨惡不思自改,輒敢將畜亡命,自帶兇刃,環(huán)擁隨護,勢若叛然。朕心甚惡……”此等情勢下,魏忠賢只好選擇自縊了。

      隨后,已被罷官回家的崔呈秀又被熱炒。一個傳說在朝廷上下被傳得有鼻子有眼:先帝剛死,眾大臣進宮哭祭,魏忠賢單獨召見崔呈秀,兩人關起門來嘀嘀咕咕半天。魏忠賢力勸崔呈秀造反,就因為崔呈秀態(tài)度不堅決,魏忠賢才把他拋出來當替死鬼。十一月初九,魏忠賢上吊身亡僅三天,戶部員外郎王守履上奏折揭發(fā)崔呈秀種種可殺罪狀。隨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緊

      急行動起來,在崇禎的眼神示意下,大明國家機器成了愛國者導彈,精確而不容置疑地射向崔呈秀。

      當然,客氏也沒有逃過愛國者導彈的追擊。六天后,客氏被押回宮內(nèi)浣衣局隔離審查。審查結果是觸目驚心的:除生活作風問題外,客氏還犯有叛逆罪,她采用不正當手段令八名宮女在短時間內(nèi)懷孕,試圖搶在先帝過世之前生出一個男嬰來,使大明江山不知不覺間變了色而眾人卻渾然不覺……

      客氏很快惡有惡報。明史載,客氏招供后,立時被笞死,其子侯國興被逮人錦衣衛(wèi)詔獄。幾天后,侯國興也被處死了。

      毫無疑問,崇禎的雷霆手段顯示了一個血氣方剛青年人的決絕。隨后,崇禎繼續(xù)雷厲風行著。他找來內(nèi)閣輔臣韓爌等人,要他們搞個大名單出來。幾天后,大名單終于出來了。崇禎偏頭痛的老毛病也發(fā)作了,一連三天,他沒有上朝。他覺得沒有上朝的必要了——滿朝的文武大臣,非魏黨成員的竟寥寥無幾!

      史載,這次揪查魏黨活動一共清查出258人。

      被查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寧國公魏良卿、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侯國興、五任工部尚書吳淳夫、徐大化、薛風翔、孫杰、楊夢袞,三任兵部尚書田吉、崔呈秀、霍維華,兩任戶部尚書郭允厚、張我續(xù),麗任吏部尚書周應秋、王紹徽以及刑部尚書薛貞……

      一個皇帝的突圍表演

      悲情崇禎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絕心態(tài)懲治了258個魏黨分子,同時將撥亂反正工作搞得虎虎有生氣。替山東道御史黃尊素平反,為他贏得了民間特別是知識分子階層的廣泛聲譽;而為反魏斗士楊漣追贈哀榮則凝聚了朝廷的人心。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漣生前做的最有影響力的事情是上疏彈劾魏忠賢,結果被列入魏黨絕密文件《東林點將錄》中,并遭到殺身之禍,死狀慘不忍睹。崇禎將這些人稱為朝廷的英雄,大明的英雄,表示要千秋萬代地祭奠他們,同時重用那些曾經(jīng)被魏忠賢彈壓或年輕有為的官員以充實大明的國家機器。一時間,大明朝竟有了春暖花開、柳暗花明的政治新氣象。

      崇禎的人氣指數(shù)直線上升,他也興致勃勃地制訂了崇禎朝發(fā)展綱要,力爭要重現(xiàn)大唐盛世的光輝景象。然而,一場兵變突然間將崇禎從遙遠的藍圖拉回了眼前的現(xiàn)實。

      一般來講,在歷史的節(jié)點上,兵變是一個王朝盛衰之交的重要拐點。毫無疑問,這場兵變也預示著崇禎朝進入了一個捉襟見肘的混亂年代。

      兵變一事是遼東巡撫畢自肅派人報上來的。此時的他,已成人質(zhì)。綁架他的,是駐守寧遠的士兵,因為有四個月沒發(fā)兵餉了,他們要畢自肅給錢。

      事情火燒眉毛,崇禎下旨嚴令袁崇煥速速解決兵變事宜,并保證此類事情今后不得發(fā)生。但是,對于最關鍵的兵餉如何落實問題,崇禎未置一辭。

      在歷史的大牌局背后,此時的袁崇煥大概已經(jīng)感覺到自己很可能是個悲劇人物了。但他現(xiàn)在只能去撲火,在局勢發(fā)展最關鍵的時候,袁崇煥連出三招:

      第一招,解燃眉之急,必須讓守兵見到銀子。恰好此時兵備道郭廣新趕到,籌餉的任務就交給了他。郭廣新搞來二萬兩銀子,又寫字據(jù)向商戶借來五萬兩銀子,湊在一起有七萬兩,總算是補發(fā)了守兵的部分欠餉。畢自肅重獲自由身。

      第二招,分而治之,攻心為上。參與兵變的有近萬人。袁崇煥采取首惡必辦、協(xié)從不問的原則加以分化瓦解,幾天之后,他的策略起作用了。十幾名兵變頭子被抓獲然后被咔嚓,兵變的余波漸漸平息。

      第三招,催皇上趕快把山海關內(nèi)外積欠的78萬兩銀子趕快發(fā)了。如果說前面兩招是治標、救急的話,那么這第三招在袁崇煥看來決定了他在寧遠能不能長期待下去,甚至決定了大明朝能不能長期存在下去。

      袁崇煥連上兩疏,沒有動靜。就在這時,又傳來了錦州兵變的消息。由于規(guī)模較小,這次兵變很快被彈壓下去。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十月初一,袁崇煥得知寧遠的第二場兵變將在初三舉行,而且此次參與的人數(shù)將有數(shù)萬人。袁崇煥連夜寫了第三封奏疏,快馬急報朝廷。

      面對此起彼伏的兵變,崇禎當然明白解決之道全在于錢。財政危機是個老大難問題了,而拖欠兵餉只是表面現(xiàn)象。史載,明代自中葉以來,就一直受困于財政危機。自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始,錢就不夠用了,崇禎元年時各邊欠餉竟達520余萬兩。毫無疑問,一旦袁崇煥的遼東守軍拿到足額的兵餉,寧夏、甘肅、山西等地的駐軍會立馬掀起轟轟烈烈的催討兵餉運動,再加上其他各守邊駐軍也一同催討的話,真是國無寧日。

