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曦
李昕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鋼琴課堂》主講人,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鋼琴業(yè)余考級評委。曾任北京市“希望杯”、“海茲曼杯”、“TOYAMA杯”等鋼琴比賽以及“清華大學鋼琴特長生”、中央音樂學院業(yè)余鋼琴考級評委。
曾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吳迎教授。1991年10月與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合作,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音樂會”。1995年榮獲德國DAAD獎學金,由文化部和中央音樂學院共同公派,赴德國斯圖加特音樂學院鋼琴系深造,畢業(yè)時以全優(yōu)的成績獲得鋼琴演奏碩士文憑。回國后在學院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嘗試多種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積極創(chuàng)新,所教授的學生曾獲得國內外多項鋼琴比賽殊榮。
游戲中的音樂啟蒙
李昕生長在東北,父母都執(zhí)教于沈陽音樂學院。盡管父母從事的并不是音樂表演專業(yè),卻對李昕學習音樂寄予很大希望,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來為她提供良好的音樂氛圍。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下,李昕對音樂和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歲那年,李昕和哥哥一起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哥哥大李昕5歲,在生活中除了是兄長以外,在童年的音樂之路上更是與李昕齊頭并進的好伙伴。哥哥學習小提琴,他的學習經驗和對音樂的理解給了李昕很多幫助。那時,十二三歲的小李昕經常與哥哥一起合作演奏鋼琴小提琴作品,在兩種樂器的對答交流中,這種“在游戲中學習”的方式,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李昕對音樂的興趣,更培養(yǎng)了與人合作的默契,這對李昕以后的鋼琴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幫助。在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附中之后,李昕開始正式學習鋼琴演奏。經過個人的勤奮與努力,李昕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從此與音樂藝術結下一生的“琴緣”。
現(xiàn)在的李聽,已經是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副教授,能成為一名成功的鋼琴教育專家,李昕對昨日老師們的幫助心懷感激。因為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為她從事鋼琴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許多老師都曾在李昕的學琴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學時代,沈陽音樂學院附中的盛喜惠教授循循善誘、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李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學時代,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吳迎教授因材施教、極富耐心而又非常嚴格,經常鼓勵并鞭策李昕的學習,挖掘、啟發(fā)她的音樂潛能,使她不斷進步。除了朝夕相伴的專業(yè)課導師,有的老師可能只是一句鼓勵、一句點撥,也許在年幼時還不能完全理解老師話里的含義,但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李昕漸漸品出了老師話里的深意,讓自己受用一生。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李其芳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她的演奏:“這個孩子彈的莫扎特奏鳴曲很有音樂感!”正是這樣一句鼓勵的話,成為李昕在學琴之路上持之以恒的莫大動力。李昕還特別提到了周廣仁先生,周先生除了在專業(yè)上指導學生以外,更會在生活上細致入微地關心和幫助學生。李昕像海綿一樣,在專業(yè)上充分吸收各個老師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精髓,博采眾長,并注重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1995年,李昕獲得了德國DAAD獎學金,由文化部和中央音樂學院共同公派,赴德國斯圖加特音樂學院鋼琴系深造,畢業(yè)時以全優(yōu)的成績獲得鋼琴演奏碩士文憑。正是憑借個人的才華和努力,李聽在教育的天地里收獲了豐碩的成果。
陪伴鋼琴教育走入電視的新女性
相信許多讀者是通過收看中央電視臺的《鋼琴課堂》欄目認識李昕的。畫面中那個為大家普及鋼琴教學,循循善誘指導學生演奏,溫婉謙和的老師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節(jié)目憑借在觀眾中良好的評價,獲得了央視音樂頻道收視率排名第一的好成績。節(jié)目連續(xù)播出3年,創(chuàng)下了教學節(jié)目播出時長的紀錄。
