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愛德華·卡爾對權力的論述

      2009-07-30 05:55:18周愛平
      考試周刊 2009年24期
      關鍵詞:愛德華卡爾權力

      周愛平

      摘 要: 愛德華?卡爾在對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中將國際領域的政治權力分為三類: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支配輿論的力量,并分別加以論述。本文對卡爾的現(xiàn)實主義國家權力思想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愛德華?卡爾 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 國際政治 權力

      理想主義者認為應當使國家和世界民主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實現(xiàn)道德理想。一戰(zhàn)結束后不久,以威爾遜為代表的理想主義者更進一步提出公開外交、集體安全、國際法律、民族自決等處理國際事物的原則并建立了國際聯(lián)盟。國聯(lián)作為一戰(zhàn)的產物,是第一個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決爭端的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組織。但是由于沒有武裝部隊,又缺乏常駐組織,對國際事務反應緩慢,美蘇兩個大國又沒有參加,重要的成員國傾向于保護自己的利益,因此,國聯(lián)實質上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英、法支配世界的工具。隨著二戰(zhàn)的爆發(fā),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隨之引起了人們的爭論和懷疑。

      愛德華?卡爾對權力的論述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一書中。他指出:“政治總是權力政治……權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雹偎麑H領域的政治權力分為三類: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支配輿論的力量。在他看來,權力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卡爾對理想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所倡導的國際道德提出了批判,指出沒有有效的權威便沒有有效的道德。道德是權力的產物,②權力才是國際政治的核心,權力也是現(xiàn)實主義者最為關注的。《20年危機》作為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奠基之作,開啟了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現(xiàn)代篇章,是人類第一次在全球性戰(zhàn)爭后對國家間關系的深刻洞察,也為不太成熟的國際關系理論提供了基本理論框架。一般來說,其后的凱南、摩根索、布熱津斯基、沃爾茲,乃至國際關系的英國學派都直接傳承了卡爾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權力在卡爾的《20年危機》中貫穿始終,他認為:“任何政府的有效統(tǒng)治都依賴于它的權力基礎?!雹?/p>

      一、國際政治中權力的含義

      奈給政治權力下的定義是:“權力是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能力。更確切地說,它是影響他人和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之能力?!雹芤敶髮W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把政治權力界定為讓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但由于一國控制他國的能力通常與該國所掌握的特定資源分不開,因此政治領導人一般是從國家所掌握的資源這個角度來界定權力的。這些資源包括:人口,領土,自然資源,經濟規(guī)模,軍隊,以及政治穩(wěn)定,等等。⑤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在國際政治中,權力是政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政府實行有效統(tǒng)治的基礎。卡爾批判了理想主義者所認為的“國際聯(lián)盟的成立意味著在國際政治中消除了權力因素”的烏托邦思想,認為真正的政治研究是不能不直面現(xiàn)實,不能不觸及“權力”概念的。⑥

      在國際社會里,卡爾認為,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國際政府體系,在任何關鍵時刻,決定政策的是為國際政府權威提供權力基礎的那個國家。⑦只要權力是國家的專利,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政府就不可能得以確立。為了分析的方便,他將國家領域的政治權力分為三種形態(tài):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支配輿論的力量??枌⒅漭浾摰牧α颗c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并列起來,分析當時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⑧奈把權力劃分為硬權力和軟權力,硬權力指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軟權力指文化和觀念的影響權力。

      二、軍事力量

      卡爾認為軍事力量之所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因為國際關系中權力的最終手段是戰(zhàn)爭。從權力角度來看,國家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為了戰(zhàn)爭。他認為潛在的戰(zhàn)爭是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因素,軍事力量也就因之成為公認的政治價值標準。⑨歷史上每一個偉大的文明在鼎盛事期都享有軍事實力方面的優(yōu)勢。在當代世界,衡量大國的標準之一是其可以使用的軍力的質量和預設效率??栒J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被承認為大國,往往是因為它是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戰(zhàn)勝國。在國際領域內,大國的政治家常常會贊頌自己國家的陸海空三軍的實力。除此之外,大國的政治家還會組織軍事演習,向世界展示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和因之而享有的政治地位。在國際危機發(fā)生的時候,海軍艦隊、陸軍陳列和空軍編組會在重要的地點,為同樣的目的,炫耀自己的實力。例如,美國軍事力量在遏制對盟國的威脅或確保獲得關鍵性資源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意味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提供可用于談判進程。

      由此可以看出,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卡爾所認為的,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不僅受到所設定的目標的限制,而且受到其軍事實力的限制,更準確地說,是受到這個國家軍事實力與其他國家軍事實力之比的限制。⑩這也就解釋了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美國和前蘇聯(lián)之間為什么很快就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的原因,即為了防止另外一個國家加強的軍事力量超過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從而使自己失去以往的地位,并將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

