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亮
做事當(dāng)全力以赴,世界上最大的惡習(xí)莫過于半推半就。
利用名人的欠條聚人氣
廣和居是老北京開辦時間最長的幾家飯館之一,是當(dāng)時文人雅士最常去的地方。這些人酒性大發(fā)時沒準(zhǔn)就墻上寫詩。這里的老板總是笑呵呵的,也不言語,因為這就是最好的廣告。
話說有一位何尚書,他們一家三代都是廣和居的???而且常常在廣和居辦酒席。當(dāng)時人們吃了飯不立刻結(jié)賬,而是在傳統(tǒng)的端午、中秋、除夕這三個日子結(jié)賬。何尚書的獨生子是當(dāng)時有名的大書法家,他有一雅好——愛請客。結(jié)果,經(jīng)常是到了該結(jié)賬的時候,他還不上賬來。怎么辦呢?他也不說不還,而是寫一張欠條,接著再去廣和居吃飯。
這廣和居的老板很幽默,見大書法家還不上賬也不急,更不會拿著欠條到何府去討債,而是把這張欠條當(dāng)收藏品攢著,還將其送到裝裱店里裱好掛在飯館里。人們聽說此事,爭相到廣和居來看大書法家的欠條展覽,飯館頓時人氣大增。
玩新花樣巧賺錢
當(dāng)年的什剎海邊上有個大飯館,叫做會賢堂。這個老板也會做生意,他先是打這片天然湖泊的主意,用水里產(chǎn)的鮮藕、菱角做成“冰四鮮”吸引顧客,接著又在自己店門前安排了更吸引人的節(jié)目,即兩個大活人。
一個叫鍵譚。會賢堂是個兩層樓的飯館。那時候,客人來了不喜歡上二樓,但自從有了這個鍵譚后,大家就愛上二樓了。因為鍵譚有絕活,他可以和二樓的客人互動,說笑話,拉家常,大家都喜歡跟他侃。
會賢堂門前還有一個名人,人送綽號“鳥孫”。他每天弄來一大籠子的麻雀,客人來了,就賣給客人。會賢堂的客人買麻雀可不是為了養(yǎng)著玩??腿速I了麻雀,在臨吃飯前,把那麻雀從窗戶放出去,讓麻雀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既做了善事,又別有一番情趣?!傍B孫”的買賣很紅火,也增添了會賢堂的人氣。
其實,這“鳥孫”做的是無本生意。麻雀賣完了,他就拿個網(wǎng)子到郊外去抓,每次抓一大籠子,錢就這么輕輕松松地賺到手。
周到的服務(wù)換來人心
過去沒有“顧客就是上帝”這句時髦話,但是做生意的人都知道“顧客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所以,為了攬住自己的老顧客,這些飯館的老板們可是煞費苦心。
舊時,中國人最重視端午、中秋和除夕。一到這三大節(jié)臨近,各大飯館就忙活開了,擺上酒席請老顧客吃上一頓,而且這桌菜必是飯館的拿手絕活,都是這些老顧客平時沒吃過的。
吃的時候,老板還在一旁偷偷觀察,一看這位顧客喜歡吃某道菜,就安排后廚再做一份,讓其帶回家去。當(dāng)然,要是遇到老顧客自己或家里的老人過生日,飯館自會派人送一份壽桃、壽面,表示一下心意。這樣成本不高,花銷也不多,卻拉近了顧客與飯館的感情。
過去的大飯館都時興免費為顧客送菜。不管是老顧客還是新顧客,只要在飯館里訂了菜,人家一定會在約定的時間把菜送到顧客家里,而且還像模像樣地幫著主人把菜擺好,臨走時還撂下一句話——他們會再來收碗筷。對于這份熱情,今天的飯館是很難做到了。
(清風(fēng)醉雨薦自《致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