      但是,兵變迫在眉睫,如不著手解決,必成燎原之勢。無奈之下,崇禎下了兩個決定:第一,遼東的兵餉還是要發(fā)的,但不是袁崇煥說的78萬兩,而只給30萬兩;第二,全國土地賦稅自明年起每畝加稅三厘,用于遼餉。平遼之后,所加賦稅即行停止。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崇禎終于明白,他生錯了時代,唱戲的舞臺早已撤走,現(xiàn)在的他只能縱情于救火表演,而這本不是他的專長。但是歷史的劇情已然轉到了這一幕,看客們正伸長脖子津津有味地等待著他的突圍表演,他也只能懷才不遇地演將下去。但他沒有料到,接下來的劇情會是如此悲情,令他黯然神傷。

      杭州人毛文龍曾經(jīng)潦倒不堪,不過20年后,當他成為遼東巡撫王化貞的麾下游擊之時,很快有了自己的根據(jù)地——鴨綠江口近海的皮島。在明朝與后金對抗的格局中,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小島。1623年,毛文龍率部一舉攻下了遼東要地金州,儼然成坐大之勢。正是因為這一點,朝廷幾十名官員上疏彈劾毛文龍,說他暗藏狼子野心。

      袁崇煥也對毛文龍不滿。他是遼東戰(zhàn)事的最高指揮官,以欽差大臣出鎮(zhèn)行邊督師,毛文龍毫無疑問應該是他的部下,理應受他節(jié)制,但是毛文龍的狂妄自大太讓他失望了。

      袁崇煥決定痛下殺手,宣布海禁:以皮島為圓心,方圓兩百里為半徑,嚴禁海上貿(mào)易。袁崇煥的這一舉措可以說一夜之間切斷了毛文龍的糧餉裝備供給渠道,整個部隊的生存頓成問題。

      毛文龍叫屈,頗有心計的袁崇煥則趁機設計除掉了毛文龍,這讓崇禎震驚不已,也讓大明官員震驚不已。在滿朝文武對袁崇煥一片喊殺聲中,崇禎卻下令褒獎袁崇煥,指出他殺毛文龍是為國除害,同時再次申明。在遼東,一切可以聽袁崇煥便宜行事。

      能伸能屈,這是一個帝王的隱忍術,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做到。崇禎做到了,他將大明的氣數(shù)又往前推進了一些。只是,大明的氣數(shù)究竟能推多遠能推多久,無人知曉。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皮島10萬將士立刻軍心不穩(wěn),大明遼東防線出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情況?;侍珮O率10萬大軍,借道哈喇慎,很快突破喜峰口以西的長城邊隘,兵臨長城南面的軍事重鎮(zhèn)——遵化城下。遵化距北京不過兩三百里,后金鐵騎不日即可沖進北京。

      這是崇禎二年的十一月初一,鑒于形勢嚴峻,崇禎緊急宣布京師戒嚴。

      袁崇煥命令總兵趙率教火速率部前往救援。十一月初四,消息傳來,趙率教全軍覆沒,自己

      也以身殉國;十一月初五,皇太極的部隊火燒遵化,大明守軍崩潰,巡撫王元雅自殺,遵化陷落。幾乎就在同一天,袁崇煥明白:他不可能在寧遠再待下去了,必須率部退守北京。

      這是一次悲涼的退守。袁崇煥此去昏招迭出,在各種機緣巧合的詭異安排下,命運之神拖著他在黃泉路上一路狂奔,而他只能是氣喘吁吁地見招拆招,且守且退,直至一腳踏空,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無處說凄涼。

      在北京周邊地區(qū),袁崇煥排兵布陣了,薊州、順義、三河、昌平、通州,五路防守?;侍珮O的部隊勢如破竹,在越過薊州后向西進發(fā)。袁崇煥鬼使神差地沒有正面阻擊,而是如影隨形地率兵跟蹤。這是致命的跟蹤,不是致皇太極的命,而是致袁崇煥自己的命?;侍珮O的部隊繼續(xù)勢如破竹,連破京師東面防線的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等地。

      十一月十五日,袁崇煥急了,他趕到河西務,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越過敵兵,直接帶部隊進京城防守。這真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因為他沒有告知崇禎。外鎮(zhèn)之兵,沒有皇上的明旨,是萬萬不可輕易地進至京師城下的,否則,那就是謀逆。但是袁崇煥顧不得那么多了。

      十一月十七日晚,袁崇煥的部隊已經(jīng)來到了廣渠門外。

      這是一支不請自來的部隊,他們無法進城,因為當時京城已戒嚴,消息根本無法送進去,直到半夜,朝廷才知道袁崇煥和他的部隊就在城門外,緊隨其后的是皇太極的部隊。

      說實話,崇禎是個脆弱的君王,眼前的局勢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承受不了這些。同時崇禎還是個性格復雜的皇帝,多疑、自卑、驕橫、懦弱種種性格因子集于一身,使其成為一個反復無常的人。此時的崇禎所面對的危機與困局不計其數(shù),一旦處理不好,勢必使得一個王朝危象叢生。

      而歷史還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使小性子,一則傳言在悄悄地改變袁崇煥的命運。

      范文程,傳言策劃人,他策劃的傳言成了改變袁崇煥命運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使用了一個隱秘的渠道,讓被俘的明朝太監(jiān)相信:皇太極撤兵廣渠門,是因為和袁崇煥有密約。被俘的明朝太監(jiān)被及時地放出來了,這個立功心切的太監(jiān)在第一時間告訴崇禎:大明朝有一個大大的內(nèi)奸,他比魏忠賢更可怕。

      崇禎心靈深處的黑暗之魔被放出了,袁崇煥的形象變得支離破碎。他曾經(jīng)打敗努爾哈赤的戰(zhàn)績變得微不足道,而一個陰謀家、內(nèi)奸的形象開始冉冉升起。崇禎真切地相信,自己用錯了人,袁崇煥在引狼入室,大明岌岌可危。

      心靈深處的黑暗之魔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平臺召見袁崇煥等人。崇禎看著袁崇煥,不發(fā)一言。

      這是歷史的冷場時刻。曾經(jīng),一個帝王和臣子的惺惺相惜及豪情萬丈在剎那間土崩瓦解。這是大明王朝最危難的時刻,袁崇煥下底傳中,卻是世間最精妙的烏龍。守門員崇禎眼睜睜地看著球在自己的球門應聲入網(wǎng)卻無人解圍,整個大明王朝鴉雀無聲。他的心漸漸地冷了,也硬了。

      一則傳言大于一百次勝利,這就是歷史的潛規(guī)則,也是歷史大崩盤的前奏。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人創(chuàng)立的封建王朝的命運進程開始程序錯亂,一切都已無法更改。

      十二月初一,崇禎行動了。他任命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沈良佐、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呂直,提督九門及皇城門;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李風翔總督忠勇營、提督京營。一句話,崇禎這是把京城和皇城的警衛(wèi)力量置于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下。然后,他當著祖大壽的面下旨逮捕袁崇煥。

      仿佛感覺到了某種危險的迫近,大臣們紛紛提醒崇禎:“臨敵易將,兵家所忌?!钡浅绲澆宦牐瑢⒃鐭òl(fā)南鎮(zhèn)撫司監(jiān)候。

      袁崇煥入獄,祖大壽悍然帶兵離開京師欲歸寧遠。軍情如火,皇太極的軍隊隨時可能破城而入。而大明,一支最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悍然遠走,接下來該怎么辦?

