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讀一讀劉紹棠《榆錢飯》中的一段描寫:
丫姑野性,膽子比人的個兒還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辮子七纏八繞地盤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齒咬著辮梢兒,光了腳丫子,雙手合抱比她的腰還粗的樹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樹梢,岔開腿騎在樹杈上。
短短幾句描述,就將丫姑手腳麻利、動作敏捷地爬樹的情景呈現(xiàn)在了讀者的眼前。作者筆下的文字能產(chǎn)生這樣的藝術(shù)魅力,關(guān)鍵就在于描述“具體”。試想,如果沒有“爬樹”的“具體”細(xì)節(jié)的描繪,文章還能如此精彩動人嗎?人們還能對頗具野性的丫姑留下深刻的印象嗎?
博士丁的話:
記敘文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描述都必須“具體”。這里以“寫人”的記敘文為例,說明記敘文的描述如何“具體”?!熬唧w”就是在記敘人物的中心——也就是全文的主體中,應(yīng)當(dāng)將人物語言、行為、情態(tài)、心理活動等“具體”地描寫出來。寫人記事只有描述“具體”,才能給人留下真切的難以磨滅的印象,人物形象才能血肉豐滿,故事情節(jié)才能生動感人;反之,空洞抽象,言之無物,無論你的文句多么優(yōu)美華麗,也算不上是好文章。
【傅望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