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勾欄、茶園到劇場

      2009-08-21 07:35:22沈鴻鑫
      上海戲劇 2009年6期
      關(guān)鍵詞:勾欄戲園戲院

      沈鴻鑫

      古代戲曲的演出,最初是在廟會、廣場、高臺進(jìn)行的。到了宋代,戲曲已告成熟,出現(xiàn)了瓦舍(也稱瓦市、瓦肆、瓦子)這樣的演出戲劇、雜藝的大型游藝場。

      據(jù)《東京夢華錄》載,北宋都城汴京的瓦舍遍布四城,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橋瓦子、州西瓦子等若干座,每一座瓦舍中,都有好幾十座“勾欄棚”。勾欄,就是古代的劇場,它一面有門,供觀眾出入,門口貼有告示戲目的招子、紙榜,內(nèi)設(shè)戲臺和觀眾席。戲臺通常高出地面,臺口圍以欄桿,戲臺前部是表演區(qū),后部是演員裝扮、休息所在,名謂“戲房”。前后臺之間,則用板壁、屏風(fēng)或臺帳相隔,從戲房通向前臺的上下場門稱為“鬼門道”。好好的通道何以叫做“鬼門道”?明朱權(quán)在《太和正音譜》中說:“勾欄中戲房出入之所,謂之‘鬼門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

      觀眾席設(shè)在戲臺的對面和兩側(cè),分別稱神樓和腰棚。與高臺相比,勾欄從四面圍觀變?yōu)槿鎳^,已具備了劇場的基本形制。宋、元時期,除汴京外,杭州及其他都市大邑也都建有勾欄。元夏庭芝《青樓集》云:“內(nèi)而京師,外而群邑,皆有所謂勾欄者,辟優(yōu)萃而隸樂,觀者揮金與之?!睋?jù)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所記,元代上海的松江府前就設(shè)有一座木棚結(jié)構(gòu)的勾欄,“有女官奴,習(xí)嫗唱,每聞勾欄鼓嗚,則入”。有一天,看客們正觀賞維揚天生秀戲班的演出,突然勾欄倒塌,“死者凡四十二人,獨天生秀全家不損一人”。

      清代戲曲發(fā)展興盛,演出場所也愈發(fā)多樣,在北京就有三種——一是皇家宮苑的戲樓和王府縉紳的私宅戲臺;二是會館戲臺;三是民間營業(yè)性的酒樓、茶園。

      營業(yè)性戲園是逐漸演變的結(jié)果。開始戲曲藝人在酒肆中做場,只是席前表演,并無特設(shè)的戲臺。后來一些酒館開設(shè)戲臺,成為兼賣酒饌的戲曲劇場。清乾隆年間,花部地方戲勃興,弋陽腔、梆子腔、徽戲相繼進(jìn)京,一些茶園也開始兼演“雜戲”。

      蔣士銓詩《京師樂府詞·戲園》:“三面起樓下覆廊,廣庭十丈臺中央。魚鱗作瓦蔽日光,長筵界畫分畛疆。童仆虎踞豫守席,主客魚貫來觀場。充樓塞院簪履集,送珍行酒傭保忙……臺中奏技出優(yōu)孟,座上擊碟催壺觴。”又寫:“近來茗飲之居亦復(fù)貯雜戲,遂令家無擔(dān)石且去尋旗槍?!奔螒c年間,不少茶園陸續(xù)改成設(shè)有戲臺的戲園。包世臣《都劇賦序》中說:“其開座賣劇者名‘茶園……其地度中建臺,臺前平地名池,對臺為廳,三面皆環(huán)以樓?!泵枥L的就是嘉慶十四年(1809)的北京茶園。

      這類茶園一般在門口建有高大的牌坊,上端橫書茶園名稱,進(jìn)了牌坊,是一個院子,當(dāng)天演出所需的一些砌末(道具)擺放其間。通過院子即進(jìn)入戲場——所四方形的樓房,劈面是四方形戲臺,三面突出,面對觀眾。臺口有欄桿,兩根柱子上有木刻對聯(lián),臺的上部有檐。戲臺的三面都是觀眾席。戲臺前正中的一塊四方形的地帶,叫“池座”,樓上正面是“廂座”。樓下兩側(cè)和樓上兩側(cè)的座位稱“兩廊”。座位多為長條大板凳,每條可坐6至8人,板凳前設(shè)長條大木案,案上擺放茶壺、茶碗以及瓜子等食品。條凳是與戲臺垂直擺放的,觀眾隔著大木案對面而坐,邊品茶邊看戲,看戲只能側(cè)著身子看。當(dāng)時看戲,非常隨意,園內(nèi)還常有小販托著盤穿梭其間,叫賣瓜子、冰糖葫蘆、糖果點心之類,還有堂倌為茶壺續(xù)水,供看客擦臉的手巾均在空中飛來飛去。

