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更新教育觀念,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就必須提高教學效益。造成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要想把學生從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更新教師觀念,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一.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一是教學目的要明確具體;二是教學內容要少而精;三是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要把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每堂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掌握。只有教師真正吃透了大綱、吃透了教材,全面了解每個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上有的放矢,得心應手。
二.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問和回答是課堂上最普遍的教學方式。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開啟思維閘門,引到幾級探索;回答可以反映教學效果。提問要提在點子上,問在關鍵處。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將重點難點化大為小,化難為易;提問要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fā)表獨到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提問應做到:一要明確。如果問題含糊不清,學生不知從何作答,就談不上學習和探索的興趣。二要有階段性。在教學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側重點,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三要有探索性。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四要少而精。教師提問要少而且精,抓本質、抓關鍵。
三.要求教師課堂語言準確、精煉、生動。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時,語言要準確,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這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也是寶貴的,教師如果不能用精煉的語言教學,無形中就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也就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益。教師的課堂語言僅僅是準確、精煉還不夠,還必須生動有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平淡乏味的課堂語言,是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就必須在課堂語言的藝術化上下功夫。
四.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確實,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學科使用不同的方法,大體根據(jù)學科不同,內容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操作法等等。
五.要求教師的板書設計要工整、美觀、內容要精心安排。板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把板書有機地和諧地融入教學過程,與教師的問、講、實物演示、展示圖片等教學手段構成一個協(xié)調促進教學效益的優(yōu)化。設計板書要做到:一是板書的實用性。板書應成為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工具;通過板書使學生學到老師的分析方法,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二是板書的直觀性。板書為教學所用,使學生通過板書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教學內容。三是板書的藝術性。板書的藝術性表現(xiàn)在字體的正確性、美觀、內容與授課內容的吻合,前后出現(xiàn)有序,版面排列均衡。四是板書的靈活性。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它是師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的一種雙邊活動,需要靈活處理,預先設計的板書常常要臨時修改。
六.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實地把學習方法指導納入教學之中,具體來說,就是教學目標要明確學法,課堂教學展示學法,保證學法指導到位,及時有效。教學反饋檢查學法,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調整指導計劃,提高學法指導的時效性。教學總結強化學法,彌補檢查反饋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作業(yè)練習鞏固學法,使學生通過作業(yè)活動進一步加強對所學方法的理解、運用、鞏固和發(fā)展。
七.教師講課要做到課堂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進行,防止多中心,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的傾向。教師對教學內容要講解準確、明確,無科學型錯誤。講與練的關系要處理的當。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要落實好。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yǎng)和能力訓練。要給學生留有想象、思考、擴展、回旋的余地。著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重落實好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才能提高課堂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劉慶娟,教師,現(xiàn)居山東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