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摘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掌握一門新文化的過程。要想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一門語言,并具有良好地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文化教育必須貫穿大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去了解目的語的文化背景。
[關鍵詞]語言教學文化教育目的語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10134-01
《大學英語新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并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即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也要對語言使用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币虼耍梢哉f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就是掌握一門新文化的過程。
美國語言學家拉多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標準,就不可能真正學習語言?!笨梢?,無論是對于英語的學習者還是教授者來說,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文化教育都是極其重要的。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語,提高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
要與使用目的語的native speakers進行交往,必須了解其言語習慣和行為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因文化的不同而誤解其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決定其交往的社會規(guī)范、道德習俗、言語規(guī)則。如果在學習外語的時候,只注意語言表層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層的文化因素,就會引起誤會和矛盾,甚至造成沖突。由語法和詞匯等引起的錯誤,可以被諒解和接受,但如果違反了語用規(guī)則,詢問和探聽對方的隱私,如年齡、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破壞與對方的關系。
學習日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是英語教學的需要。以往的英語教學將重點放在語法知識和句型操練上,而完全脫離了文化背景,脫離了語言環(huán)境的簡單的句型練習,即使學生練得倒背如流,在實際應用中還會遇到問題,比如,中國人路上遇見了,會互相打招呼,“去哪兒?”“干啥去?”如果我們遇到了外國朋友也問同樣的問題,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不滿,外國人會認為你是在干涉他們的隱私。因此,脫離了文化背景,忽視了目的語文化的民族特征,只會使學生將本國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學的語言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毫無作用。語言學家L.R.帕墨爾指出:“語言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
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掌握目的語文化的基本知識,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是文化習俗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間文化的習俗的巨大差異。受其影響,許多不同民族間日常交際用語及其行為也有很大差異,給跨文化交際帶來了一定障礙。如在禮尚往來中,中國人肯定是要買最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以視對別人的尊重,花錢越多,就越能表達對對方的情誼,直接送錢也是很常見的。而在國外,人們就會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小禮物,只要喜歡,接受你禮物的人是不會考慮這個禮物是否貴重的,直接送給別人錢就更讓人無法接受了。
其次,中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把培養(yǎng)孩子作為自己一生中的唯一目標,為了孩子可以舍棄自己人生的一切。而美國的父母則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會因為孩子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他們放手讓孩子獨立行事。因此,美國孩子崇尚個人奮斗,依賴父母被他們視為恥辱。中國人凡事講求穩(wěn)妥,而美國人最崇尚的就是創(chuàng)新。如果在課堂上某個學生的觀點閃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立刻就會受到老師的另眼相待,大加贊賞。
同時,英語中的詞匯意義與漢語也有很大區(qū)別。詞匯意義包括詞的比喻意,風格及感情色彩等等。對于外語的學習者來說,不僅要掌握這個詞的表面意義,還要了解詞的文化含義,否則,會犯嚴重的語用錯誤。
例如英語中的peasant一詞,在漢語的中性詞匯,而在英語中就不能亂用,英語中peasant一詞通常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教養(yǎng)不好的人,粗魯?shù)娜恕?,農(nóng)民只是這個詞的最基本的意思。而有些詞在漢語中屬于貶義詞,在英語中卻是中性或者是褒義詞,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資本家),ambitious(雄心勃勃),等等。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處處留心,認真考察對比,努力掌握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掌握好分寸,言語行為得體,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對于文化學習者來說,首先要對外來文化采取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對不同的文化客觀認識,要盡可能地多了解,要及時發(fā)現(xiàn)文化差異,并進行進一步地研究。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意識到文化差異并正確的認識它,那么你就能成功地邁進跨文化學習和交際的大門。要克服對不同文化的消極看法,盡可能采取積極公正的態(tài)度。
文化教學,除了單純的語言教學之外,必須有系統(tǒng)地教導。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重視文化教學的重要性,根據(jù)教學原則,加強自身的文化學習,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文化差異教學,并發(fā)揮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文化創(chuàng)造能力,以便成功有效地進行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