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萍
關愛學生、呵護學生的心靈,不僅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的標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比鹗拷逃遗崴固┞妪R說:“要想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笨梢婈P愛學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避免“馬太效應”,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圣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個典故,其結尾是:“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美國科學家、哲學家羅伯特·默頓發(fā)現了這種現象,即對做過貢獻、已有相當榮譽的科學家,公眾給的榮譽比應得的多;而對無名小輩的科學家,公眾對其做出的成績不予承認,不給予應有的重視。他把科學界獎勵制度上優(yōu)勢積累的現象,概括命名為“馬太效應”。
顯然,“馬太效應”的結果偏重于“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這種“馬太效應”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同樣存在。君不見,公開課中,老師對尖子生可謂寵愛有加,課堂上屢屢提問、時時關注,而對后進生則置之不理。在這些老師眼中,似乎只有提問尖子生才能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顯示教師的教學才能。這種做法勢必造成學生兩極分化,使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更差。一項針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首要標準是:客觀公正、平等待人,不偏袒,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而學生最不喜歡的教師則是:不公正,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可見,青少年學生對教師的“向偏”是多么的深惡痛絕!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應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煩惱?!弊鳛橐幻胀ń處煛⒁晃话嘀魅?在教育教學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每個學生都那么強烈地渴望教師的關愛;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教師給點陽光,他就會燦爛起來。
二、關愛每個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特點、生活經驗和成長背景,作為教師,應讓這些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耙驗橛辛四?我才能喜歡當老師”,反映的是對待學生的心態(tài),“你”不僅包括天資聰穎、活潑開朗的“好學生”,也包括那些較為木訥遲鈍、淘氣貪玩的“學困生”,我們應該看到后者身上所蘊藏的發(fā)展?jié)撃?同時應認識到教師對他們表現出的尊重、信任、寬容和接納為其所帶來的成長動力。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男孩上初中時十分貪玩,成績自然慘不忍睹,老師開始還對他心存希望,后來便死了心。但為了照顧他的自尊,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績讓他面子掃地,于是,判他的試卷時,看也不看便匆匆批上60分完事。這位學生深感教師對自己的漠視,每次發(fā)了試卷,便匆匆一瞥,隨手扔掉。
后來來了一位新老師,她依然效仿前任教師的做法,結果發(fā)卷子時,新老師注意到,那男孩隨手把試卷扔進抽屜。新老師心里猛一沉,她連忙走過去要回試卷,取出紅筆重新為他批閱,結果這位學生只得了十幾分。新老師說:“你是學生,我是老師,批閱你的試卷是我的職責,你答對幾題,我就只能給你相應的分數,只有這個分數才真正屬于你自己?!睅啄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大學生走到這位老師面前說:“可能您已經忘記我了,但我記得您,您就是那個給我關愛、給我自尊的人,是您的關愛和話語讓我走到了今天?!?/p>
由此看來,對一個學生的關愛,有時也許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次表示贊許的點頭、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句善意的批評、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公正的評價,而這一切,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都會使他們下決心更好地學習,從而回報教師所給予的贊許、鼓勵和微笑??涩F實卻又常常令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失望。因此,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學習勁頭不高,甚至懶于參加集體活動,因為“沒有人會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壞一個樣”,有的甚至故意搗亂,目的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同學的注意。如此在思想感情上游離于集體之外,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欣賞學生的“亮色”,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做人
學生由于受先天條件、心理素質及文化素養(yǎng)的影響,學習成績自然會有高低優(yōu)差之分。教師喜愛優(yōu)生,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而對大部分“平淡無奇”的學生常常熟視無睹,對少數學困生乃至“刺頭”更是心不在焉,這樣便使他們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越發(fā)“不可救藥”了。實際上,那些“平淡無奇”甚至“刺頭”的學生,是更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群。他們雖沒有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但身上也有很多的“亮色”:有的心腸火熱、樂于助人;有的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有的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的孝敬父母、愛護弱小。學生有的長處潛在,有的優(yōu)點微存。倘是潛在的,教師要“沙里淘金”去尋找、去挖掘;倘是微存的,要揚其所長,盡量給予鼓勵和表揚。如此用我們的師愛去長善救失,就會使優(yōu)等生更優(yōu),后進生變優(yōu)。
既然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亮色”,作為教師,在和學生朝朝暮暮的相處中,就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亮色”,學會欣賞學生身上的“亮色”,以便使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做人。有時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贊許,就可以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可以改變某個學生的人生。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