      與酒館相比,茶園的觀劇環(huán)境要好得多。茶園發(fā)展到后來,其實與原來意義上的茶園并不一樣了——雖保留著飲茶的內(nèi)容,但觀劇占據(jù)了主要地位。隨著徽班進(jìn)京、徽漢合流、京劇逐漸形成和成熟,北京的茶園也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興建,一時多達(dá)四十多處,著名的有天樂茶園、廣和樓、廣德樓、丹桂園、春仙茶園、廣和園,慶春園、東安園等。據(jù)《金臺殘淚記》曰:“聽歌而已,無肆筵也,則日茶園,園同名異,凡十?dāng)?shù)區(qū),而大柵欄為盛。”演出一般從中午開始,劇目分三段進(jìn)行,即所謂“早軸子”、“中軸子”、“大軸子”,一直演到日落黃昏,曲終人散,而夜里是不演戲的。

      清代中葉以后,茶園已有相當(dāng)規(guī)模,如建于清代中葉的同樂茶園(同樂軒)坐落在大柵欄中段路北,戲臺5米見方,可容800觀客,既演戲劇也演曲藝、雜技。始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908)的吉祥茶園,在東安市場北門內(nèi)路東,由大公主府總管太監(jiān)王德祥出資建造,占地450平方米,戲臺寬5.5米,進(jìn)深6米,可容觀眾800人。京劇名角譚鑫培、孫菊仙、王瑤卿、楊小樓、劉鴻聲、梅蘭芳等都曾在此獻(xiàn)演過。

      這種以茶園為名的戲園改善了觀劇環(huán)境,改善了照明條件,被上海、天津等地紛紛效仿。在此之前,上海已建有三雅園等專演昆曲的戲園。同治六年(1867)英籍華人羅逸卿在上海石路(今福建路、廣東路一帶)營建了一座仿京式的戲園“滿庭芳”,形制與北京茶園略同。同年冬,巨商劉維忠在上海寶善街建造了丹桂茶園。此后,京班茶園相繼建造,同治中葉到光緒末年,上海開設(shè)了不下50個茶園,其中丹桂茶園、金桂軒、天仙茶園、大觀園并稱為清末上海四大京班戲園。天津的茶園式戲館也盛極一時,金聲茶園、慶芳茶園、協(xié)盛茶園、襲勝茶園被稱為“四大名園”。

      清代宮廷演出活動也極繁盛,皇宮及行宮園圃中演劇場所很多,如紫禁城內(nèi)的暢音閣戲臺,重華宮中的漱芳齋、長春宮,圓明園中的同樂園,頤和園中的德和園、聽鸝館,熱河避暑山莊中的福壽園、如意洲等,這些戲臺大部分筑于庭院之中,戲臺與周圍建筑就像一個四合院。也有建于水池之中的,稱“水座”,如中南海春耦齋戲臺,為夏日演戲所在。這些戲臺建筑規(guī)模宏大,重檐翹角,雕梁畫棟。至今尚存的頤和園德和園大戲臺,戲臺分為三層,分別稱為福臺、祿臺、壽臺,天花板及臺板都有部分可以隨時拆裝。如演神仙鬼怪,可自天而降或從地下鉆出,暢音閣亦是如此。趙翼《篙曝雜記》記述了他當(dāng)年觀看演出的情況:“所演戲率用《西廂記》、《封神榜》等小說中神仙鬼怪之類,取其荒誕不經(jīng),無所觸忌,且可憑空點綴,排引多人,離奇變詭,作大觀也。戲臺闊九筵,凡三層。所扮妖魅有自上而下、自下突出者,甚至兩廂樓亦作化人居?!?/p>

      從1908年開始,城市營業(yè)性劇場又從舊式茶園向新式戲曲劇場演變。這種演變,首先發(fā)生在上海。

      1874年,英國僑民在上海圓明園路建造了一座新型劇場,名為“蘭心”。這個劇場設(shè)鏡框式舞臺,并有近代化設(shè)備,專演外國戲劇。1908年10月,上海京劇演員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潤等在南市十六鋪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座新型劇場——新舞臺,它參照西洋劇場格式,采用鏡框式、月牙形舞臺,設(shè)備完善,有天橋,可安裝布景、燈光,也有

      轉(zhuǎn)臺。觀眾席有三層,可容2000名觀眾。它的池子和樓廳一律改為排形座椅,觀眾面對舞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戲院。新舞臺也是我國最早使用燈光布景的戲曲劇場。馬彥祥在《清末之上海戲劇》一文中稱“新舞臺可以說是中國舞臺史上第一次大革命”。

