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旭
如果天氣情況允許,每天下午三點,胡福明都會到省委家屬大院里走上一小時。此時沒有上下班的喧囂,少見往來官員,遇到退下來的老干部們就聊聊孫子們上學的情況。綠蔭下的一份沉靜,近似40多年前的南京大學。
1963年,是江蘇無錫人胡福明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yè)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工作的第一個年頭。著名學者匡亞明也是在這一年從東北人民大學調(diào)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
作為一名哲學教師,胡福明傾心于研究大部頭的馬列著作。
3年后,“文革”肇始,剛過而立之年的胡福明被打成“匡亞明黑幫”。
“我這一輩子從來不失眠,但兩段時間除外?!焙C髡f,第一段是被打成“黑幫”之后,白天被批斗、游街,“我晚上睡不著,我想不明白啊”。
第二次失眠,則是在11年之后。他開始醞釀一篇名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文章,“寫還是不寫?”
目睹批判“四人幫”過程中的種種局限,理論工作者胡福明深感意識形態(tài)領域撥亂反正的不足,他希望用一篇文章來批駁當時桎梏人們思想和手腳的“兩個凡是”,這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幾經(jīng)修改,這篇讓胡福明焦灼不安卻又不吐不快的文章,最終成為改革開放歷史上一篇傳奇性的文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胡福明知道這篇文章會改變他的命運,他甚至做好了離開校園入獄的準備,但意外的是,他卻被帶入了陌生的官場。1982年到2001年,胡福明總結(jié)說,20年里他仍沒有貫通“為官之道”。
“此生不得安寧了”
1977年夏天,一邊照看生病的妻子,一邊在醫(yī)院的走廊里寫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時他確立了兩個原則,一個是不和別人商量,以防連累別人;另一個就是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正面理論為主,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問題講明白。后者被胡福明稱為“策略問題”。
文章打了一場“語錄戰(zhàn)”:8處引用了“毛選”,其中以來自《實踐論》的語句最多。而所舉的門德列捷夫、哥白尼的例子,也都來自馬恩列毛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甚至也包括華國鋒的話。
鋒芒在第二部分末端終于顯現(xiàn):
馬恩列毛這些革命導師,“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jīng)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可以不受實踐檢驗的;并不認為只要是他們作出的結(jié)論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都不能改變”?!八麄儚牟蝗菰S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圣經(jīng)來崇拜?!?/p>
刀鋒直指“兩個凡是”。
9月初,胡福明將這篇8000字的文稿寄給了《光明日報》。心里想著:“此生不得安寧了?!?/p>
就在他焦灼地等待時,1978年初,遠在北京,中央黨校的理論家們,也在胡耀邦的指點下,提出了“應當以實踐為檢驗真理、辨別路線是非的標準,實事求是地研究”。
1978年4月,應邀去北京修改文章時,他沒有告訴妻子此行的緣由。
按照《南大百年實錄──南京大學史料選》記載,1979年2月19日,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fā)表9個月后,中共南京大學委員會作出決定,對因1966年“六·二”事件受迫害的胡福明等人“一律予以平反,恢復名譽”。
這算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給胡福明本人命運帶來的轉(zhuǎn)折,但好運此前已有苗頭。
不升不降20年省委常委
這篇文章發(fā)表不久,學校領導要胡福明做系黨支部書記。胡福明推薦了系里的一位女同志。
1978年下半年,南大黨委書記找到胡福明,告之中央要調(diào)他去中宣部工作,胡婉辭?!暗谝晃蚁矚g教書,第二我知道我沒有能力,第三北京這個地方太復雜,什么矛盾都集中在那里,我應付不了。”這以后的幾年間,是胡福明學問上的另一個“春天”。
1981年,胡福明在上?!渡鐣茖W》雜志發(fā)表了一篇有關社會主義發(fā)展特點的文章,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起點比較低、生產(chǎn)力水平低,與馬克思提出的社會主義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應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發(fā)展社會主義。