      崇禎派了專門的信使拿了袁崇煥的蠟書一路狂奔去追祖大壽,同時又命令與祖大壽平時關系較好的督師大學士孫承宗運用個人影響力來感化祖大壽。當然,最重要的,崇禎自己也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圣旨——崇禎終于明白,江山是最重要的,有了江山才能有君王的臉面。

      崇禎的信使追到祖大壽的時候,祖大壽和他的隊伍離錦州只有一日路程了?;厝ミ€是不回去,對祖大壽來說真是一個問題。

      “回去,袁督師或許還有救;不回去,袁督師必死無疑!因為你們是他的手下,你們現(xiàn)在是在給他惹禍啊……”這是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的聲音。她是隨軍行走的祖大壽的老母親。她在問清緣由之后,說了以上這些話。一個蒼老的女人,在崇禎二年臘月的寒風中,改變了一支迷途部隊前進的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

      迷途知返的祖大壽下令回兵入關,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皇太極被迫停止進攻,并萌生退意。這是祖大壽的光榮,更是崇禎的光榮。

      但是,風來了。說袁崇煥與已經(jīng)辭官的內(nèi)閣輔臣錢龍錫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有人說“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還有人說錢龍錫曾接受袁崇煥賄賂馬價銀數(shù)萬兩,就寄存在他的姻親徐本高家。

      所有對袁崇煥不利的證據(jù)被迅速“收集”起來,這讓崇禎忍不住拍案而起?!俺鐭ㄉ脷⒊阉?,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這是袁崇煥的罪名;“依律磔之”,這是對袁崇煥的處罰。

      袁崇煥死了,一切都涇渭分明,一切又混沌不已。深刻的危機沒有馬上到來,遼東鴉雀無聲,邊事平安無事。而除奸功成的崇禎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興大明的偉業(yè)之中。

      一個孤獨的戰(zhàn)士

      崇禎面對的是大明朝四處蔓延的官場腐敗。

      一個叫韓一良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寫的一封普普通通的奏疏竟會掀開皇上的反腐風暴;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在后來會卷入其中,成為這場反腐風暴的犧牲品。

      韓一良是戶科給事中,他給崇禎算了一筆細賬,在大明,每個官位都是明碼標價的:一個總督巡撫的職位,要五六千兩銀子,一個道臺知府的美缺,要兩三千兩銀子;而下面州縣衙門的各大小官位,也都各有定價;甚至于舉人監(jiān)生等,也要賄賂成交。還有京官中的科道館選,都是要一手交錢,一手交(官)帽的?,F(xiàn)在大家都說縣官是行賄之首,都說現(xiàn)在大明官場貪污成風首先在于州縣官不廉潔,其實州縣官也是有苦說不出啊。朝廷給的工資本來就不高,可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錢啊。頂頭上司巡按推薦要推薦費,官員過境要接待費,任職期滿進京述職那花銷就更大了,沒有三四千兩銀子這官就別想再當下去。在這樣的官場生態(tài)鏈上,指望州縣官廉潔那是不現(xiàn)實的。州縣官如果不廉潔了,腐敗也就遍地叢生了。

      崇禎看了這道奏疏,就像看到了另外一個真實的大明帝國。人人以錢相見,個個血口獠牙。必須要下痛手!一夜之間,崇禎提拔韓一良為右僉都御史,使其成為大明官場的反腐急先鋒。

      但是韓一良所面對的官場腐敗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潛規(guī)則。潛制度比制度更可

      怕,制度可以不執(zhí)行,潛制度必須執(zhí)行。這是一種游戲規(guī)則,入局則生,出局則死。

      韓一良的麻煩很快就來了。麻煩來自吏部,因為他觸碰到了吏部的根本利益。吏部尚書叫韓一良先舉出例子來,吏部再從嚴從重從快懲治。

      韓一良不敢舉例,崇禎的心涼了,最后一顆子彈擊中了一個帝王的心,他讓韓一良走人了。在開缺了御史韓一良之后,崇禎把自己當御史了。御史崇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的線索。在崇禎的著力推動下,大明反腐夜以繼日地進行。

      崇禎為伊消得人憔悴,視腐敗為天敵,以一人之力狂戰(zhàn)大明朝腐敗風車。眾官員在其身后搖旗吶喊,雖是聲震天地,但個個出勤不出力,只累得崇禎氣喘吁吁、節(jié)節(jié)敗退,腐敗卻是日益坐大。

      一個叫顧其國的御史提醒崇禎,真正的腐敗不是能抓住的一兩只小老虎,也不是未被抓住的那些大老虎。真正的腐敗就在我們中間,就在底層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腐敗要是不反的話,大明有丟掉江山的危險。

      顧其國認為,現(xiàn)如今,官員們騷擾累民莫過于驛站。原本,國家設立驛站,是專為軍情以及各處差遣命官之用。而現(xiàn)在的官員,大多徇私舞弊、如狼似虎,把驛站通行證當成全國糧票,親朋好友人手一張,游山玩水不亦樂乎。更要命的是那些官員及官員的親朋好友在常例食宿供應之外還吃拿卡要、敲詐勒索,搞得驛站民夫們罷工的罷工、鬧事的鬧事,甚至有活不下去的民夫賣兒貼婦,茍且度日。長此以往,這些沒了生路的民夫難保不揭竿而起,真到了那時,國勢堪憂!

      顧其國的分析讓崇禎駭然,崇禎是真的傷悲了。毫無疑問,御史顧其國的話沉重地打擊了一個帝王的孤傲之心。大明朝已是千瘡百孔,補不勝補,防不勝防……大明反腐,崇禎是一個孤獨的戰(zhàn)士。

      大明的江山著火了,玩命撲火的也只有崇禎一人而已。其他的人,或是虛張聲勢的看熱鬧者,或是一臉無辜的縱火犯。時代的火災現(xiàn)場人人表情生動,個個有所主張,但到底于事無補。唯有崇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真正的不成烈士死不休!

