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2004年奧巴馬在美國民主黨代表大會上發(fā)表了名為“無畏的希望”的演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演講,從此讓他聲名鵲起,并為他今后當選總統(tǒng)鋪平了道路。奧巴馬深情地回憶道,是一幅畫改變了他的生活,也就是看了這幅畫讓他立志去競選美國總統(tǒng),去改變美國,改變自己的人生。
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這樣深深地打動了奧巴馬,讓他立志走上了美國總統(tǒng)的道路呢?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后,人們發(fā)現(xiàn),曾深深地打動奧巴馬的那幅畫,是由英國畫家喬治·弗雷德克·瓦茲創(chuàng)作的:畫面上,一個年輕女子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體向前傾斜,低垂著頭,眼睛被蒙上繃帶,手里彈撥著僅剩下一根弦的古希臘七弦琴,并俯首傾聽這根弦發(fā)出的微弱樂曲音。畫家的意圖是表現(xiàn)人類直到最后也不能喪失希望。
奧巴馬飽含深情地說道:“雖然這名女子遍身傷痕和血跡,穿著破爛不堪;雖然世界被戰(zhàn)爭撕裂;雖然世界被仇恨摧殘;雖然世界被猜疑蹂躪;雖然世界被疾病懲罰;雖然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饑餓和貪婪;雖然她的豎琴被毀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但這名女子仍有無畏的希望,在她那僅存的一根琴弦上,去彈奏音樂,去贊美世界?!?/p>
奧巴馬將這幅畫看做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其他藝術(shù)作品能像這幅畫那樣,對他產(chǎn)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原來,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即使出身卑微、膚色不同,也要無所畏懼,不能失去無畏的希望,哪怕是生命中只剩下一根琴弦,也要努力地去彈奏出最美的音樂,去贊美這個世界,贊美這個人生。因為,只要有生命,就會有希望,就會有著勇往直前的無畏希望。
(選自《意林》)
靈犀一點
生活中需要希望,沒有希望,生活將無法繼續(xù);學習中需要希望,沒有希望,學習將毫無樂趣;成功需要希望,沒有希望,我們面臨的只有失敗與挫折。的確,正因為有了希望,人們才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的愿望!正因為有了希望,人們才能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去努力,才有了不斷拼搏,勇往直前的動力。
【孫曉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