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德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持續(xù)低于4×109/升時,稱為自身免疫性白細胞減少癥。本病是由于外周循環(huán)中存在粒細胞凝集素,粒細胞表面附著抗體或抗體復合物,使粒細胞易被破壞,超過骨髓生成能力,或因為藥物過敏、造血干細胞損傷致使粒細胞生成和成熟障礙。臨床以乏力,頭暈最常見,伴低熱、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腰酸畏寒,心慌等癥。
內治:補虛損,益五臟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虛損”范疇,乃由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而發(fā)病。中醫(yī)將其分為三型,辨證施治如下。
心脾兩虛型:心悸氣短,身倦乏力,頭暈失眠,食欲不振,面色少華。舌質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宜補氣健脾,養(yǎng)血寧心。
方藥:歸脾湯加減。生芪、黨參,茯苓,當歸各15克,木香,白術、遠志,棗仁各12克,紅棗、炙甘草各5克。
心中煩熱加黃連,竹葉各5克。
中氣虧虛型面色不華,頭暈,身困乏力,少氣懶言,納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紅、苔薄白、脈濡弱。
治宜:健脾益胃,補中益氣。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黨參,生芪、白術、茯苓,山藥各15克,當歸,柴胡,升麻,陳皮各10克,甘草5克。
畏寒,肢冷較甚加補骨脂20克,山萸肉、仙茅,仙靈脾各10克:肢軟乏力、動則氣短加太子參、雞血藤各15克。
肝腎陰虛型:頭暈耳鳴,腰酸膝軟,手足心熱,心煩易怒,遺精,失眠或多夢。舌邊尖紅,苔薄白少,脈細數。
治宜:養(yǎng)血滋陰,補益肝腎。
方藥:歸芍地黃湯加減。熟地25克,茯苓,山藥,當歸、白芍、首烏各15克,山萸,澤瀉,枸杞子、虎杖各10克,河車粉5克(沖服)。
低熱或潮熱者,酌加鱉甲15克,地骨皮、銀柴胡各10克;盜汗、口渴明顯者,加鮮生地20克,天花粉15克。
外治:找穴位,貼刺灸
貼敷法:在每年的春分,三伏第一天、秋分、三九第一天,將白附子30克和白芥子30克研末,用鮮姜汁調勻,放在紗布塊上,再用膠布固定在膻中、心俞、脾俞,肝俞、腎俞,志室等穴,每穴貼敷3小時~5小時。
針刺法:可選合谷、曲池、氣海、關元,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心俞、脾俞、肝俞、腎俞,血海等穴。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20天為1個療程。
自灸法:取穴膻中,曲池,手三里、外關,氣海、中脘,關元、血海,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絕骨。每次選上述4穴~5穴,用艾條自灸3分鐘一5分鐘,至局部皮膚紅潤為宜。
食療:多蔬果,進補湯
在飲食上宜多食蔬菜、水果,同時要食用花生,杏仁,核桃,開心果等于果類食品。
熟地山萸粥:熟地,山萸各15克,茯苓,丹皮,女貞子各10克,小米150克。上述5味中藥加水煎煮20分鐘后,去渣留井,再與小米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后即可分2次~3次食用。
茜草連翹粥:茜草、連翹各15殼,大棗20克,大米100克。將茜草與連翹先煎汁,再與大棗,大米加水適量同煮粥,分兩次食用。
參杞阿膠湯;紅參粉10克,枸杞子20克,阿膠15克,蜂蜜適量。上述藥物用開白水沖服,每日1劑,分2次一3次服用。連用20天為1療程。
花生衣燉紅棗:紅棗10枚,花生衣10克。上料加適量開水燉湯內服。
杞棗,雙耳湯:狗杞子30克,大棗15克,術耳,銀耳各50克(水發(fā)后),蜂蜜適量。上述食物加水適量煮湯。再加蜂蜜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