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沈括的人文科學成就與人文思想研究

      2009-08-12 04:58:28李冬梅
      學術(shù)論壇 2009年6期
      關(guān)鍵詞:夢溪筆談義利觀

      [摘要]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所著的《夢溪筆談》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當我們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審視這位科學巨星時,發(fā)現(xiàn)他也是一位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領(lǐng)域的“稀世通才”。他的人文科學成就涉及到考古學、藝術(shù)、史學、文學等方面,縱橫交錯、文理兼容的氣勢和跨度令人贊嘆不已,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光芒四射而又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文思想:尊“王道”的民本思想比孔子進步;“天即民也”——推崇并發(fā)展了孟子的民本論思想;“民以食為天”的義利觀;“重農(nóng)不抑末”的義利觀。

      [關(guān)鍵詞]稀世通才;《夢溪筆談》;以民為本;義利觀

      [作者簡介]李冬梅,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師訓(xùn)處副所長,副教授,江蘇鎮(zhèn)江212003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434(2009)06-0105-05

      一、沈括與《夢溪筆談》

      1954年,《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第一卷導(dǎo)論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立即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轟動,作者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李約瑟教授,書中李教授稱《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科學巨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當我們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審視這位科學巨星時,發(fā)現(xiàn)他還是一位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領(lǐng)域的“稀世通才”。

      沈括,字存中,1031年出生在中國的錢塘(今浙江的杭州),1095年終老于潤州(今江蘇的鎮(zhèn)江),他的父親沈周(約978—1052)是個循吏,歷任漢陽軍漢陽縣掾、簡州平泉縣知縣、蘇州通判、侍御史,晚年以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沈周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很受百姓愛戴。沈括的早期教育主要來自于其母親許氏,許氏出生在農(nóng)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都較繁榮的蘇州,中年得子沈括,除了教授一般知識,她還將其兄許洞(約976—1016)的軍事學說傳授給沈括和沈括的哥哥沈披。沈括一生經(jīng)歷了宋代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為官一生,令人驚嘆不已的是,凡是沈括所涉足的領(lǐng)域,諸如天文、歷法、數(shù)學、物理、地理、地質(zhì)、生物、化學、農(nóng)學、醫(yī)藥、文學、史學、音樂、美術(shù)等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根據(jù)胡道靜先生的考訂,沈括的著作見于公私著錄的凡四十種,近四百卷,但是現(xiàn)存的僅六種,殘存三種,其他均已亡佚。

      沈括的晚年居所夢溪園位于潤州城東,據(jù)沈括自己說,他在30多歲時曾經(jīng)做了一個夢,夢見來到一個地方,登小山,山上花木綻放,如錦覆地;山下有水,澄澈極目;水之上有喬木掩映其中,真是人間仙境、夢中樂園。熙寧十年,沈括貶知宣州時,有位道士向他盛贊潤州京口山川之勝,他就花30萬錢在那里買下這處田園,一直沒有去過,直到元豐八年,他奉詔北行途經(jīng)潤州時,第一次看見自己購置多年的田園,令沈括興奮不已的是眼前園景就是夢中所游之處,是他夢寐以求的樂園,他給莊園取名“夢溪”,自稱夢溪丈人。晚年的沈括深居夢溪園,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交流,終日寄情于山水之間,與筆墨紙硯為伴,他或泛舟湖上,或垂釣水邊,或撫琴揮墨,過著山林隱逸的生活,寫成《夢溪筆談》。自己作序:

      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紀一事于筆,則若有所晤言,蕭然移日,所與談?wù)?,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p>

      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約瑟按照現(xiàn)代的科學分科對《夢溪筆談》作了分類與統(tǒng)計。分成三類,總計25個項目,類別如下(括號內(nèi)為項目條數(shù))]

      《夢溪筆談》中橫跨多學科、多領(lǐng)域的條目非常多,很難將它們具體歸入某一學科門類。特別是“人事材料”內(nèi)容多以記錄歷史、政治、人物為主,其中蘊含著大量人文、自然科學方面的內(nèi)容和信息。

      二、人文科學成就

      (一)考古學方面

      據(jù)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統(tǒng)計,《夢溪筆談》中有關(guān)考古學的條目共計28條,其中卷十九《器用》所記多為古器物學方面,其他卷中也有零散的記載。如卷二十“神奇”、卷二十一“異事”、卷二十四和二十五“雜志”類中。沈括所記錄的有關(guān)考古的內(nèi)容幾乎涉及考古學的各個方面,閃爍著豐富的考古思想。

