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鳳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頭上有三個姐姐,一個比一個大兩歲。小時候,隊里的大人們都喊我們四朵花,具體誰叫什么花,我記不清了。但記得清的就是四姊妹如花歲月的一些事。
花樹
老家門口的小路上,交錯站著四棵杏樹。我不曉得它們的年齡,只知道有兩棵是粗壯的,七歲的我環(huán)抱不過來;有一棵是細(xì)長的,樹干才跟父親的大腿差不多粗,最高枝卻冒過了那兩棵粗壯的杏樹。還有一棵是矮小的,離那三棵遠(yuǎn)點,玉樹臨風(fēng)地靠在堰塘邊站著。大姐很公正地作了安排:四棵杏樹,四姊妹一人一棵。當(dāng)然,那棵最小的樹歸我。開花時節(jié),蜂蝶嚶嚶嗡嗡,杏花粉嘟嘟、嬌艷艷,滿樹春色盡在其中。三個姐姐的花樹都開得粉白粉白,花蕊淡紅淡紅;而我的花樹卻與眾不同,花蕊深紅深紅,粉白的花瓣上還鑲有一圈玫紅的邊兒,朵朵如此,那模樣甚是可人。可姐姐們不和我比花的模樣,每晚放學(xué)后,她們就蹲在各自花樹的枝椏上,比賽唱歌。一人一首輪著唱,每次都是我輸,我不服,隨口編幾句瞎唱,把我的杏花都唱進歌詞了,三個姐姐也不惱,只是吃吃地笑。我不曉得她們在笑什么,抬頭一看,原來我在樹上東搖西晃,沾了滿頭杏花。
杏花樹是一人一棵,桃花樹就不同了。因為家里的堰塘埂上,只有一棵桃子樹。雖然不壯,但樹形好看,開花時就像一把花傘呢!我們爭著要,大姐很為難,想了半天才說:“我們?nèi)齻€一人分一根大花枝;余下的小花枝都?xì)w幺。”實際樹上只有三根大花枝,三個姐姐都要了,我還是滿心歡喜!因為那些小花枝多得數(shù)不過來呢!桃樹太細(xì),不能爬上去比賽唱歌,我們就在樹下比賽撿花瓣,撿完了就追著往身上灑……
“花樹帶給我們這么多樂趣,干脆把我們家的花樹都分了吧!”三姐提議,四姊妹都贊成。實際我們家能開花的樹只有兩種了。一種是院墻外一棵瘦瘦的蘋果樹;另一種就是石榴樹。蘋果樹一年難開幾朵花,而且不妖不艷也不香,基本上被我們四姊妹所忽略。所以二姐三姐都很慷慨:“這棵蘋果樹就不用分了,直接送給幺——誰叫她最小呢?”大姐嚴(yán)肅地說:“哪怕一年只開一朵花,你也要把樹管好!”我很鄭重地點頭,每天都要數(shù)一數(shù)那零零星星藏在葉子叢里的蘋果花。
石榴樹倒有兩處:一處是大門外的白石榴花;一處是后門外的紅石榴花。關(guān)鍵是兩處的石榴花都是三株五株挨在一起長,勃勃蓬蓬的,一簇簇的,怎么分呢?于是我們用“石頭剪子布”表決:大姐三姐共有紅石榴花樹;二姐和我共有白石榴花樹。三姐尖心,天天撿雞糞肥紅石榴花,那花越開越紅火,她們甚至摘一朵別在長辨子上“賣香”呢!二姐也不甘示弱,常派我邀請“四蒂把”(比我小兩歲的隔壁男孩)來撒童子尿。二姐說,童子尿比雞糞肥多了。果然我們的白石榴花開得潔然無瑕,上面還似抹了一層油脂,“膚若凝脂”就是這樣子吧?石榴熟了時,母親卻不準(zhǔn)我們吃,她說白石榴可以治婦科病,留著送給姨姨嬸嬸們。大姐三姐的紅石榴則可以敞開著吃,拿一個放在門檻洞里,把門一關(guān),“咔嘣”一聲脆響,紅石榴咧開嘴笑了。等她們吃得牙酸了,才肯送一兩個給我和二姐嘗鮮。
花衣
那年月不興買,只興扯布縫,而且花色也少得可憐。大人們一律灰、黃、藍(lán);小孩子還可以扯一些花細(xì)布。每年最多縫兩次衣服,一次是過年;一次是秋收。為了節(jié)約布料,四姊妹每次縫的衣服都一模一樣。每當(dāng)我們穿清一色的花衣入校,同學(xué)們就既羨慕又挖苦地說:“花部隊來了!”三個姐姐都羞怯地躲進自己的教室,只有我還傻傻地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一邊唱《社會主義好》,一邊炫耀自己的花衣……
記得最清楚的是八歲那年立秋,四姊妹每人縫了一件罩衣,白底藍(lán)花,絢亮怡人。那藍(lán)花不是零零碎碎的花,而是一大團一大團的,還有些細(xì)藤子連著。四姊妹開心了又開心,因為老實巴交的父親當(dāng)上隊長,也因為我們撿橡子賣了錢,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好看的花衣了。
過年時縫花衣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窮,父親一直捱到臘月二十八才到供銷社給我們扯花布,可花布脫銷了,四姊妹急得要哭。父親又趕到十幾里外的沙河鄉(xiāng)供銷社,也只有零頭布,縫四件不夠了。四姊妹眼淚汪汪,母親從大木箱里掏出兩丈白土布,說“我們來染花!”她把白土布放在鍋里煮,煮開了之后倒上一瓶紅墨水,用木棍在鍋里攪拌,等上色之后就把布挑出來曬。我們一看,白土布染成了一塊淡紅色的布,四姊妹的心里都有了一點亮色。等曬得陽干之后,母親又把紅色布丟在鍋里煮,這一回倒的不是紅墨水,而是一瓶藍(lán)墨水。我心生好奇:紅+藍(lán),到底會煮成什么樣的花?等徹底晾干之后,我才知道:這塊白土布已染成了團團紅、團團藍(lán),似花不是花,不是花又有點像花……那一年過年,穿著印花衣裳的四姊妹依然一路高歌——后頭灣的李家姊妹,還穿著沒有花的灰制服呢!