      雖然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生活的核心因素,但卻不是絕對因素。過分強調軍事力量也會把自己拖入泥潭。因為當一個國家試圖通過增強軍事力量來提高自己國家的地位時,它的所作所為可能被其他國家解讀為對其安全構成的威脅。如果一國所追求的利益事實上激怒或者刺激了其他國家,這樣就會降低該國的相對權力地位和抵抗能力。因此,一個國家過分強調軍事力量勢必會帶來其他國家尤其是把它作為假想敵的國家的恐懼,從而刺激這個國家以更大的努力來發(fā)展軍事力量,導致了整個國際秩序陷入到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huán)中。

      三、經濟力量

      卡爾在論述經濟力量時指出,經濟力量只要與軍事力量結合起來,總會成為政治權力的工具。最富有的君主或最富有的城邦國家才能夠雇傭最大規(guī)模和最有實力的雇傭軍。因此,每個政府都會實施不斷尋求財富的政策。他指出,文明的整個發(fā)展歷程與經濟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卡爾反對人們將“權力”和“財富”、“槍炮”和“黃油”區(qū)別開來。他認為“追求財富的國家”和“追求權力的國家”所追求的目的不同,這并不是因為“權力”和“財富”之間有區(qū)別,更不是“政治”和“經濟”之間的區(qū)別,而是因為它們屬于不同程度的權力。為了追求權力,軍事手段和經濟手段是會兼而用之的。

      經濟力量作為一種武器,在對外政策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金元外交”。以經濟手段代替軍事手段,亦即馬克思所稱的以資本代替大炮的方式,讓權力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只有將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結合在一起,才能在國際政治中游刃有余。這種方式被美國經常用到,美國經常利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對非發(fā)達國家實行經濟制裁,以求得更大的國家利益。正如卡爾所指出的,經濟實力與自由貿易可以使美國在許多國家具有直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但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做到的。

      尤其是二戰(zhàn)結束后國際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階段,這時經濟力量的優(yōu)勢得以凸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可以互相轉化。軍事力量不足夠強大的國家(但是可以確保國家安全),可以依靠本國的自然資源使自己擁有足夠多的財富,當自己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力量時,就可以購買更多的槍炮,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國。例如日本,布熱津斯基認為日本是國際事物中的一個主要大國。日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之一,顯然有潛力發(fā)揮一流的政治影響,盡管其國家安全還仰仗美國的保護。同樣,軍事力量足夠強大的國家,可以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來謀求更多的經濟力量。在論及經濟力量時,卡爾對普遍認為正確的觀點,即“使用經濟武器比使用軍事武器要道德一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栒J為這一觀點并不總是正確,戰(zhàn)爭期間的封鎖可能與空襲一樣造成嚴重的災難。

      權力是一切政治行動的要素,它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使用經濟手段和軍事手段都是為了實現(xiàn)同樣的目的。強國愿意使用不太野蠻而較為文明的手段,因為這樣的手段一般說來足以實現(xiàn)目的。只要這樣的手段足以實現(xiàn)目標,它就不會使用更加野蠻的軍事武器。但是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不能分割開來,兩者都是政治權力的組成部分。從長遠來看,兩者的關系是共榮共存的。

      四、支配輿論的力量

      支配輿論的力量是權力的第三種形式,也就是奈所說的軟實力。要實現(xiàn)政治目標,支配輿論的力量與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同樣重要,并且這些不同形式的權力也是密切相關的。

      卡爾認為應有組織地使用支配輿論的力量,使其成為對外政策的常用工具。奈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使其權力被他國視為合法,則它將遭受更少對其所期望的目標的抵制。如果其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有吸引力,其他國家更愿意追隨其后。如果該國能夠建立與其社會相一致的國際規(guī)范,則它無需被迫改變。如果該國支持使得他國按照主導國家的預期采取行動或限制自身行為的制度,它可能無需以高昂的代價運用強制性權力或硬權力。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通信手段的廣泛運用,軟實力在國際政治中顯現(xiàn)出越來越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大多數(shù)國家和政治家所關注。

      但是,卡爾認為輿論是由地位和利益決定的,統(tǒng)治階級和主導國家,或者說主導國家集團,不但可以制造有利于維護自己優(yōu)勢地位的輿論,而且可以依賴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別人。這在美國對菲律賓統(tǒng)治的歷史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時任美國總統(tǒng)麥金萊在1899年對國會說:“菲律賓是我們的,不是為剝削,而是為發(fā)展、開化、教育,在自治的科學上加以訓練?!庇猛栠d的話來說:“我們采取的每一步驟,其最后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些島的獨立的?!泵绹揽孔约簭姶蟮能娛铝α?,不斷向菲律賓人民灌輸這種思想,從而形成有利于美國的輿論宣傳,有利于美國在菲律賓的統(tǒng)治,就連菲律賓的某些學者也持親美思想。

