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人
容祖兒
香港歌手容祖兒最近推出了普通話專輯《很忙》?!逗苊Α芳扔谢浾Z原唱的普通話改版,又由電視劇片尾曲,還有廣告歌及“舞林大會”的宣傳歌,很難由此看到一個統(tǒng)一的音樂概念。容祖兒一直被看成是香港樂壇近十年來“新生代”的代表歌手。但容祖兒也有她的尷尬之處,就是不能像她的前輩那樣,以自己最擅長的粵語歌曲來打動內(nèi)地及臺灣歌迷的心。
上世紀70年代末堪稱粵語歌手盛世,甚至還因為音樂本身的魅力,讓許多香港以外地區(qū)的歌迷,熱衷學(xué)起了粵語。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兩岸三地一體化浪潮的到來,香港流行樂壇因為想要追求市場更大化,讓許多習(xí)慣粵語的歌手,被迫加大了普通話唱片的力度。而放棄習(xí)慣語言的最大弊病,就是許多香港流行音樂作品失去粵語歌的特殊語言魅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了粵語流行樂的衰退。因為很多粵語歌手是放棄他們的專長來和臺灣及內(nèi)地的歌手比普通話,誰勝誰敗不言而喻。
緊隨粵語歌沒落的,是21世紀到來的國際化浪潮。由于處處以國際化為指標,整個華語流行樂也很快陷入了盲目跟風(fēng)的狀況。藍調(diào)、嘻哈、電音舞曲和混搭,這中間即使能夠聽到“中國風(fēng)”的元素,但更多的也只是點綴,可有可無??梢哉f,近幾年流行的許多作品,如果抹去演唱單聽伴奏,它們真的和歐美作品難以區(qū)分。這其中很大原因正是在于在國際化的浪潮中,華語樂壇失去了對自己母語文化的把握,從而讓歌曲只變成了音樂技術(shù)和形式的感官刺激,而不能通過真正形象又親切的母語,來發(fā)揮音樂作品中獨特的地域特色魅力。而這樣的國際一體化結(jié)果,也就只能因為母語文化的失勢,而變成了國際雷同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