      崇禎在自憐自憫中憂傷不已,但同時,他又很享受這種幽怨的感覺,因為這會讓他獲得一種崇高感——一種對世俗價值判斷居高臨下的角度和氣勢。他覺得自己幾近圣人,而圣人應該著眼于長遠。過去的腐敗就讓它過去吧——不過去又能怎樣呢?全朝皆腐,人人是碩鼠,他是捉不勝捉啊,所以——重要的是未來。大明一定還有未來,未來的大明將政清人和,人人清廉自守。

      崇禎命令內(nèi)閣傳旨軍部,用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嘴;他同時傳旨吏部和刑部,對百官要嚴加詳查,不僅要管好百官的嘴和腿,也要管好百官家屬的嘴和腿。

      情況暫時有了好轉。但是幾個月后,刑科給事中劉懋沉重地告訴崇禎,驛站腐敗又遍地開花了。崇禎任命劉懋為兵科給事中,專管驛站整頓之事。

      但是一年以后,劉懋終于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快走到頭了,他的裁驛之舉簡直就是在揮刀自宮。他鐵面無私,殺伐決斷,除了飛報軍情、朝廷欽差以及官僚退休回鄉(xiāng)以外,他嚴禁驛遞用于其他事宜。他把祖制的51條驛遞線路裁減為12條,同時對每一條的人夫馬船也作了嚴格的限制。如此一來,百官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他們前赴后繼地上疏,以參倒劉懋為快事。

      好在崇禎這一會兒堅定無比,頂著壓力等待裁驛的最后結果。結果是喜人的:裁驛一年,各省累計裁節(jié)銀已達68.5萬余兩。一方面反了腐敗,另一方面又有了節(jié)余,崇禎打心眼兒里認為:大明反腐,初戰(zhàn)告捷。但是他并沒有收到裁節(jié)銀。他是注定收不到了,因為各地方政府將它借支一空,基本上重新用于吃吃喝喝了。至于當初劉懋建議的用裁節(jié)銀轉移安置就業(yè)的建議,如今再也沒人提起。劉懋已然是眾叛親離,而且他無意中為大明帶來了一個致命的禍根:數(shù)以萬計的驛站民夫失業(yè)后,組成了反叛大明的生力軍——一個叫李自成的失業(yè)驛夫日后成了這支部隊的領導人。

      劉懋只得在崇禎對他大力表彰之后提出辭官回家,這個官場的黑暗他是一一領教了。那些利益受損害的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哪還有他的立足之地昵?而數(shù)以萬計失業(yè)的驛站民夫一旦起事則成了他官場生涯的定時炸彈,隨時都會引爆。

      劉懋歸去來兮,但他沒有活著走回臨潼老家,因為在半路上他就被活活氣死了。很多人在他行走的路途中切齒痛罵,還焚燒他的畫像為他送行。這里面不僅有官員,也有失業(yè)的驛站民夫。改革觸及了各方面的利益,而利益的調(diào)整與再分配卻沒有及時跟上,劉懋成了利益失衡年代的犧牲品。劉懋終于倒下了,倒在一地詛咒的回歸之旅中。他永別人間,他的棺木永遠停留在山東,沒有人愿意為他搬運。他最終沒有被安葬,尸體就在山東的一家小旅館里腐爛,無人知曉最后是怎么處理的。

      但是一個王朝的喪鐘卻已隱約敲響,就在劉懋倒下的那一刻??上С绲潊s沒有聽分明——聽分明了又能怎樣呢?在歷史周期率的背后,皇帝只不過是它的奴隸。從腐敗到流民再到反民再到亡國,這是一條清晰的王朝危機路線圖,這條路線圖已經(jīng)存在了幾千年,沒有一個王朝可以破解,明朝也不例外。

      比腐敗更嚴重的是黨爭

      腐敗是嚴重的,但比腐敗更嚴重的是黨爭。大明官場的黨爭就像海底的暗涌,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能量驚人。崇禎被靜悄悄地卷了進去,他感受到了暗涌無所不摧的勢力。他想有所作為,他想力挽狂瀾,但是他駭然發(fā)覺,自己無處著力。

      溫體仁,崇禎朝的禮部尚書。一個看上去貌不驚人的老頭,一個謹小慎微的老頭。他恪守中庸之道,朝堂應對不偏不倚,為人處事滴水不漏。但這只是他的外表——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外表往往是其內(nèi)心的掩飾——外表老實的人,內(nèi)心多有機鋒。

      溫體仁,機鋒刺骨,城府極深。他輕易不出手,但是一旦出手,那絕對是要死傷一個人的。在大明官場歷練這么多年了,所謂游刃有余,所謂舉重若輕,所謂請君入甕,所謂暗渡陳倉……這一切他都玩得油油的。

      這一次,他又出手了。

      崇禎下達指示,要吏部綜合考量各官員的政績與官聲,盡快報一份內(nèi)閣成員的增補名單上來。很快,吏部開出了名單。但是,身為禮部尚書的溫體仁沒有在這個名單上,崇禎一直看好的禮部侍郎周延儒也沒有在這個名單上。

      對于溫體仁來說,周延儒有沒有在這個名單上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他自己要出現(xiàn)在這個名單上。成為內(nèi)閣成員意味著離權力核心又近了一步,他不可不爭,但怎么爭是一個技巧。周延儒沒有出現(xiàn)在這個名單上是一張很好的牌,誰都知道他深得皇上賞識。周延儒落選,皇上一定會認為必有廷臣結黨,這才導致這份經(jīng)不起推敲的名單出爐。所以,必須要順著皇上的思路走,給皇上提供名單經(jīng)不起推敲的證據(jù)或個案。

      這名單上的11個人,究竟誰經(jīng)不起推敲呢?溫體仁將目光停留在禮部右侍郎錢謙益身上。

      溫體仁連夜奮筆疾書,寫下了《直發(fā)蓋世神

      奸疏》,揭發(fā)錢謙益在天啟元年以翰林院編修之職主持浙江會考時,接受考生錢千秋的賄賂,證據(jù)確鑿。這樣的人如果成了內(nèi)閣成員,那是在給大明的臉上抹黑啊!