      新舞臺建成后,上演了大量新編時裝京戲,如《新茶花》、《潘烈士投海》、《黑籍冤魂》、《秋瑾》等,同時也吸引了更多京劇名角來滬演出,如1913年譚鑫培來新舞臺演出,營業(yè)大盛。上海各茶園競相效仿,紛紛改建成新式劇場,連老資格的丹桂茶園也改建為丹桂第一臺。相繼出現(xiàn)的還有新新舞臺,更新舞臺、大新舞臺、天蟾舞臺等,一時達(dá)十五六家之多。

      這種新型的舞臺式劇場比起茶園式劇場來,不但規(guī)模大、容量大,且更有利于戲劇表演和觀眾觀賞。月牙形舞臺更適于演出與觀看,燈光、音響設(shè)備更增強了表演藝術(shù)的魅力,觀眾座位舒適,地面有斜坡,場內(nèi)沒有阻擋視線的庭柱,又取消了茶座,改善了劇場秩序,這一切都大大優(yōu)化了觀劇環(huán)境,并給演員提供了更好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天地。梅蘭芳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中,說到他1913年11月初首次在新型劇場——上海丹桂第一臺演出時的印象:“一會兒場上打著小鑼,一撿場的替我掀開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場的臺簾,只覺得眼前一亮,你猜怎么回事兒?原來當(dāng)時戲館老板也跟現(xiàn)在一樣,想盡辦法引起觀眾注意這新到的角色。在臺前裝了一排電燈,等我出場,就全部開亮了。我初次踏上這陌生的戲館臺毯,看到這半圓形的新式舞臺,跟那種照例有兩根柱子擋住觀眾視線的舊式四方形的戲臺一比,新的是光明舒敞,好的條件太多了,舊的又哪里能跟它相提并論呢?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無限的愉快和興奮。”

      新型劇場的影響也波及到京、津等地。北京茶園也紛紛改成戲院,如中和茶園改為中和戲院,吉祥茶園改為吉祥戲院。1914年6月,北京名伶楊小樓會同名旦姚佩秋并得巨紳資助,模仿上海新舞臺的新式劇場風(fēng)格,在北京修建了第一臺,地點在北京前門外西珠市口柳樹井大街。舞臺呈橢圓形,臺面中央另制圓形轉(zhuǎn)臺,舞臺上有燈光照明裝置,觀眾樓有三層,可容納3500人左右。除了第一臺外,清末民初北京新建的舞臺式劇場還有開明戲院、新新大戲院、新民戲院、長安大戲院等。當(dāng)時楊小樓、余叔巖常演于新民戲院,而梅蘭芳則以開明戲院為其主要演出場所。天津受到上海舞臺式劇場的影響,于1915年建造了新型劇場大舞臺,相繼還出現(xiàn)了第一舞臺、升平舞臺、廣和舞臺等。武漢則出現(xiàn)了新舞臺、漢大舞臺等新型劇場,沈陽也出現(xiàn)了不少新型劇場。

      作為一種眾多觀客群體共享的藝術(shù),劇場、舞臺是維系戲劇與觀眾的重要藝術(shù)空間。因此,劇場、舞臺的演變發(fā)展總是伴隨著戲曲本體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同時也為適應(yīng)觀眾審美需要的變化以及不斷完善的戲劇審美機制而發(fā)展著,而近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昌明,則為這種發(fā)展提供了物質(zhì)的可能。從勾欄、茶園到劇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猜你喜歡
      勾欄戲園戲院
      晚清伶人開辦戲園管窺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4:22
      晚清上海租界戲園為何能遵守國忌禁戲?*
      像素下的微觀世界——MCL數(shù)碼港戲院
      宋代勾欄劇場對戲曲大眾化的影響
      清中期北京戲園演劇生態(tài)初探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28
      淺談宋代瓦子勾欄的興盛及對書會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
      從晚清報刊新聞看戲園治安問題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3
      南宋臨安瓦肆勾欄研究
      系統(tǒng)工程在川南瀘縣墓葬石刻勾欄藝術(shù)研究中的應(yīng)用
      屯昌县| 西吉县| 厦门市| 冀州市| 泗水县| 沿河| 思南县| 河津市| 武穴市| 麻城市| 安吉县| 延长县| 平江县| 嘉善县| 青河县| 铜陵市| 八宿县| 武清区| 聊城市| 南汇区| 隆林| 浑源县| 同仁县| 古蔺县| 浦东新区| 铜山县| 白玉县| 五指山市| 剑河县| 运城市| 永仁县| 安平县| 广河县| 鹤庆县| 即墨市| 大厂| 祁东县| 东台市| 纳雍县| 舟山市|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