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藝
1958年底,浙江省藝術(shù)學校開辦,對外招生。我們這些來自全省各地的少男少女們成為第一批越劇表演專業(yè)學員,來到杭州黃龍洞校園接受越劇專業(yè)訓練。在眾多越劇教師中,尹小芳老師最為年輕,當時年僅27歲。
從她為我們上的第一堂課開始,我們就被她俊雅的氣質(zhì)、嚴格的教學所深深吸引、征服。
她教的第一出戲是《前見姑》。劇本是她自己整理并譜曲的,面對我們這些十二三歲、根本不知表演為何物的新生,尹小芳從一招一式、一字一句著手,反復示范,耐心糾正,從唱到做均嚴教細摳,就連多少個步法都做了明確規(guī)定。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前見姑》成了全班同學均能演會唱、響徹學校的“流行曲”,并成了學校對外公演必不可少的劇目,扮演方卿的朱幼華還獲得“小尹小芳”的美稱。從此,尹派表演藝術(shù)的魅力將我們深深地吸引住了。
接下來教的《何文秀·哭牌算命》,是尹小芳又一出拿手好戲。她先是仔細地為大家講解劇情,分析人物,繼而闡述尹派藝術(shù)的特點,通過細致的示范教學,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掌握尹派優(yōu)雅大方的表演氣質(zhì)、細膩甜潤的唱腔韻味。自此,《何文秀·哭牌算命》成了浙江藝術(shù)學校歷屆學生必學的教學劇目。尹小芳在上世紀80年代演出的這個版本,從趙志剛到茅威濤,從浙江到全國各地,久演不衰,其藝術(shù)魅力流傳深遠。
大家升二年級時,尹小芳從以戲帶功、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出發(fā),選擇了《白蛇傳》作為排演大戲。她自己整理改編劇本,自己譜寫唱腔,自己當導演,自己當舞美設(shè)計,不但一人身兼編導音美各職,還生旦凈丑一肩挑,向我們進行言傳身教。尹小芳整理的《白蛇傳》,體現(xiàn)了“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的教學指導思想。劇本既體現(xiàn)出越劇細膩甜美的特性,又廣泛吸收兄弟劇種演出版本的優(yōu)長,充分突出了男女合演的越劇風格。在表演手段上,尹小芳和形體老師合作,大量采用“打出手”、“吊魚”、“朝天頂”、“踢慧眼”等傳統(tǒng)戲曲“腿、毯、把”的武功技術(shù),使文戲為主的越劇面貌為之一變。
至于《白蛇傳》的具體藝術(shù)處理,則處處顯示出尹小芳新穎別致的藝術(shù)理念?!队魏沸蚰焕_,只見白素貞、青兒踩著云彩由天而降,那是運用川劇“云塊道具”的手法?!侗I仙草》中自素貞下山時安排了兩張桌子的“高臺吊魚”,以發(fā)揮演員武功好、擅長高難動作的特長。青兒的身段動作融入了武生的要素,法海則以老生行功以突出其偽善。而以尹派設(shè)計處理的許仙唱腔韻味鮮明,經(jīng)過不斷的研究修改,充分體現(xiàn)其淳樸善良的個性。由此,我們班演出的《白蛇傳》受到了觀眾的普遍好評。
尹小芳對待藝術(shù)一絲不茍。她經(jīng)常告誡學生:“演員是以他的藝術(shù)為觀眾服務(wù)的,要成為好演員,就需按藝術(shù)標準嚴格訓練,一招一式應(yīng)該非常講究。”我們班是男女合演班,大多數(shù)來自鄉(xiāng)村。尹小芳為使學習小生的男生具有古代書生的儒雅氣質(zhì),作了許多規(guī)定。
許仙的扮演者袁開祥記得,尹老師曾要求他在生活中必須按小生的要求坐、立、行走;每天要用溫開水泡壓雙手,使“蘭花手”柔軟好看;不管坐什么凳子,只能坐三分之一,且需保持腰肩挺立;平時拿扇子解暑,也需按照表演規(guī)格來扇……排練時,為了使袁開祥掌握許仙的表演特征,尹小芳不厭其煩,反復講解,對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反復示范。當她發(fā)現(xiàn)袁開祥的臺步較為僵硬時,就天天蹲在地上一步一步地跟著糾正,每次都弄得滿頭大汗。對于學生們的化妝,那就更嚴了——1960年元旦前后全班第一次到寧波、新昌匯報演出《盤夫索夫》,尹小芳每天下午三點開始就為扮演曾榮的袁開祥上妝,往往要花整整三小時才成。另外,在上臺之前尹老師還要仔細檢查,然后才放心讓他上場。
當時學校的條件比較艱苦,大家住的是古廟廂房10平米的小房。作為著名演員,尹小芳放棄了部分演出,甘于清苦,吃住都在學校,認真教學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在她的面前,學生們自然受其敬業(yè)精神的感召,自始至終都集中精力學習,并且課后自覺復習,十分努力。
她是一個嚴謹、執(zhí)著、富有敬業(yè)精神和深刻影響力的越劇導師。如今,當年的大孩子們有的成了著名演員,有的成了教學名師,有的則成了戲曲研究專家。不過,只要站在尹小芳的面前,我們這些學生依然對她保持著崇敬之情。她的人格、藝術(shù),對我們一生都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