      沈括對文物考古方面的研究觸類旁通、真知灼見。沈括說:余頃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甚長,望山之側(cè)為小矩,如尺寸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從弩機望山很長,小矩上像尺一樣有分、寸刻度等的疑問去推究它的操作原理,明了勾股定理在此的應(yīng)用。懷疑的科學精神、執(zhí)著的研究狀態(tài)和觸類旁通的數(shù)學功底震撼著我們。生活中處處蘊含著科學道理,就生活用品方面的文物,沈括也頗有研究,比如,他就古人鑄造銅鏡“鑒大則平,鑒小則凸”作了細致的研究,認為凡是凹面鏡都會把人的面孔照大,凸面鏡就會把人的面孔照小,所以小鏡子鑄造時需要微微凸起才能把人照全,因此古人鑄鏡時大鏡子就鑄成平的,小鏡子就鑄成凸的。然而時人得鏡后卻把它磨平,沈括感嘆“師曠(春秋時著名樂師)哀嘆知音難遇”!我們再次感受到沈括的博學多識、真知灼見、非同一般的世人!

      沈括考古強調(diào)古為今用、服務(wù)于社會、警示世人。沈括曾說:……余又嘗過金陵,人有發(fā)六朝陵寢,得古物甚多,余曾見一玉臂毀,兩頭施轉(zhuǎn)關(guān),可以屈伸,合之令圓,僅于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侔鬼神。世多為前古民醇,工作率多鹵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則百工不茍。后世風俗雖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沈括從六朝君王陵墓見到的一枝玉臂釵的工藝的精巧和造型的奇妙,贊美古人的作風淳樸、做工的精致和細膩,否定了對古人“工作率多鹵拙”的錯誤看法,更加警示世人要學習古人,摒棄“作風浮華、做工不精巧”的風氣,再現(xiàn)了沈括“考古不僅是對古代的追尋,更是對后代的警示和弘揚”的見地和思想。

      (二)藝術(shù)方面

      1音樂。音樂起源于人們的日常勞作,進入階級社會后,音樂和舞蹈成為統(tǒng)治階級享樂和樹立王權(quán)統(tǒng)治絕對威信的工具。所謂“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就是說禮是用來區(qū)分高低、貴賤等級的,樂則是用來協(xié)調(diào)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矛盾的,即禮講秩序,樂講和諧,它們共同為政治服務(wù)?!耙詷菲湔汀?、“致樂以治心”,這也是為什么歷代統(tǒng)治階級都重視樂的原因,樂自然也就成為朝廷選士試吏時的一項考試內(nèi)容。早年,沈括在沭陽就完成了《樂論》一書并將它獻給了當朝副宰相歐陽修,可惜《樂論》一書已佚,慶幸的是,《夢溪筆談》有兩卷專門談“樂律”,《補筆談》中也有“樂律”的條目,總計有51條。沈括主要對古代樂律、音樂評論、器樂演奏、唐宋燕樂、樂器制作、聲音共振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貢獻。

      沈括在燕樂方面研究深刻,貢獻巨大。《補筆談》詳細記錄下了北宋燕樂二十八調(diào):……今燕樂二十八調(diào)用聲各別,正官、大石調(diào)、般涉調(diào)皆用九聲: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大

      石角同此,加下五,共十聲?!哂穑褐袇握{(diào)、南呂調(diào)(又名高平調(diào))、仙呂調(diào)、黃鐘羽(又名大石調(diào))、般涉調(diào)、高般涉、正平調(diào)。這份關(guān)于宋代教坊常用燕樂的階、調(diào)、調(diào)式、節(jié)奏等,如此完整的音樂要素的音樂史資料,在以往古籍記載中是極為罕見的。

      沈括對聲樂作出了“論聲中無字,字中有聲”的精辟論述,他說: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凡曲,止是一聲清濁高下如縈縷有,字則有喉、唇、齒、舌等音不同,當使字字舉木皆輕圓,悉觸入聲中,令轉(zhuǎn)換處無磊塊,此謂“聲中無字”,古人謂之“如貫珠”,今謂之“善過度”是也。如宮聲字而曲合用商聲,則能轉(zhuǎn)宮為商歌之,此“字中有聲”也,善歌者謂之“內(nèi)里聲”。不善歌者,聲無抑揚,謂之“念曲”;聲無含韞,謂之“叫曲”。沈括認為在唱歌時對每一字每一聲韻都要干凈利落。發(fā)聲、收韻要清晰、圓滑,并要求吐字“如貫珠”落玉盤一樣,清脆字正,只有字正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只有字音準確才有利于歌唱者的行腔圓潤。無論是唱曲或是念曲,都要力求字的準確,聲的圓潤,不能囫圇吞棗,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從沈括的論述來看,“字正腔圓”是我國聲樂藝術(sh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更是我國歷代聲樂美學上的要求和標準。沈括對音樂的研究涉獵很廣,往往涉及到歷史學、美學、物理學等學科,縱橫交錯的學識和嚴謹認真的研究態(tài)度賦予了《夢溪筆談》豐富的內(nèi)容,因而,《夢溪筆談》中對音樂方面的論述和記載是一般正史中所難以見到的寶貴資料。