      但事實上,這是冤假錯案。

      天啟元年,浙江確實發(fā)生了考生舞弊的現(xiàn)象:與錢謙益有過節(jié)的韓敬、沈得符等人冒用他的名義在考生當中進行舞弊,以在試卷中預埋字眼的形式為出錢賄賂的考生打通關節(jié),博取功名。一個叫錢千秋的考生,考試時以“一朝平步上青天”為暗號,巧妙地把這七個字分置于每段文章的結尾,以便考官識別,結果錢千秋果然金榜題名。但很快,由于參與舞弊的考官分贓不均,事情敗露,禮科給事中顧其中知曉此事后調(diào)出錢千秋的卷子,從中找到相關證據(jù)后上報朝廷揭發(fā)此案,錢謙益也主動檢舉揭發(fā)。最后,刑部給出的審訊結果是:將錢千秋革去功名,相關直接責任人被捕入獄,錢謙益作為主考官失于覺察,停發(fā)三個月的薪水。

      毫無疑問,這是一樁陳年舊案。但是,溫體仁卻過分夸大了錢謙益的責任,說他接受考生錢千秋的賄賂,證據(jù)確鑿。這樣一來,這樁陳年舊案不管查與不查,不管查出來的結果與當初是不是吻合,錢謙益都耗不起。

      首先,他的印象分沒了。其次,查這么一樁多年前的舊案,必定曠日持久,而推選內(nèi)閣成員卻迫在眉睫——崇禎會給一個有疑似污點的人洗刷自己的時間嗎?

      倒下一個錢謙益,表面上在溫、周二人當中只能擠進去一個人,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錢謙益倒下了,其他十個人也就岌岌可危,因為名單的公正性受到了質(zhì)疑,一切都可能重新洗牌,一切都可能生機無限。

      果然,崇禎發(fā)威了。他在讓錢謙益滾回老家后,又把房可壯和瞿式耜降級外放,算是出了一小口惡氣,至于內(nèi)閣成員的推選名單則就此作廢。這是黨爭的產(chǎn)物,名單上的每一個人看上去都可疑。崇禎下特旨:周延儒、溫體仁為東閣大學士,人閣參預機務。

      黨爭就這樣讓崇禎防不勝防。舊的黨爭去了,新的黨爭又來了。在一片“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山呼聲中,腐敗、黨爭此起彼伏。玩命地將一個王朝朝下墜的方向狂拉,崇禎身陷其中,斗此不疲。勝負未分之際,崇禎又駭然發(fā)現(xiàn),陜北高原上,一支力量正在狂飆突進。

      一支力量

      崇禎任命都察院副都御史楊鶴出任陜西三邊總督一職。楊鶴一向主撫不主剿,但是怎樣把撫局玩大呢?他把目光放在了神一魁身上。

      神一魁,陜西最具戰(zhàn)斗力的義軍領袖。他的哥哥神一元曾經(jīng)連克寧塞、新安、保安等地,后被定邊副將張應昌擊斃。這樣一個和大明官兵不共戴天的人,如果能率部受撫,主動化匪為民,那將是怎樣的人間奇跡?

      楊鶴決定要實現(xiàn)這樣一個振聾發(fā)聵、天才般的政治設想——唯有如此,百官們才會相信主撫決策的英明偉大與正確;唯有如此,皇上的體面與尊嚴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維護。

      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神一魁憑什么受撫?他有病啊?!神一魁沒病,他開始率部進攻。先攻下了合水縣,俘虜了合水知縣蔣應昌,然后包圍慶陽府城。楊鶴趕來了,帶著曾經(jīng)擊斃他哥哥神一元的定邊副將張應昌趕來了,并很快對神一魁所部形成了合圍之勢。

      神一魁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所謂的最具戰(zhàn)斗力云云,原來也是如此地不堪一擊,那就戰(zhàn)斗到最后時刻吧!楊鶴突然停止進攻,并對他發(fā)出了撫令:化匪為民,必有優(yōu)待。

      擊斃神一魁是容易的,一如擊斃他哥哥神一元。但那是剿,而不是撫。楊鶴現(xiàn)在太需要一場撫的勝利,而不是剿的勝利。為了求得神一魁受撫,楊鶴竟出險招:面對全副武裝的神一魁所部,楊鶴洞開城門,以示青天白日化干戈為玉帛的誠意。

      神一魁喟然長嘆,率部受撫。神一魁及其所部解甲歸田,楊鶴卻發(fā)現(xiàn)麻煩大了。要買耕牛、種子就得花錢,皇上給的10萬兩銀子早就用光了,可神一魁這邊少說還得要兩萬兩。沒錢,怎么辦?只能打報告了。

      報告是打上去了,崇禎除了對楊鶴能擺平神一魁表示高度贊賞外,并沒有撥錢下來。崇禎為什么不撥錢,沒有給出任何理由。崇禎就是這樣的人,性格決定了他經(jīng)常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來。神一魁只得反了,他帶兵北上,攻占了軍事重鎮(zhèn)寧塞。

      神一魁的撫而復反所產(chǎn)生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因為他撕下了楊鶴撫局的最后一層遮羞布,并為大明廣大的主剿派向主撫派興師問罪提供了很好的口實。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后果是它再一次證明崇禎又看走了眼,用了一個貌似有才的人去主持陜西大局。

      于是崇禎下令,把楊鶴抓到北京來治罪,同時提拔了洪承疇。洪承疇做延綏巡撫多年,熟悉當?shù)氐姆饲榕c民情,在剿滅“流匪”方面有一定的經(jīng)驗,一夜之間,洪承疇成了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陜西安寧了,山西戰(zhàn)況卻變得如火如荼,因為山西沒有洪承疇。崇禎失眠了,一夜之間,局勢怎么會突然變得如此糟糕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從陜北高原上燒起來的火,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燒到北京來。怎么辦?一定要撲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撲滅!

      撲火是需要錢的,這個錢,崇禎咬緊牙關可以掏出來。撲火更需要人才,像洪承疇這樣的人才。那么,山西、河南的那些巡撫、總督是人才嗎?他們都是大明的撲火高手嗎?

