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是忙碌的都市人群追求“化繁為簡”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講家庭教育的《慢養(yǎng)》。則是給急于求成的中國家長們一種相對溫和而平緩的教育理念。
比較同類型親子教育書《一歲就上常青藤》這種金光閃耀的速成式招牌,《慢活》倒更像是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由發(fā)展空間,用小火慢燉的教育模式,將孩子培養(yǎng)成品格高尚的人。
,
作者是卡耐基培訓的主講人,臺灣著名培訓師黑幼龍先生。在他的觀念中,沒有什么育子寶典可循,只是盡一個做父親的本分,讓家更像一個家。
“家是一個同心圓。個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層一層成為彼此間的緊密聯(lián)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記,又能保有每個人獨特的本質(zhì),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
做他的子女想必是幸福的。他的二兒子立國從小頑劣異常,做過無數(shù)令父母頭疼的事情:差點燒掉鄰居的汽車、到超市里偷東西被抓住、成績平庸落后,基本是個“問題少年”。面對這樣難以管教的孩子,黑幼龍并沒有施以高壓棍棒,或是干脆聽之任之。他相信,孩子都會因為好奇而做錯事,為人父母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支持他,即使他犯錯,但只要改過,父母對他的愛就永不改變或減少。
這樣無功利性的慢養(yǎng)教育是成功的。長大后的立國,成為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副院長,那一年,他只有29歲。
天下父母都一樣:在名校外通宵排隊等候報名表。傾盆大雨里等在校門口,自己淋個透濕也要為孩子遮上一把傘,舍不得吃穿供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其實每個父母都不知子女將來的成就,他們只是盡量“給予”,不求“回報”。
弦子和迪克牛仔合唱過一首歌叫《老爹》:嘿,親愛的寶貝,吃飽了沒,外面是個混亂的社會,小心點不要吃虧,成就它固然可貴,工作可別太累,健康開心才更珍貴。千山萬水,只要你能更快樂地去飛。那是我最大的安慰,因為你是我的寶貝。
世上最寶貴的東西都是無形和免費的。比小火慢燉的父母之愛,且讓我們學會珍惜。
(李逍遙)
《圣女的救濟》
作者:(日)東野圭吾
丈夫在家遭毒殺,嫌犯妻子卻有不在場證明。推理天王東野圭吾再度挑戰(zhàn)高難度犯罪題材,去證明女性特有的不合邏輯思考下設定的駭人詭計。
《時間管理幸福學》
作者:吳淡如
吳淡如變身時間管理達人。以女性特有的清晰條理、細膩筆觸和輕松有趣實例,將時間管理這個本來枯燥、深奧的話題變得簡明易懂、開卷獲益。
《我愛記賬本》
作者:海蔚
本書將省錢攻略、投資常識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并在每章結(jié)尾處附上記賬表格“檢測成績”,循序漸進地引導女性讀者健康實施理財大計。
《吃的大冒險》
作者:羅布·沃爾什
對泛濫的“食經(jīng)”嗤之以鼻前,不妨翻下這本老饕游記。熱衷飛行世界各地、尋找種種奇異食材和個性烹任的沃爾什,帶來令人大跌眼鏡的飲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