      2美術(shù)。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書畫收藏家和鑒賞評論家?!秹粝P談》中“書畫”卷專門論述了中國書畫理論,沈括對藝術(shù)的精湛見解,或申前人之論或抒一己之見,對后來的中國藝術(shù)理論和書畫美學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爱嬛凶蠲钛陨剿保@是沈括提綱挈領(lǐng)性的總評。在他看來,繪畫流派紛呈,而最精彩最具魅力的當屬山水畫。沈括對于山水畫的研究頗深,提出了以下四個觀點:“山水之法,以大觀小”、“書畫之妙,神會奧理”、“飛動之象,了然在目”、“遠觀山水,如睹異境”。在《夢溪筆談》書畫卷中沈括對“以大觀小”的理論作了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繪畫山水時并不是站在一個固定點來仰視山峰,而是用心靈的眼,籠罩全景,審視全境,欲從整體來看部分,即所謂“以大觀小”,用現(xiàn)代畫語來描述就是“散點透視”法。以大觀小,要求畫家將全部景物營造成一幅氣韻生動富有節(jié)奏的藝術(shù)畫面,而不是簡單的模山范水,機械的照相描影。即繪畫必須服從藝術(shù)上的構(gòu)圖原理,而不是遵守幾何學上的透視法。所謂畫家的眼睛不是從固定角度集中于一個透視的焦點,而是流動著飄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陰陽開闔、高下起伏的節(jié)奏?!秹粝P談》中論述山水畫的四個論點,既涉及到繪畫的審美觀照之法,也涉及到審美意象和意境的問題,涵括了藝術(shù)活動的全過程。沈括在美術(shù)史上應(yīng)當占有一席之地。

      (三)史學方面

      《夢溪筆談》有官政兩卷,專門記錄了一些有關(guān)宋代沿革方面的史料,可補正史之闕。因此,沈括關(guān)于唐宋官制、禮制、兵制、服制等的記載,關(guān)于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布衣衛(wèi)樸等的科學與技術(shù)成就的記載,為唐宋史的研究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史料。

      沈括記史“記錄精詳,屬詞嚴正”。驛傳舊有三等,日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fā)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這不僅補了有關(guān)正史之闕,更讓我們推知南宋高宗曾下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飛班師回朝,這個“金牌”應(yīng)該就是日行五百里的最快之檄牌,它不需要經(jīng)過宰相、樞密使,直接由皇帝發(fā)出,是當時最機要、最迅捷的通訊工具?!秹粝P談》中關(guān)于此類記錄頗多,內(nèi)容的精詳可靠,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沈括記史“去偽存真,唯物進步”。蒲蘆,有人解釋為蜾贏,沈括認為這是錯誤的。他說蒲蘆,即是蒲、葦;更把治理人比作在地里種蒲、葦,順著他們的本性就可以了,透著“無為而治”的進步史觀?!堆a筆談》辯證卷中記錄:班固論司馬遷為《史記》,“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賦,此其蔽也”。余按,后漢王允日“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班固所論乃所謂謗也,此正是遷之微意。凡《史記》次序、說論皆有所指,不徒為之,班固乃譏遷“是非頗謬于圣賢”,論甚不。沈括毫不留情地批評班固對司馬遷之意的曲解和誹謗,對司馬遷秉筆直書的贊美。因為,《史記》的次序、說論都是有針對性的,不是隨便空寫的,班固卻批評司馬遷“是非標準和圣賢很不一樣”,這個論點很難令人信服。沈括有力地捍衛(wèi)了歷史的真實。

