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紅
在我看來,一堂好的語文課跟一篇好的文章有非常相似的一面。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萬事萬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這種聯系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根據這一觀點,我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和一篇好文章之間,當然具有某種相似性。簡單地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就如同一篇好文章。什么樣的文章可以看作是一篇好文章?根據史上“桐城派”的說法,就是八個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好的語文課除要做到“教之有物,教之有序”之外。我還要加一句,即要做到“教之有趣”。
一,好的語文課要教之有物
語文課的“教之有物”,是指語文教學要有根據。要有實際內容。
語文教學要有根據。即語文教學要把某種事物作為教學行動的基礎或前提。一般說來,語文教學有兩大根據,一是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語文課程標準》,一是學生實際。無論是語文教學宏觀目標的設定,還是一堂課微觀目標的安排,首先必須以教育部頒發(fā)的《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這是使語文教學“教之有物”的基本保障。其次,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還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講求實效的語文教學。才是“教之有物”的教學。而那種違背《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或規(guī)定,超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表面看起來“教之有物”,實際上是“教之無物”。
語文教學要有實際內容。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看一堂語文課是不是有實際內容,首先就要看是不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制約下,將工具性目標和人文性目標從理論上的統(tǒng)一變成實際上的統(tǒng)一。其次,還要看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否明確。像一篇好文章要中心明確一樣,一堂好的語文課中心任務也要明確,并用這個中心任務來統(tǒng)帥引導整個教學過程。為確保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按時完成,應做到少鋪攤子,不繞圈子,與中心任務聯系不緊的內容不用,遠離中心任務的話不說。第三,還要看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假如一堂課的教學沒有重點,難點也沒有突破,那無論信息量有多大,或者拓展有多開。我們都可以認為這堂課沒有內容。第四,還要看教學內容是否有價值。價值問題,深言之是好壞、美丑等的標準問題,比較復雜,但是,也可以由廣義的功利主義來證明。就是說,看一堂語文課內容是否有價值,可以從這些內容是否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對社會和學生有利去判斷。如果一堂語文課表面看內容的確不少,但是全部或部分內容對社會和學生發(fā)展不利,那么,這堂課就不僅不是“教之有物”的好課,甚至可以說是一堂壞課。第五,語文教學要有情。是否能做到以情感人,是語文教學是否有內容的一個標志。
語文教學能否做到“教之有物”,主要取決于語文教師的綜合修養(yǎng)。
首先,語文教師的書讀多了,教學才能做到“教之有物”。其他學科的教師需要多讀書,但是語文教師特別需要多讀書。其次,語文教師的路走多了,教學才能做到“教之有物”。閉目塞聽、坐井觀天的老師,難以教好語文,難以使語文課“教之有物”?!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現代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必然要求。再次,語文教師的大腦用多了,教學才能做到“教之有物”。不是說你一堂課信息量大就是“教之有物”。還要看這些信息是不是“有效信息”。換言之,是“教之有物”還是“教之無物”,取決于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信息中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創(chuàng)造了什么。而這一切,首先取決于語文教師是否是用大腦教書。就當前的情況看來。只用嘴巴教書,而不用或很少用大腦進行教學的語文教師是不少的。
二,好的語文課要教之有序
一堂好的語文課必須做到“教之有序”。那么,如何做到“教之有序”呢?
