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彤
都說老太太愛嘮叨,愛嘮叨的老太太招人煩。但身為老太太的我,對此言卻實難茍同。對于維系整個家庭,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老太太來說,她們事無巨細,樣樣操心,哪一個家庭成員不是她們用心去呵護?
每當兒子電話說晚上有應酬,便總忘不了“少喝酒啊,酒后千萬別開車”的一番叮嚀。盡管相同的話已說過若干遍,而且已明顯聽得出電話那端有些不耐煩,但因為心中放不下,所以還要重復。
一聽到天氣預報說有降雨或降溫,又少不了電話里對小孫子一頓囑咐。因為對小孫子愛無止境,所以如此這般的重復也就無盡無休。
特別是對生死相依、一路風雨走過來的老伴,更是要甘冒嘮叨的惡名為他的健康做主。我家老頭子嗜糖如命,喝一碗豆?jié){恨不能加半碗糖。我說這是壞習慣,他卻當耳旁風。因為他不改,所以我還說。終于有一天他聽得不耐煩了:“幾十年的老習慣,改不了了!”
無數(shù)生活實例告訴人們,應該為“嘮叨”正名。如果說必要的重復也是嘮叨,那么這種嘮叨理應受到尊重,因為它是出自母性無怨無悔而又無私的愛。
當然,如果對已經(jīng)改了的缺點還舊話重提,絮絮不休,揭短傷人,不依不饒,那倒真是個壞毛病,應該努力克服。
屋寬不如心寬
張斌
一對兒老年夫婦住進兒女們?yōu)槠滟徶玫拇蠓孔雍螅S著新鮮感的逐漸消失,煩惱變得越來越多:封閉的小區(qū)生活,使他們失去了許多老朋友;鐘點工的上門服務,又使他們沒有了家務勞作的快樂;孩子們的不?;丶?,更使他們倍感孤寂。整日無所事事,最終導致心理失衡,情感波動。老夫老妻竟過不到一起去,鬧起了離婚。
在一些人看來,只要物質生活改善了,幸福就會接踵而來,其實不然。上述兩位老人就是這樣——家務活不用干了,反而會閑得難受。居住條件上去了,生活質量反而降了下來。只看重物質生活的富足,而不重視精神生活的豐富,到頭來,物質條件再優(yōu)越,照樣過得不快活。
都說人活著是為了一個盼頭。盼頭是什么?是追求,是念想。盼頭都沒有了,動力就不存在了,還有何樂趣可言?在物質上滿足的同時,應該伴有精神上的豐富,這樣才能協(xié)調發(fā)展。在許多時候,精神生活的充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充實。對許多人來說,心情快樂比住好吃好穿好更為重要。
老年人最怕孤獨。想方設法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質量,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除了社區(qū)應經(jīng)常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活動外,子女們也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另外老年朋友也要學會找樂子,有事做,不甘寂寞,讓自己忙起來。心里敞亮了,整個世界都會跟著寬廣明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