      卡爾還特別強調了教育和大眾傳媒對支配輿論的力量所發(fā)揮的作用。例如:美國為了加強對菲律賓的統(tǒng)治,但又不致激起菲律賓人的反抗,在菲律賓開辦學校,派遣美國人到菲律賓來教他們學習英語,同時還出經費送菲律賓人到美國留學。1901年8月23日,美國陸軍運輸船“托馬斯”號來到了馬尼拉,從美國帶來了六百多名教師,他們以“托馬斯人”這個稱號著名于世。這些人是美國文化和民主主義菲律賓的先驅。1903年,第一批104名菲律賓青年作為政府的公費生被派到美國去,在美國的專科學校和大學讀書。自1903—1908年,約200個公費生在美國讀書。美國的這些措施大大加深了菲律賓人對美國人的認知心理,在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期間基本上沒有發(fā)生大的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運動。這不能不說是支配輿論的力量所發(fā)揮的作用。同時,美國還在菲律賓廣泛印刷報紙、雜志,引入美國電影和音樂,使菲律賓人的生活的各個角落都有美國人的身影。

      卡爾在論述支配輿論的力量時指出,支配輿論的力量是一切權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它同樣不是絕對的權力。只有將支配輿論的力量即軟權力和軍事力量、經濟力量硬權力結合起來,才能最有效地發(fā)揮其作用。正如奈曾指出,在21世紀,軟權力必然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武力依舊是重要的因素。市場和自然資源的經濟規(guī)模也將繼續(xù)是重要的因素。只有當它們相互加強時,所取得的效果才最佳。

      五、結語

      卡爾作為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對國際政治中的權力作了全面的論述。他指出,在國際政治中,權力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為權力的組成部分,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支配輿論的力量是相互配合的,離開任何一部分權力都會殘缺不全。同樣,任何一部分權力也都不是絕對權力,離開其他兩部分也很難很好地在國際政治中發(fā)揮作用??栐趪H關系史上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在于,除了強調硬權力所發(fā)揮的作用外,還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支配輿論的力量”在民主國家及其國際政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而支配輿論的力量其實就是軟權力概念的雛形。他對權力含義的論述豐富了國際關系理論,開啟了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現(xiàn)代篇章。但有的方面論述過于片面,過分強調大國權力的作用,忽視甚至無視小國在國際政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為日后全球出現(xiàn)大國霸權政治提供了理論基礎。

      注釋:

      ①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頁。

      ②同上,第64頁。

      ③同上,第101-102頁。

      ④小約瑟夫?奈.理解國際沖突:理論與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頁。

      ⑤同上,第72頁。

      ⑥愛德華?卡爾.二十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頁。

      ⑦同上,第102頁。

      ⑧⑨同上,第103頁。

      ⑩同上,第104頁。

      同上,第105頁。

      同上,第106頁。

      同上,第111頁。

      同上,第119頁。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zhàn)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8頁。

      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第120頁。

      同上,第121頁。

      約瑟夫?S?奈.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引論)第4頁。

      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第128-129頁。

      格雷格里奧?F?賽義德.菲律賓共和國——歷史、政府與文明.上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423頁。

      同上,第470頁。

      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第130頁。

      約瑟夫?S.奈.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11頁。

      猜你喜歡
      愛德華卡爾權力
      愛德華·蒙克
      藝術啟蒙(2025年2期)2025-03-02 00:00:00
      愛德華·馬奈
      幼兒100(2024年10期)2024-03-27 05:50:28
      《剪刀手愛德華》(海報)
      散文詩(2022年16期)2022-09-07 07:06:50
      卡爾幾歲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你好,親愛的卡爾
      學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6
      權力的網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喚醒沉睡的權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陕西省| 黄浦区| 礼泉县| 建瓯市| 迭部县| 体育| 桂平市| 中阳县| 元氏县| 松滋市| 东阳市| 新兴县| 沙河市| 长治县| 磐安县| 水富县| 本溪| 新营市| 当涂县| 宝应县| 寿光市| 武陟县| 固原市| 旬邑县| 连江县| 西充县| 乌拉特前旗| 汝州市| 磐石市| 杨浦区| 西华县| 边坝县| 凤山县| 福安市| 延安市| 沁源县| 天峨县| 札达县| 盐池县| 尚义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