我們知道。文章要做到言之有序,首先要求一段話要圍繞一個中心,按照各個句子之間的關系合理組織句子的順序,同時注意語氣的貫通和語句的過渡,達到語言流暢,否則就會語無倫次;其次還要注意分段、分層次,避免顛三倒四,重復啰嗦;再次就是要注意段與段或層與層之間適當加入過渡句,使文章結構條理清晰而嚴謹。文章的有序之道對“教之有序”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語文課要做到“教之有序”,首先要注意教學過程結構安排要合理。所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tài)及時間流程。它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學兩方面構成。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教之有序”,就必須注意要圍繞一堂課教學的中心任務或目標,把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要素或相關材料組織起來,形成教學表達的層次,從而做到教學思維有脈有路。
語文課要做到“教之有序”,組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每個教學小層次的中心(即教學任務)要明確,并且每個教學層次或環(huán)節(jié)的運動要科學地有節(jié)奏地趨向自己的教學目標或任務。正如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或主題,每個段落又有每個段落的小中心或小主題,文章的中心或主題是由這些為全文中心或主題服務的不同層次段落組成的一樣,若干個中心明確而突出的教學層次段落組成一堂語文課的教學“大文章”。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這堂課的總任務科學地分解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層次段落。因此,“教之有序”既要求每一個教學層次段落明確自己的任務目標,同時也要求每一個教學層次段落盡量按時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這是一個有層次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這里的“有層次”,既是要求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宏觀層次要清楚,又要求每一個微觀教學過程即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的內部層次要清楚,同時也要求完成這些教學任務的過程是一個均勻的有規(guī)律的過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宏觀教學層次就是混亂的。而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從宏觀看教學層次是清楚的,但是,微觀他的每一個教學層次,就會發(fā)現里面屢屢存在混亂的現象,混亂的主要表現是這些微觀的教學層次內的中心不明確,不突出,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利于這個教學層次的中心任務完成的情形,或者教學過程內部節(jié)奏把握得不好,出現不該快時快。不該慢時慢的現象。而這些微觀的教學段落內,其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教學表達的層次性和節(jié)奏性,對“教之有序”的影響最大。
要做到“教之有序”。還要注意過渡。好的文章,在段落之間,常常有一些過渡句,這樣的過渡句,如鏈條上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起著很重要的關聯作用。一堂好的語文課也是如此。在一個教學層次正常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應該有簡短的小結,明確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層次。
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宏觀次序(就一堂課而言),又有微觀次序(就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內部而言)。既有外在次序(或形式順序)。又有內在次序(或內容順序)。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
“教之有序”,就是要做到宏觀次序和微觀次序統(tǒng)一,外在次序和內在次序統(tǒng)一。
三,好的語文課要教之有趣
語文課要做到“教之有趣”,實際上就是要求語文課要教出語文味的問題。
什么是語文味呢?語文味教學流派創(chuàng)立者、深圳市中學語文教研員程少堂先生,在語文出版社出版、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先生領銜主編的“名師講語文”叢書之一《程少堂講語文》一書中。給語文味下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定義:“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fā)、語言品味、意理闡發(fā)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背躺偬美蠋熢诙喾N場合還說過:如果通俗一點簡單一點說,“所謂語文味,就是把語文課教得有趣兒些有味兒些好玩兒些。”程少堂先生對如何把語文課教得有趣兒些有味兒些好玩兒些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參考他的研究,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我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語文課要“教之有趣”,語文教師就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與感情充沛有關之外,主要表現在語言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性上。像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許多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就非常有個性,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他們的語文課堂就能做到趣味盎然。仔細研究這些一流教師的課堂實錄,能有效地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語文教師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即使是少教一點內容,也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能力的基礎。而在語文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即興趣就是能力本身——我們很難見到一位對語文很有興趣卻語文素質不好或長期不好的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讓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是一個值得強調的辦法。
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幽默感。程少堂老師特別強調課堂教學中的幽默,他甚至把“先讓學生發(fā)笑,后讓學生思考”當成追求的一個目標。如何使自己的教學具有幽默感呢?程少堂老師獨創(chuàng)的經驗是:“備課要備幽默?!币晕覀€人的實踐體會看,備課時“備幽默”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明,效果明顯。
語文課要讓學生領略到語言文字的美感和妙處。如果不能說所有讓學生感覺得有趣的語文課,都是讓學生領略到語言文字的美感和妙處的課,那么完全可以說,凡是讓學生領略到語言文字的美感和妙處的課,都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文本上、語言上下功夫,是讓語文課有趣的重要途徑。
語文課要注意調控好教學節(jié)奏。教學節(jié)奏既和“教之有序”有關,也和“教之有趣”有關。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枯燥乏味的課,都是教學節(jié)奏處理不好,尤其是教學節(jié)奏過于緩慢的課。因此,在符合學生實際的前提下,適當加快一點教學節(jié)奏,是“教之有趣”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