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fā)一周年之時
爆發(fā)于去年9月15日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摧毀了華爾街的神話,也催生了世界對中國崛起的巨大幻覺。
一年前,猜測中國崛起的勢頭能堅持多久還是一個熱門話題;一年后,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卻成了主流認同?!叭蚪洕行恼谙驏|方轉移”、“中國將君臨天下”,以及“中美國”、“媚華時代”等等,各種各樣對中國地位的判斷令人眼花繚亂,給中國人一種天淵之別的感覺。
無論中國愿不愿意,這場金融危機都提升了全球對中國的期望值,將中國過早地推上了世界舞臺。在西方的衰退中,中國崛起顯得更加光彩耀眼。金融危機并沒有根本改變全球國家實力的差距,卻顛覆了人們對中國崛起的預期。這是中國沒有預料到的。
過去一年,國際輿論近乎于用解剖的方式,將中國這個“超級大國”從頭到腳、從里到外觀察了個遍。一位中等強國的總理秘書甚至公開表示,“過去我們總理的一天工作從閱讀《紐約時報》開始,現(xiàn)在我必須每天給他匯報《人民日報》的內容?!?/p>
更多的關注也意味著更多的要求。有的開始指責中國耗能過多,有的希望中國能給予更多的援助;有的使勁要拉中國加入一些國際行動;還有的一門心思打起了中國錢袋子的主意;更有的則在謀劃如何才能有效地“對沖”中國力量……
在歷史上,很少有一個國家的崛起會如此之早地受到全世界如此之廣泛的關注。美國是在占據GDP世界第一的位置足足50年后,才真正地被推上了世界舞臺;而中國卻在GDP還不及美國一半、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10時,就過早地被“曬”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這顯然將使中國的發(fā)展不得不過早地承受更多的國際因素的影響,承受更多的國際摩擦的沖擊。
中國無從選擇,只有學會在應對世界過早、過高期待的眼光中生存、發(fā)展。被世界看重是一件好事情,但被世界盯上未必會那么舒服。況且,這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讓中國有時會感到很不自在的過程。
中國愿意擔負必要的國際責任,但如何說服世界不要讓中國承擔過重的分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該做多少,怎么做才合適,考驗著中國的國際溝通能力和對本國國情的解釋力。這同時還需要中國學會用平常心來對待國際批評,并時刻對國際輿論中“捧殺”的聲音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年過去了,在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做全面評估時,我們需要看到危機中暴露出的自身不足與問題所在,更應透過危機看到,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已經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已經與以往不同。如何減少中國真實實力與世界期望值之間的偏差,將在后危機時代長期考驗中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