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軍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實施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幾點感受。
一、以人為本,合理分層
學生受到“先天的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性差異。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等都各自不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必須把他們以分層方式地契區(qū)分開來,根據(jù)他們各自的學習基礎(chǔ),心理素質(zhì),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并結(jié)合教材的要求把他們分成若干組、若干層面分別上課,分別指導,以促使每一個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chǔ)上有所提高。
我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xiàn)有掌握的基礎(chǔ)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
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睘榇嗽诮虒W實踐中我們始終注意這些變化,及時地進行調(diào)整。這里必須著重說明的一點,就是在分層教學中,為了課堂教學的方便,簡單地把學生分成一、二、三層,而忽視了每個學生的差異,忽視了層次中又有多種層面的存在,這種分層教學勢必無法擺脫傳統(tǒng)
的教學模式,只能是“換湯不換藥”還是老一套。我們必須要提高對分層教育、教學的認識,把它作為一種理念,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層備課
教師要在課嘗堂分層教學中,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課前必須分層備課。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還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對本班的第一個學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學手段,如何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并如何地加以引導,這都需要教師所必須精心準備的。
那么,在備課時,首先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要處處為學生著想,要考慮第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基礎(chǔ);要最大限度地設(shè)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還要備好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生動,愉快。這對教師上好一堂課是十分重要的。要徹底廢除設(shè)置“線路”,給學生“劃圈子”,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轉(zhuǎn)的“填鴨式”的備課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師的教案,他可謂頗費一番苦心,教案寫得“十分詳細”尤其是教學過程寫得更入微——“一行師問,一行生答”老師如何問,學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寫在教案里。
看完這位老師的教案,我不禁為這位老師的“苦心”深感嘆息!心想這樣滿堂問,到底能把學生問出什么來呢?再想,這位老師面對著那么多的學生,他又如何知道學生對他提出的問題會作出這樣的回答呢?這個班級的學生會有一個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嗎?我想這樣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不管他們?nèi)绾蜗胂螅覀兌家J真的去面對讓他們充分地表現(xiàn),即使他們說錯了,也要耐心地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來。因此,備課一定要充分考慮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位學生的了展,切忌扼殺或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三、分層教學多層互動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里都能發(fā)揮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是最為重要的。我們面對著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這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所認可的,對他們實行分層教學也是大家認為比較合適的??墒钦n堂分層教學的模式是什么呢?這是每位老師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我想分層教學不可能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理念。
如果教學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學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謂“教學模式”其實是某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而教育、教學方法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把某種教育、教學方法當作一種模式硬套在一堂課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事都是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綜合運用的過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課獲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而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就不可能不分層次、層面進行教學。
在分層教學中還要注意層次互動、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讀方面,先請閱讀能力較差的同學朗讀,讓同學們進行評議,再請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同學朗讀,還可以請同學邊朗讀邊表演。這樣在課堂上多讓
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抒己見,既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共享學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
四、因人而異分層評價
每個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還是文化知識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標準,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即文化知識考試成績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績差,那就一文不值。
結(jié)果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量的學生被迫厭學、棄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給社會帶來了極為消極的負面影響。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客觀存在的著差異,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釀成惡果。課程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與當今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局面??梢姡u價學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多層的教學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目標都能逐一得到落實。
(河北省大名縣大名鎮(zhèn)北關(guā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