      (四)文學方面

      1平淡含蓄的文風和厚實的文字功底。沈括的詩歌及散文創(chuàng)作已散佚多半,傳世者很少,但流傳下來的當屬杰作?!秹粝P談》中記載宋初“黃馬奔犬”的一則故事。說穆修、張景兩人學作古文,一日上朝,正在東華門外討論文章,忽見有一馬飛奔過來,踩死了一只狗。兩人便用古文記錄這件事,且比試誰寫得漂亮。穆修寫:“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寫:“有犬死奔馬之下?!倍蚶ㄗ约涸跀⑹鲞@件事時,如是寫:“有奔馬踐死一犬”。后來魯迅講起這事,批評穆修、張景,贊揚沈括:(穆修、張景)兩人的大作,不但拙澀,主旨先就不一,穆說的是馬踏死了犬,張說的是犬給馬踏死了,究竟是著重在馬還是在犬呢?較為明白穩(wěn)當?shù)倪€是沈括毫不經(jīng)意的文章。

      2融科學性與文學性為一體。將有關(guān)科學技術(shù)的記載寫得生動、亮麗、通俗是沈括獨特的魅力文筆。如,他借用白居易《游大林寺》中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論述地勢高低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平添了活潑生動的氣息。崔融(唐代詩人)在《瓦松賦》中寫到:“稱它(瓦松)是樹吧,詢問山里的人而他們也不清楚;稱它是草吧,查考《神農(nóng)本草》一類書卻幾乎沒有記載?!倍纬墒椒请y、取笑他,并引用南朝梁簡文帝的詩“依檐映昔耶”,自己把“昔耶”當成“瓦松”。沈括更正并批評了段成式的錯誤,指出“昔耶”是墻壁上的苔蘚,“瓦松”又名“昨葉何”。

      三、人文思想

      (一)“以民為本”的思想

      1尊“王道”的政治思想比孔子進步?!巴醯馈钡幕竞x是用“先王之道”來治理天下。所謂“先王之道”就是要以禮義德術(shù)待民,沈括認為:“主上以道,命興之四方之才,以義用天下朝廷百官。”又說:“惟皇帝陛下道體乾運,法侔帝王?!币簿褪钦f,君王要想統(tǒng)治天下,就必須效法三王所行之道,舉用天下之才學以仁義德術(shù)來治理國家。而對于百官臣僚來說,必須謹尊“先王”教誨,“以道德經(jīng)術(shù)相天子”,幫助君王施行仁政。特別可貴的是,沈括主張在“道”的面前,君主與百官甚至與庶民,無論貴賤都是平等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

      都必須尊重崇顯“先王之道”,并按照各自的地位、名分來行使“道”。他說:古之處民者,其業(yè)雖有分,而其教之以禮義、德術(shù),則無貴賤,必出于一道,所以用之于朝廷者,則前日修之于其家者,所以服于畎畝者,則異日用之于朝廷者。沈括的這種政治思想要比孔子進步,他反對一味地講究“愚忠”,提出“事君”要遵循特定的原則:對能安社稷的君王當做“事君人”,“君不幸,則死之”;然而對于那些“危社稷”的昏庸無道之君,“天之所棄者”,也就是為人民所棄者,就應(yīng)該順應(yīng)天道,順應(yīng)百姓的愿望而棄之,“不為一君存亡”、“不為一姓存亡”。

      2“天即民也”——推崇并升華孟子的民本論思想。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如此推崇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可貴的,更值得稱道的是對民本思想的引申和發(fā)展,沈括在《孟子解》中強調(diào):“我之所欲者。與之、聚之;我之所不欲者,勿施之也?!敝挥羞@樣,君主才能真正做到與民同欲、同惡、同樂。“民既安其政,又求其共樂之而處善,能推其志”,國之大治大盛就為期不遠了。更重要的是,沈括主張的民本論思想把“民”抬高到超越君主之上、與“天”對等的最高地位。他認為,主宰人世間一切活動的虛元縹緲的“天”是不存在的,沒有什么“天意”,君主的一切政治活動當以民心為轉(zhuǎn)移,而且這種民本思想是建立在樸素唯物論的基礎(chǔ)之上的,比孟子的民本思想更進了一大步。

      (二)義利觀

      1“民以食為天”的義利觀。宋人的義利之爭一直持續(xù)著。而宋代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義利觀一直占據(jù)上風,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載竭力鼓吹去除“利欲之心”,認為“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蓋人人有利欲之心,與學正相背馳”。這不僅對當時的學術(shù)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也嚴重影響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沈括不放棄對“君子之道”的追求,不主張攫取“不義”之財,但認為首先必須解決溫飽問題。因此,沈括早年迫于生計,不得不靠父親的恩蔭步入仕途時卻遭到了朋友崔肇的不滿和批評,他卻坦然回答:足下不欲其終舍君子而小人是求也,挽焉而不行,則推焉而欲其進也。然某少時,其志于為學雖專,亦不能使外物不至也。復(fù)不幸家貧,亟于祿仕。沈括的“民以食為天”的義利觀認為:那些“以退為廉”,寧肯餓肚子,棄骨肉,蹈“死亡”,也要求得人清名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可取的;“士”也是人而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都要過“無田畝以為食,無桑臬以為之衣”的世俗生活,經(jīng)濟是基礎(chǔ),只有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談“義”。