在腳踏實地地做好學院的本職教學以外,利用電視臺的教學課程繼續(xù)傳播音樂教育理念是李昕欣然受之的工作。此外,在規(guī)范鋼琴教師行業(yè)素質、幫助音樂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繼續(xù)做好音樂教師培訓工作方面,她更是不遺余力。2007年由中央音樂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發(fā)起的“全國音樂教師等級認證”工作,李昕獲邀參與。工作立足兩個部分一是教師培訓,精選中央音樂學院最有教學實力的教師和對音樂教師最為急需的課程二是認證內容,其中包括演奏部分和教學部分。通過2008年的運行,獲得了良好的效應。在做好學院本職工作的同時,李聽還一直堅持參加演奏會,十分重視舞臺對教學的輔助作用。2007年年底,中央音樂學院鋼琴共同課教研室團隊成功主辦了“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卡丹薩杯大學生鋼琴比賽”,反響熱烈,受到北京市多所高校熱愛鋼琴音樂的大學生們的喜愛。
從教多年來,李昕一直辛勤躬耕在教學第一線,通過積極參與、組織多項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首先,李昕認為,老師和教育機構是鋼琴教育中的關鍵一環(huán)。鋼琴作為外來藝術,已經有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目前國內在鋼琴師資方面仍需要大力加強教學實力,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注重教學的嚴謹性,潛下心來做學問,以規(guī)范的教學和扎實的基礎為出發(fā)點,以音樂認知和培養(yǎng)興趣為目的,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從而提升音樂審美教育環(huán)境。國外在教學方式上的許多好習慣,尤其是對待作品的嚴謹性需要我們學習。僅舉讀譜這個小例,他們在教學生演繹作品之前,會從分析作曲家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開始,從樂譜本身出發(fā),細致入微地來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品。
其次,作為家長,又應該在教學工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李昕認為,琴童家長應盡量避免功利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教學。家長大可抱著僅僅是為孩子培養(yǎng)音樂欣賞能力的純粹心態(tài)來對待學琴。學琴并不僅僅在于掌握了多少曲子,考了多少級,而更應該關注孩子有沒有獲得解讀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和引導孩子,讓鋼琴和音樂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音樂。在鋼琴學習中,音樂鑒賞力的培養(yǎng)應該是第一位的。這點除了由老師規(guī)范的傳授來引導,就是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了。李聽的丈夫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閑暇時喜愛收看一些音樂文藝欄目,受爸爸的影響,他們的女兒也常常一起觀看,父女倆常常就某一個音樂話題熱烈地討論起來,不時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由此可見,家長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覷,要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家長需要以身作則。除此以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練琴習慣,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對于很多家長反映的孩子練琴情緒反復,甚至出現(xiàn)厭倦情緒的情況,李昕建議家長一定要相信并多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琴童的鋼琴學習大致可分為興趣期——表現(xiàn)期——枯燥期——表現(xiàn)期——枯燥期——成熟期幾個階段。在枯燥期中,一般琴童會遇到新的難度,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渡過,往往會失去耐心,或急于求成。此外,孩子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忙于應付音符,忽視音樂表現(xiàn)。音符是單調的,是缺乏生動性的音響,它不能喚起孩子的興趣和想象。演奏最關鍵的是“心到”,即用心去領會作品,用心在演奏中跟作品一起歌唱。從音符轉化成音樂,需要老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配合老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是自然而然滲透到生活之中的。
再次,對于大家所關注的考級和出國深造的話題,李昕認為,對大部分從事專業(yè)鋼琴演奏者來說,出國深造是十分必要,但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的能力、特點選擇好出國時間和地點,有備而來,才會更有利??技壟c各類花樣繁多的鋼琴比賽相同,已經在我國開展多年并做了很多嘗試。層出不窮的各種考級是主辦方水平的體現(xiàn)。如果是出于對孩子負責、對音樂教育事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考級是可以做好并有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的,孩子們都可以去參加,利用考級鍛煉自己的能力。如果只以掙錢和擴大影響為目的,那一定是不可取的。家長可以有選擇的,以平常心態(tài),在學琴各階段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工作中的李昕是一個大忙人,生活中的李昕是一位琴童母親。談到孩子的音樂教育,李聽說自己只是為孩子打好基礎,多為她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其他一切都順其自然。對小琴童們欣賞音樂和學習音樂,李昕希望大家能把音樂作為日常生活中一項休閑的內容,漸漸地愛上音樂,離不開音樂。因為欣賞音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