      崇禎不敢肯定,他只能寄希望于歷史玄機的制造者能在此時睜開無限慈愛的慧眼,向苦命的他投來意味深長的一瞥。這一瞥,將安定他七上八下、破碎不堪的心靈,這一瞥,將穩(wěn)住他朱家王朝傳了兩百多年的江山。

      但是崇禎不知道,此時此刻,山西巡撫許鼎臣和宣大總督張宗衡之間的關系已形同水火,互不相容,督、撫之間的傾軋已到了白熱化程度。農(nóng)民軍漫山遍野地攻城略地,張宗衡和許鼎臣卻各管一頭各人自掃門前雪,使得農(nóng)民軍在山西行動如魚得水。

      督、撫之間有傾軋,省際之間同樣有傾軋。山西、河南兩省關系微妙,互相不吊。河南巡撫認為山西方面剿匪無方,縱匪卻有術。他們不想方設法利用太行山的天險堵截“流匪”,卻昕任他們越過太行山進入河南境內(nèi),造成河南禍水橫流;宣大總督張宗衡卻向皇上揭發(fā),山西與河南接壤處形勢危急時,前任山西巡撫宋殷統(tǒng)曾經(jīng)派人到河南招募2000名新兵,意在堵截“流匪”,可河南巡撫樊尚景卻以沒有接到合剿旨意為由,按兵不動,造成匪勢蔓延,最終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所以要追究責任,河南方面難辭其咎。

      崇禎派出御林軍前往山西、河南助剿。御林軍裝備精良卻又目空一切,整個戰(zhàn)局的形勢開始變得微妙。

      從人數(shù)上看,官兵已遠超農(nóng)民軍。從人心上看,官兵由于組成狀況比較復雜,各自的心態(tài)多有不同。地方上的部隊大多敢怒而不敢言,雖然熟悉情況,但是對于戰(zhàn)局往往取觀望態(tài)度;御林軍們卻求功心切,力圖一戰(zhàn)而定乾坤。當然他們的目標是拿頭功。

      但是,不管戰(zhàn)局的形勢怎樣微妙,農(nóng)民軍的處境是越來越苦難了。他們被壓縮在太行山東南、黃河以北的死角地帶,真的有被全殲的危

      險。只要官兵們盡全力出擊,一切的一切也就結束了。大明,從此將再無“流匪”——崇禎,即將成為阻擊歷史宿命朝悲情方向演繹的一代君王。

      但是,宿命就是宿命,宿命的因果輪回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農(nóng)民軍開始突圍了,從歷史的死角突圍,他們找到了一絲微弱的亮光。

      他們向御林軍提出投降。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投降秀,之所以選擇向御林軍提出投降而不向其他參戰(zhàn)部隊投降,那是因為御林軍們驕傲輕敵。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黃河在這關鍵時刻結冰了,十幾萬“流匪”從容策馬渡過黃河,從幾十萬大明官兵的重重包圍中神不知鬼不覺地突圍了。

      農(nóng)民軍渡過黃河后,迅速攻克黃河南岸的澠池縣城,隨即向新安、洛陽進發(fā),先后橫掃河南二十多個州縣,一路上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

      農(nóng)民軍的攻勢如火如荼,官兵們的圍追堵截卻是各為其主,顯得毫無章法。農(nóng)民軍愉快地發(fā)現(xiàn),官兵們?nèi)鱿碌奶炝_地網(wǎng)破綻百出,根本不能將他們捕住。

      河南大部淪陷,湖廣、陜西、四川也同時告急,崇禎決定設立五省總督,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指揮五省剿匪的軍事行動。但是,這個總督不是洪承疇,而是現(xiàn)任延綏巡撫陳奇瑜。此人爭強好勝,殺伐決斷,軍功不在洪承疇之下。

      崇禎對這個決定,那是用心良苦。他之所以敢大膽起用陳奇瑜,正是看中了他的爭強好勝。崇禎有個直覺:用陳奇瑜,應該是用對了,他和洪承疇兩人互相形成制衡,大明的江山才是安全的。

      但事實證明,崇禎再一次看走眼了,一個王朝再次走向了它的拐點。

      命運的玄機,王朝的密碼

      崇禎八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鳳陽城熱鬧無比,農(nóng)民軍靜悄悄地進城了。一個時辰之后,朱元璋的祖墳著火了,朱元璋親筆題寫的皇覺寺碑也被燒了。一個統(tǒng)治中國近300年的天下第一姓人家的祖墳被毀,老天究竟會給這個勵精圖治、雙眼通紅、郁郁寡歡、神情略帶一絲神經(jīng)質(zhì)的中國皇帝以什么暗示呢?這是此時此刻崇禎最想知道的事。

      崇禎在一路的尋尋覓覓中,曾經(jīng)總是以為風景就在前方不遠處,可那錦繡花叢中,銷然斷魂處,是否隱藏著一個王朝的大限,隱藏著上天對一個男人萬丈雄心的嘲笑和顛覆呢?崇禎并不知道。他只能費盡心機地一路尋找,尋找那些命運的玄機、王朝的密碼??梢磺卸际莾凑祝磺卸际窍孪潞?。火光驟起,他駭然起身,茫然四顧,卻只見四野蒼茫,百鬼猙獰,他又驚又懼,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崇禎不由得潸然淚下。

      祖墳被毀,不僅崇禎難過,崇禎的老師、少詹事文震孟也難過。他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文章,叫《皇陵震動疏》,直言不諱地分析了社會制亂之源,認為當今社會黨爭烈、腐敗興、邊事壞、軍紀崩,是大明開國二百多年來國內(nèi)國外矛盾最激烈的時期,皇上真是生不逢時……

      崇禎看了《皇陵震動疏》,覺得真是說到他心里去了,他決定按文中所說的幾條去做:

      第一,赫然一怒以安天下。崇禎赫然一怒下令處死楊一鵬。對吳振纓原來也打算處死的,后改為流放邊境去充軍,也算是重處了。

      第二,發(fā)哀痛之詔,明罪己之懷。崇禎再一次寫下《罪己詔》,自己承擔了祖墳被毀的全部責任,并表示要和大明官兵同甘共苦,共赴國難。為了表達真正的“罪己”,崇禎此后搬到武英殿去住了——武英殿冬冷夏熱,通風不暢,原本是不適宜皇帝居住的??沙绲澾€是住進去了。同時他還每天吃素,不聽靡靡之音,不穿華美的衣服,以表達自己心中虔誠的懺悔。

      第三,行撫綏之實。祖墳被毀就要著手立刻重建,在這方面,崇禎動了不少腦筋。他親自下令給戶部和兵部,要配備重兵守衛(wèi)祖墳;要在鳳陽建城墻,阻擋“流匪”再度進入祖墳所在地;同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悔意和誠意,崇禎還從他個人伙食費中節(jié)省出15000兩銀子,同時動員皇后也掏出貼己錢來用于重建祖墳。

      祖墳終于重建完畢,看上去是那么金碧輝煌、牢不可破。崇禎心里的負罪感頓時減輕了不少。

      為了肅清匪患,崇禎任命楊嗣昌為兵部尚書。一上任,楊嗣昌就向崇禎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的圍剿計劃。那么這個圍剿計劃要是實施起來,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呢?楊嗣昌向崇禎說得很明白,至少需要再增加12萬的兵和280萬兩的銀子。

      兵從哪里來不成問題,成問題的是銀子。前幾年打仗主要是加派遼餉,像崇禎三年就加派了遼餉680萬兩,老百姓們已經(jīng)哭爹罵娘了,隨后幾年之所以“流匪”遍地,可以說和那次加派有很大的關系?,F(xiàn)如今又要加派“剿餉”,老百姓們能答應嗎?“剿餉”加派得越多,就會有越來越多交不起餉銀的老百姓被逼無奈成了新的“流匪”——這是惡性循環(huán)啊!