      2“重農(nóng)不抑末”的義利觀。沈括繼承了孟子以農(nóng)為本的重本思想,強調(diào)“民事不可緩”(民事即農(nóng)事)。在封建社會歷代統(tǒng)治階級都認識到以農(nóng)立國、以農(nóng)為本的重要性,但是沈括所處的時代土地兼并現(xiàn)象日趨嚴重,大批農(nóng)民流離失所,農(nóng)民問題十分嚴重,沈括非常同情農(nóng)民的處境,非常贊同孟子的給民以“恒產(chǎn)”的主張,認為農(nóng)民應(yīng)該擁有自己的土地,并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農(nóng)民擁有二畝半宅院的建議:八家為井,井九百畝,其中以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雖田九一,田中之廬,家二畝半,出于公田,其實亦什一也。國中之地不可以為井,則無同養(yǎng)之法。故使人人自出什一之賦。沈括“重農(nóng)”但不主張抑制商業(yè)、手工業(yè)等“末業(yè)”的發(fā)展。他提出征收關(guān)稅(商稅)要以“政事修,民不失其業(yè)”為前提。倘若一個國家社會問題嚴重,失業(yè)者居多,政府就不能禁止經(jīng)商活動,他贊同孟子的“關(guān)市征稅”之說,同時又提出了以下觀點:關(guān)之有征,抑游者也。王者之禁游惰末作,故有里布屋粟、關(guān)市漆林之征。政事修,民不失其業(yè),然后禁可行也。故《周官》國兇札,則馳關(guān)門之征,但譏而已。文王與孟子之時,天下之政不可謂之修,民之不失其業(yè)者蓋鮮,故孟子欲去關(guān)市之征,文王去關(guān)之征而不及于市。關(guān),所以待天下之民;市,則吾國中也。文王之國中與孟子之時,法度固宜有間矣。這種“重農(nóng)不抑末”的義利觀符合北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律。沈括不僅有這種理論,而且在為官和熙寧變法期間踐行這種經(jīng)濟思想。宋神宗時為補充軍費不足,欲在河北西路等地實行榷賣(專賣)并將榷鹽所得補充軍費,由于官府的鹽價較高,一些地區(qū)(包括西蜀)的私鹽趁機流入河北西路與國家爭鹽利,于是市易司欲要禁止西蜀地區(qū)的井鹽生產(chǎn)。這不僅危害鹽民、商民的利益,也會影響到當?shù)匕傩盏纳?,于是引起了民間的不滿與騷亂。宋神宗遂與沈括商談,沈括進步的理論及對問題深入、透徹的剖析最終使宋神宗放棄了禁西蜀井鹽私販、填塞私井的打算。從中可以反映出沈括保護工商利益的思想。

      [參考文獻]

      [1](宋)沈括.夢溪筆談[M].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7.

      [2]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M].上海:科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祖慧.沈括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宋)沈括.長興集[M].《沈氏三先生文集》四部叢刊三編本

      責任編輯:舒生

      猜你喜歡
      夢溪筆談義利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義利觀
      畢昇(節(jié)選)
      沈括與《夢溪筆談》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義利觀內(nèi)涵探析——以《論語》為中心
      《夢溪筆談》復(fù)音詞研究
      北方文學(2018年8期)2018-04-22 13:53:52
      《夢溪筆談》《閱微草堂筆記》對時下文藝批評的啟示
      粵海風(2016年6期)2017-02-08 17:49:52
      義利觀教育: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作風建設(sh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夢溪筆談》“甲子納音”構(gòu)造方法的數(shù)學分析
      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文化傳播意義 張人之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定陶县| 麟游县| 磐石市| 青龙| 武汉市| 江达县| 孟村| 安多县| 雷山县| 南木林县| 民乐县| 盐源县| 祁连县| 绍兴市| 开阳县| 淄博市| 宜丰县| 夏津县| 得荣县| 邛崃市| 靖远县| 遂宁市| 若尔盖县| 苏尼特右旗| 宁阳县| 乌拉特后旗| 六安市| 苍山县| 滁州市| 定襄县| 古浪县| 扬中市| 乌审旗| 波密县| 龙海市| 凌海市| 武威市| 临汾市| 湛江市| 额济纳旗|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