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農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在這一天島內民眾過“鬼月”的氣氛達到最高潮,幾乎每家每戶都擺上供桌燒起紙錢、焚香膜拜,整個臺灣島就像個“火燒島”。
農歷七月,在臺灣俗稱“鬼月”。據說每到七月初一那天,地藏王便會打開自己管轄的地獄之門,直到農歷七月三十日才會再次關上大門。在鬼門大開的30天里,傳說幽冥世界的孤魂野鬼都會跑出來。臺灣民眾習慣把這些“孤魂野鬼”敬稱為“好兄弟”。為了讓這些“好兄弟”安分,不在人間滋擾生事,同時請閻王大發(fā)慈悲,讓他們早日投胎重新做“人”,臺灣民眾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盛宴“好兄弟”。這種儀式叫做普度,普度分公私兩種。私普由各家自做,多有相對固定的日子。一般而言,會在同一天的自家門前,準備三牲、五牲或其他供物,下午四時之后,燒香焚紙超度。公普又叫中元祭或盂蘭盆會,在同一天以同一寺廟為中心舉行儀式,“主普”之人,一般都是地方上的鄉(xiāng)紳。公普的時間有“半夜”(半天)、“一天”、“二天”等,視費用多少而定。島內著名的公普活動有基隆的“中元祭”,新竹的城隍爺出巡繞境等。
“鬼月”在臺灣人眼中是不祥之月,諸事不宜,商家也進入淡季。許多病患、產婦也紛紛趕在“鬼月”前一兩周進行手術,讓醫(yī)生忙翻天。其實,臺灣過“鬼月”的習俗是早期大陸移民傳來的。一如清明,“鬼月”也是慎終追遠的節(jié)日,但由于大量焚燒紙錢,造成浪費和空氣污染,引來許多批評。近年來,島內佛教道場提倡環(huán)保勸信眾不要燒紙錢,但效果不佳?!?(晶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