      但是不這樣又能怎樣呢?事實上崇禎也是很想愛惜民力的。國庫空空如也,他曾經(jīng)召集內(nèi)閣五府六部的高官們帶頭捐款,試圖內(nèi)部消化這280萬兩銀子。但是高官們卻只愿捐出一兩個月的工資,當然崇禎很明白這些高官的隱秘心理,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錢捐得越多越可疑,如果不是貪污受賄,哪里拿得出這么多錢——巨額資產(chǎn)來源不明啊,所以捐出一兩個月的工資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崇禎對袞袞諸公終于不再抱有幻想,他要楊嗣昌想想看,有沒有可能動用各省財政來解決軍餉問題,哪怕是先借用一年也可以啊。但是楊嗣昌搖頭了。楊嗣昌曾經(jīng)在戶部做過官,深知各省財政都是吃飯財政。所以,除了加派“剿餉”,真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崇禎也終于明白什么是大勢所趨。羊毛出在羊身上,好在大明這頭羊還比較大,身上的毛也多,經(jīng)拔,先閉著眼睛拔下去再說,哪一天拔光了再想別的法子。羊總不會咬人吧,最多委屈地“咩咩”兩聲——崇禎樂觀地作如是想。崇禎十年閏四月,崇禎心情復雜地起草了詔書,宣布在全國范圍內(nèi)加征剿餉。

      這是一個王朝的飲鴆止渴,事情走到這一步,怕離王朝的大限也就不遠了。

      崇禎十一年九月,皇太極聯(lián)絡蒙古,兵分兩路,從墻子嶺、青山口處突破長城要塞,大舉進犯明朝。這一次,皇太極要置大明于死地。崇禎不敢小視,他下令讓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回防,同時命令盧象升總督天下援兵保衛(wèi)京城。盧象升最終戰(zhàn)死,死在清軍的重重包圍之下。死的時候身中四箭又挨了三刀,時年僅39歲。

      盧象升一死,京城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守護者。王朝的悲壯時刻似乎迫在眉睫了,好在崇禎在最關鍵的時刻還是為自己留了一手底牌,洪承疇、孫傳庭帶領部隊及時趕到,這兩個人,一個被任命為薊遼總督,一個被任命為保定總督,等于是守住了京城的前后大門。與此同時,祖大壽也從青州趕來,一時間,京城、山東、河北云集了明朝的精銳部隊,大清國對明朝下底傳中的路線被堵死,一個王朝的危機暫時被解除了。

      但是這場持續(xù)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的戰(zhàn)爭卻讓崇禎震驚不已:清兵深人大明腹地2000里,破城70余座,包括順天府、保定府、濟南府等在內(nèi)一一淪陷;而大明雖然集中了精銳部隊,卻始終沒

      有打過一場漂亮的殲滅戰(zhàn)。和以往一樣,清兵與其說是被趕出大明的,不如說是主動撤出大明的。

      崇禎心寒了,這是一個王朝的氣數(shù)啊,難道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崇禎焦頭爛額之際,李自成和張獻忠愉快地舉行了谷城峰會。他們一致認為,農(nóng)民運動大有可為,必須抓住機遇,分頭發(fā)展,趁著清兵進攻大明之際,快速地做強做大自己。革命形勢重新如火如荼,李自成在江湖上的金字招牌再一次體現(xiàn)了它的品牌價值,三個月內(nèi),在他身邊竟然站起了幾十萬的人馬。

      崇禎十四年的正月,洛陽的天空還飄著雪花,這個城市過年的喜慶甚至還超過了往年。從行政意義上說,此時的洛陽與明朝沒有一點關系了,它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原失業(yè)驛夫、現(xiàn)自稱為闖王的李自成。

      階級斗爭確實是很殘酷的,很血淋淋,很沒有人性。八年前的正月,朱家在鳳陽的祖墳被張獻忠扒了;這一年正月,福王朱常洵——當今皇帝的叔父被李白成給革了命吃了。蒼天哪,大明的氣數(shù)真的快到頭了嗎?

      崇禎病倒了,他宣布停止上朝三天,在家閉門思過。

      這是一個王朝統(tǒng)治者的深沉反思,不過崇禎卻很難思考或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大明朝的命運密碼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起作用,現(xiàn)如今的崇禎也只能是盡人事而已,談何改變呢?命運密碼是不可以改變的,任何局中人都只是它的棋子。崇禎總算有些明白了,但是對于謎底,崇禎還是有著孩童般的好奇心:在前路風景上,究竟有多少柳暗花明又一村;每一個置身其間的人的命運歸宿會是如何?特別是他崇禎,還將經(jīng)歷怎樣的驚濤駭浪?

      江山如寄:從戊申到甲申

      公元1368年是戊申年,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以天干地支而言,它們只有一字之差。但恰恰是這兩個年份,構成了一個王朝的起點和終點。戊申年的朱元璋意氣風發(fā),完成了從和尚到皇帝的人生、身份轉變。和所有有能力改朝換代的君主一樣,朱元璋幻想著一個王朝的天長地久,他絕想不到二百多年后的某個甲申年,會是他親手建立的這個王朝的大限。

      當然崇禎也沒有想到。登基之初,他也曾意氣風發(fā),力圖中興大明。但為時晚矣。就在這個甲申年的三月,一切戛然而止。準確地說,是在三月十九日的子時,崇禎將自己那顆多疑的頭顱無奈地伸進了煤山山頂一顆歪脖子樹上系著的繩套里時,一切戛然而止。

