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萬增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現(xiàn)在農村中學也逐漸配備了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平臺等教學資源。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而且還實現(xiàn)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虛與實之間的轉換,并具有信息量大,傳遞方便等特點,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生物教學中,如何設計應用多媒體才能達到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易學易懂的教學效果?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農村初中生物課中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作了粗淺的嘗試。
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多媒體
生物學是研究各種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點、進化方面等知識的學科。多媒體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運用,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教學媒體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與效益,其選用的原則自然也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因此,在課堂上多媒體的應用決不能隨心所欲,必須做到多媒體展示的知識內容與教材相適應,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如在介紹生物的種類、生物的多樣性、植物資源、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時,采用圖片展示、視頻素材播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在一些演示實驗中,如在觀察種子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實驗中,筆者采用實物投影儀工具,通過實物標本的如實放大,會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更有真實感,而且有興趣。若是在種子的萌發(fā)、血液循環(huán)等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識的教學中使用計算機動畫課件來突破重難點,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在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的《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一節(jié)中,利用動畫形象地模擬了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課件,對人體血液的循環(huán)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達到了易教易學易懂的良好效果。
根據(jù)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適時、適當,適度選擇多媒體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具有聲、光、電綜合聽覺視覺刺激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心理學也表明,初中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也容易使身心疲倦,過多地使用電腦,也容易使學生的聽覺和視力下降。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做到“適時、適當、適度”。此外,多媒體在生物課堂上的使用,還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媒體界面要柔和自然,切忌過于花俏、鮮艷、雜亂;二是放映時間一定要適時適度,讓學生有休息的時間,切忌整堂課都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愿違,一樣會給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負面的影響。
根據(jù)生物實驗課的性質正確選擇多媒體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主要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具體分為學生課堂分組實驗、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學生課外家庭實驗。通過實驗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凡是可以用實物實驗展示的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過程,一般都不適宜選用多媒體來替代。即使要使用,也應該結合實驗本身的特點少用,只有在一些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xiàn)象(如光合作用的過程,病毒的感染過程等)以及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還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過程來實現(xiàn),以幫助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jù)課堂類型正確選擇多媒體
講授新課時媒體的使用要注意做到“精而少”,應用多媒體教學能通過計算機將生物的聲音和圖像綜合起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教師導入新課很有幫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復習課,則可選擇用教師課前已經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tǒng)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點和難點。實驗課中多媒體的使用則應側重于通過播放實驗過程的內容,詳細展示實驗的操作要領,或對無法在實驗室里做的實驗的補充。如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畫模擬實驗,則有利于對生物學的結構原理知識的分析和歸納,教學效果會非常明顯。
綜上所述,正確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的進步和教學方法的改進,而且還是一種獨特的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做到“適時、適當、適度”,真正做到恰到好處,錦上添花。多媒體的正確應用,為生物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生物教師只有通過對多媒體課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充分發(fā)揮這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巨大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