1982年4月,省委書記明確告訴胡福明,要調(diào)他去省委宣傳部。后來他了解,這是包括陸定一等北京、江蘇兩地老同志的要求。11月,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福明走馬上任。
當時的江蘇省委、特別是省委宣傳部對“文革”問題仍存在爭論。胡福明與另外一位常務副部長一同調(diào)入,不久又來了一位副部長。一下進了3個人,形勢得到了徹底改觀。
胡福明和“左傾”的干部們交鋒。對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雖然沒有明確的反對,很多人心里還是有疑問的?!敝劣趶氐着小拔母铩?若干年后很多老干部的思想才轉(zhuǎn)了過來。
追究原因,胡福明說,一方面是知識基礎欠缺,對馬列主義存在誤讀;另一方面有戰(zhàn)爭年代遺留的崇拜、服從的思想。
“官不好當,真不好當?!敝v到這里,胡福明皺眉喟嘆。原來以為是繼續(xù)去做理論工作,卻發(fā)現(xiàn)常務副部長的身份其實需要管很多事情。
對于自己的官員生涯,胡福明說了一句頗具意味的話:“不懂要學?!钡指艘痪?“知識分子從政都比較難?!?/p>
“官場其實是有規(guī)則的,但我說不清?!彼f。
胡福明的官職不算小,但也不在仕途亨通之列。1984年底,他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身份擔任省委常委。后來在這個級別上不升不降呆了近20年。
“我估計在國內(nèi)也是罕見?!彼挥傻眯α似饋?。
10年專職黨校校長
多少次,胡福明在省委辦公室中遙想南大的風景,想象自己在那個環(huán)境中的愉悅與自由。最痛苦的還是工作和學習的矛盾。“沒有時間了”,他說4年副部長生涯沒有寫出一篇好文章,還中斷了在南大的研究項目。和老友們談起來,大家也都沒有什么好辦法,“就是下不來了?!?/p>
這個情況在1986年有所好轉(zhuǎn)。胡福明被調(diào)往江蘇省委黨校任校長。按照一般制度,黨校校長由地方黨委書記兼任,常務副校長主持工作。專職黨校校長,胡福明在國內(nèi)幾乎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
主理黨校這段時間,正是中國社會變化最為激烈的時候。胡福明到校后,先增加了有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改革開放的課程。
1992年,鄧小平南巡掀起新一輪思想解放。雖然交鋒沒有70年代末那樣激烈,但胡福明還是深切感受到了改革的阻力:“我告訴你,中國的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是艱難的,排除種種困難。這種阻力就是本本主義、‘左的思想、表面化的馬克思主義?!?/p>
胡福明說,在中央層面,沒有激烈爭論不代表沒有不同意見。據(jù)他了解有意見的很多還是位置很重要的同志。黨校自然也有這樣的老同志。作為校長的胡福明自然站在解放思想一邊。
“很愉快”,說起在黨校的10年經(jīng)歷,胡福明眉眼間頻現(xiàn)滿足。
1995年,胡福明調(diào)任江蘇省政協(xié)主席、黨組書記。從這時起,他開始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感到擔憂,“改革過程中,有些地方確實出了紕漏”。
“全國人民齊步走肯定不可以,貧富分化是難免的?!钡C靼l(fā)現(xiàn),分化的速度在加快、程度在加大,而且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貧富差距加大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勞動力的價值沒有被承認和體現(xiàn)?!八袁F(xiàn)在你看,嚴格要求勞動用工對企業(yè)的沖擊特別大。”
改革還未過半
劇烈變化的社會,對胡福明這位倡導改革者的家庭也沖擊不小。
90年代,原來在外經(jīng)貿(mào)系統(tǒng)工作的兒子悄悄辭職“下海”。胡福明偶然遇到兒子過去的同事才知道這個“大事”。
回到家,胡福明與兒子約法三章:“第一不要違法,第二不要指望我出面?!逼鋵?胡福明與兒子經(jīng)常發(fā)生“思想沖突”。兒子說他已經(jīng)落后、不了解社會。
這個時候胡福明就說,問題肯定是有,“但我們還是會治理好國家”。
不過胡福明也承認自己可能真的不了解社會。他說,自己的信息都來自親戚朋友,各種視察“了解不到實際情況”。因此,他對一些領導了解民生的渠道也有擔憂。
老友說,胡福明之所以能寫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因為他有學者的獨立思考、獨立人格。20多年間,這種獨立與為官的約束是不是一直讓他感到矛盾?“這個不好講。”胡福明說。
不過,現(xiàn)在胡福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民主意識讓小孫子孫女非常困惑。
“他們經(jīng)?;貋砀艺f,我說的和老師講的不一樣。”胡福明的家庭一貫民主,從他的子女開始,孩子們就可以辯論,不同意的觀點可以“保留”。
2001年退休后,胡福明擁有了過去20多年不曾獲得的空閑,得以想事情、寫文章。
解放思想30年之際,胡福明說,以他的看法,改革一半還沒有走完。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