      甲申年的這個三月,注定只有19天。

      三月初一,崇禎上吊前18天。李自成的部隊圍攻大同,大同總兵不戰(zhàn)而降,巡撫自殺,在大同的代王及其宗室被農(nóng)民軍處死。崇禎真急了,不顧一切地要吳三桂放棄寧遠,率兵入關(但是為時已晚,直到三月十九日子時崇禎上吊之時,吳三桂還走在進京的路上)。同時,他發(fā)動各級官員捐款救國。但在這一場捐款秀中,崇禎看見了三個太監(jiān)的男兒本色——曹化淳等三太監(jiān)各捐款五萬兩銀子,也看見了絕大部分官員的一毛不拔,這中間還包括他的岳父大人。崇禎看見了人性的種種表演:聲淚俱下、陽奉陰違、口蜜腹劍、釜底抽薪、瞞天過海,當然還有三十六計走為上。崇禎看得心驚不已,知道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了。他甚至覺得,有這樣的人在,大明不亡簡直是沒有天理。

      三月初八,崇禎上吊前11天。李自成的部隊圍攻宣府,崇禎派去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杜勛不戰(zhàn)而降,農(nóng)民軍進城,百姓夾道歡迎。

      三月十一日,崇禎上吊前8天。他絞盡腦汁、一臉虔誠地寫《罪己詔》,頒詔天下,力圖凝聚民心,挽狂瀾于既倒。但《罪己詔》卻出不了紫禁城,因為此時的天下,已大半不是他崇禎的天下了;此時的民心,更不是一紙《罪己詔》可以凝聚的。

      三月十二日,崇禎上吊前7天。李自成的部隊封鎖京郊,崇禎煞有介事地召開御前會議,向一群心懷鬼胎卻又庸碌無為的官員問計,官員所獻之計竟是關閉城門聽天由命。崇禎氣急敗壞,大罵兵部尚書張縉彥負國無能,張縉彥見大勢已去,索性把烏紗帽一扔,和崇禎說拜拜了。

      三月十五日,崇禎上吊前4天。李自成的部隊準備進攻居庸關,巡撫與總兵臨陣脫逃,崇禎派去監(jiān)軍的太監(jiān)不戰(zhàn)而降。

      三月十六日,崇禎上吊前3天。李自成的部隊攻下昌平,火燒十二皇陵。朝廷一些主要官員在散發(fā)寫有“公約開門迎賊”的傳單,而這傳單的起草人竟是崇禎一向倚重的太監(jiān)曹化淳和那個摔了烏紗帽的兵部尚書張縉彥。

      三月十七日,崇禎上吊前2天。崇禎悲壯地上了早朝,悲壯地在御案上寫下“文臣人人可殺”六個大字。滿朝的官員呆若木雞,背景音樂是農(nóng)民軍轟轟烈烈攻打西直門的喊殺聲。坐在這樣的歷史畫卷里,崇禎就像坐在一個王朝的三生石上,前生、今生、來生那真叫一個歷歷在目、栩栩如生。

      三月十八日,崇禎上吊前1天。天降大雨,崇禎看見守城太監(jiān)曹化淳在雨中徐徐地打開彰義門,接著德勝門、宣武門等也徐徐打開,李白成的部隊魚貫而入。崇禎帶著心腹太監(jiān)王承恩雨中登煤山,目睹了一種草根力量的狂飆突進。隨后,崇禎又匆匆下山,返回乾清宮料理后事。

      這樣的時刻,是料理后事的時刻。這樣的雨天,是專門為料理后事準備的。

      崇禎滿懷深情地對老婆周氏說了一些情意綿綿的話,然后勸她自盡——除了自盡,又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呢?一個王朝謝幕的時候,臺上是不可以留下任何演員的。他崇禎也是要謝幕的,最后一個謝幕。他要把所有都交代好以后才可以謝幕,這是一個主要演員的職責。崇禎看見16歲的女兒長平公主抱著母親的遺體痛哭不已,就勸她也抓緊時間謝幕。李自成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真的不多了,長平公主卻還在那里兀自哀怨,崇禎大喊了一聲——“你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啊?!”之后,就揮劍向她砍去,長平公主倒下了。

      三月十九日子時,崇禎上吊倒計時零時。這是一個王朝最黑暗的時候,今夜不再有黎明。崇禎帶著王承恩雨中再登煤山,主仆二人在一棵歪脖子樹下對著一個時代悄然謝幕。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的舉動,他們的遺體在三天之后才被李自成發(fā)現(xiàn)。

      在最后的時刻,崇禎分明是淚流滿面,他的一生從來沒有流過這么多的眼淚。這是委屈的眼淚,不合的眼淚,幽怨的眼淚。崇禎覺得自己一路走來,就像一個在海邊拾貝的少年,屢有斬獲卻又屢屢失手。但他雄心壯志,以拾盡海邊貝殼為己任,天邊雷聲隆隆,一線潮水正詭異地滾滾而來,有先知先覺者驚叫而逃,卻唯獨沒人通知他,崇禎是頭也不抬,沉迷其間樂此不疲。當他拾到第一千零一個貝殼時,潮水已涌至跟前,沖天巨浪不由分說地蓋住了他,讓他無處可遁。一片混沌中,崇禎模糊而清晰地聽到了圣祖皇帝朱元璋的一聲嘆息:

      你這孩子,怎么把我打下的江山給搞丟了呢?

      這大概是他一生中聽到的最振聾發(fā)聵的聲音了。

      編輯汪微微

      猜你喜歡
      袁崇煥魏忠賢崇禎
      九千歲
      袁崇煥:夸下的??冢眯悦I單
      十幾歲(2022年20期)2022-08-01 02:57:08
      九千歲
      浙江圖書館藏崇禎刻本《萍社詩選》述介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0
      袁崇煥的籍貫
      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 05:47:34
      袁崇煥之廟
      THE BLAST THATNEARLY DESTROYED BEIJNG
      漢語世界(2016年5期)2016-03-15 06:46:41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魏忠賢安排美女色誘崇禎
      崇禎朝“欽定逆案”三題
      西南學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8:52
      图木舒克市| 棋牌| 云安县| 哈密市| 溧水县| 嘉禾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博野县| 叙永县| 喜德县| 峡江县| 镇平县| 泗阳县| 成安县| 安西县| 白水县| 邓州市| 长乐市| 马尔康县| 绿春县| 虎林市| 黄大仙区| 茶陵县| 乐安县| 井研县| 无锡市| 文化| 星子县| 崇州市| 汕尾市| 山东| 绍兴市| 长治县| 忻城县| 西平县| 五家渠市| 巧家县| 福清市| 潼南县| 唐山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