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珂
摘要證人“出庭難”這一問題,是我國目前司法改革中的難點,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證人不出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對證人的保護不到位。本文始終認為:給證人足夠的保護要遠比對證人作證義務的強調和證人經濟的補償重要得多。
關鍵詞證人保護 現(xiàn)狀評析 構建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證人保護的現(xiàn)狀
(一)程序法上的規(guī)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9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毙淌略V訟法第85條第3款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愿意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們保守秘密?!豆矙C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55條第1款規(guī)定,“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度嗣駲z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第163條第1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二)立法現(xiàn)狀的評析。
從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在立法上對證人的保護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從保護證人的立法方面看,還沒有一部專門保護證人的法律。
第二,從證人保護制度的主體方面看,其職責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沒有專門的證人保護機構。
第三,從證人保護制度的程序方面看,缺乏可操作性的規(guī)定。
第四,從證人保護制度的范圍看,不僅存在立法矛盾,而且不夠全面。
第五,從證人保護制度的方法方面看,為事后懲罰,缺乏預防性保護。
二、如何構建我國證人保護制度
(一)關于證人保護的對象及案件范圍。
首先,必須明確證人保護的對象范圍。筆者主張將證人保護的范圍界定為“對證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等的保護?!贝送?對于案件的告發(fā)者、檢舉者,即使沒有在以后的程序中是否成為證人都要給與證人一樣的保護。
其次,哪些案件證人納入證人保護范圍問題。筆者認為不應當把證人受到恐嚇程度大小的和證言所涉及罪行的輕重與證人保護的必要性結合起來,因為有些案件雖然被告人所涉罪行較輕,被告人及其家屬也會出于嫉恨而報復。
(二)關于證人的保護機構。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9條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是證人保護的機關。但是這種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實踐中不便于操作。
筆者認為:首先,公、檢、法三機關均具備保護證人的客觀能力,在這三者中,公安機關人員最充分,裝備好、警力強,也具備了相應的協(xié)調能力。但其不足之處是:在刑事案件中往往處于追訴者的位置,缺乏相對的中立地位;在行政案件中,因其又具有行政管理職能,很可能成為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只有在民事案件中其中立地位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其次,在各級法院下設立專門的證人保護機構,容易使法院喪失應有的中立地位。法院必須保持中立,居中裁判,如果進行證人保護可能會陷入一種先入為主的境地。
所以筆者建議在檢察機關內部設立證人保護機構。因為檢察機關是我國的監(jiān)督機關,在保護證人的過程中有利于行使其法律監(jiān)督職能。同時,在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檢察機關又具備相應的中立地位。
(三)證人保護的措施。
證人保護措施是證人保護制度的重點,保護措施運用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證人保護的實際效果。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證人保密措施。這主要是指在訴訟的過程中限制披露證人姓名、住址等身份特征。
2、對侵害證人權利的行為予以制裁。規(guī)定對證人及其近親屬實施威脅、侮辱、誹謗、毆打以及其他打擊報復行為,構成犯罪的給予刑事處罰;尚不構成犯罪的,分別給予罰款、拘留等民事或行政制裁。
3、對證人出庭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要給予作證的經濟補償。
4、要建立一個制度去確保證人有一個好的作證環(huán)境,比如那些故意透露證人信息的有關人員的懲治制度。
5、作證后證人的保護問題。證人在作證后,如果情況需要,可以為證人更換工作或者提供新的住所。如果案件重大,證人所面對的危險很大的情況,也可以與其他部門協(xié)調為證人更換工作或住所;換取新的身份證,甚至對于某些非常重大的案件,可以采取整容、移居等特殊方法。更進一步的對于確已無法在原居住地生活的證人,應為其提供完備的證件和手續(xù),如護照啊之類的秘密將其遷至安全的地方居住。
6、抗拒強制作證的法定情形證人有時客觀上不能作證或不需出庭作證可依法拒絕作證,如證人喪失行為能力或去向不明或現(xiàn)在國外的;或者是偏遠山區(qū)啊;當事人雙方同意將庭外證言作為證據的;不論將來證據立法如何規(guī)定證人可不出庭作證的法定情形,對既已做出的規(guī)定情形,證人就享有不被強制傳喚的權利。但證人在被強制傳喚時,必須申明并提出享受有不被強制傳喚的事實依據。
綜上,筆者對完善我國證人保護的措施進行了論述。當然,證人保護措施并不限于上述幾種,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保護措施也會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同時,在各種案件中,證人受到的威脅、恐嚇的程度有所不同,其心理因恐嚇而產生的恐懼感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客觀情況來判斷采取何種證人保護措施,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
(作者: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07級刑訴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樊崇義等.刑事訴訟法修改專題研究報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2]王圓圓.論完善我國證人的保護制度.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周英俊.構建我國現(xiàn)代證人保護機制的建議.法制與社會,2009年4期下.
[4]鄒國華.建立現(xiàn)代證人制度的幾點構想,證據學論壇,第3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
[5]姚健.關于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立法構想.中州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