當(dāng)然,除了添置新衣外,更多的時候,我們四姊妹都穿舊衣。一般情況下,大姐穿小了二姐穿;二姐穿小了三姐穿;三姐穿小了我穿。大姐的舊衣呢,都是城里玉姐送的。如果直接穿出來,同學(xué)們都會笑話:“看啰!她穿姐姐的衣服!”開始我們都鬧情緒不穿,母親就想辦法?;蛘咴诠幼拥南聰[包一圈青色的荷葉邊;或者在袖子口用線綴朵不同色的小花;再或者,把站領(lǐng)剪成圓領(lǐng),翻邊外還鑲點彩色金線。
于是,當(dāng)同學(xué)們再笑話時,我們就底氣十足地展示出來:“姐姐的那件衣服,有荷葉邊啵?”“姐姐的那件衣服,袖口有小花啵?”“姐姐的那件衣服,領(lǐng)子是圓的啵?外面鑲有金線啵?”七問八不問,同學(xué)脹紅臉跑了,四姊妹猶如勝利的將軍,穿得神清氣爽。
四姊妹的花衣,最喜歡磨損的就是胳膊拐。每次看到花衣爛了個洞,我們就心疼地抱怨。母親也不責(zé)備,只是微笑著找出針線包和剪刀。先把衣服的破損處剪成一朵花形,然后在里面添上一塊布,細(xì)細(xì)密密地一縫,翻到正面一看,就是一朵有模有樣的花了??上?這些花都是叫不出名字的,因為那是母親根據(jù)破損程度,隨意整形出來的。是桃花、杏花?還是太陽花、喇叭花?不懂事的四姊妹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后來書看多了,才知道這樣的花一律叫“補丁花”……
花事
玩船,是鄉(xiāng)下人過年的隆重慶典。不說鑼鼓家事的熱鬧,也不說擺雙八字上場的繁華,單看那精巧玲瓏的花船,就足以讓人神往不已了。用竹篾扎成的船,外面糊了層層彩紙,船尾船身船頂,又鑲上了各色鮮艷的紙花。很幸運的,十六歲的大姐當(dāng)上“船娘”——就是撐船的俏姑娘,相當(dāng)于一臺晚會的節(jié)目主持人;十歲的我伶俐嬌小,也被選上了坐船的“幺姑娘”——就是踮著腳尖頂著船跑的俏妹妹。一家有兩個玩船的,真是莫大的光彩。因為玩船要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可以分許多煙茶點心,而且隊里還算義務(wù)工,真是太劃算了。自然,糊船的紙花我們姊妹也要比別人做得多。這個我們很喜歡,把皺紋紙裁成方塊狀,用筷子一卷,卷出了花邊,再把幾層皺紋紙疊在一起,就粘成一朵層層綻開的紙花。紅、橙、黃、綠、青、藍(lán)、紫,大大小小方方圓圓,錯綜穿插,煞是好看!二姐、三姐沒玩船,也滿心歡喜地幫忙做紙花,為花船添彩——這不是人人都擁有的光榮喲!
最光榮的,還是給解放軍做花。哪家的小哥哥參軍,那是全家全生產(chǎn)隊全大隊的榮耀。因為我們四姊妹會做紙花,所以,新兵入伍總是請我們家做花。母親是總指揮,我們四個是小花工。做光榮花可不能用皺紋紙,要用紅對子紙。剪成方方正正大的四塊,重疊在一起;中間加點用黃紙剪成的花蕊,再把周邊剪成波浪線,最后揉一團又拉平——這哪里是花,簡直就是一朵紅色的勛章,送戰(zhàn)士上征程呢!有一次,隊里的五哥哥參軍,做好了光榮花,大姐還用鉤針鉤了一條白色的紗線護領(lǐng)——有規(guī)則的洞眼,排列整齊的小白花,縫在戰(zhàn)士服的立頂上,綠白分明,顯得威武勃勃。五哥哥激動得紅了臉,說退伍后,一定回來感謝。大姐也紅著臉,羞答答地說:“一條護領(lǐng),哪說得上謝呀!”后來,五哥哥沒有回來,有的說在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成了英雄;有的說退伍留城當(dāng)了干部……
逢到哪家辦喜事結(jié)婚,我們四姊妹更是忙得不亦樂乎。不光是新郎新娘要戴大紅花,客人們也要戴小紅花。四姊妹收到四包喜糖后,就做了明確的分工:大姐剪花瓣;二姐剪花蕊;三姐整成形;我系紅毛線。最佩服的是大姐,她剪的花瓣如果是半圓形,每一瓣的弧度基本相同;如果是鋸齒形,每一瓣的尖細(xì)程度絕無二樣,咋看咋舒服。大媽大嬸們都夸大姐是巧手姑娘。最巧手的還是給新郎的拖拉機掛紅花——那不是皺紋紙做的,也不是紅對子紙做的,而是三尺紅綢子簇成的。要求一次性在中間挽一朵大紅花;兩邊留一般長的布頭,系在拖拉機上。而且解開的時候,只須拽一個結(jié),就全盤解開,這叫“同心結(jié)”花呢!要一氣呵成,不準(zhǔn)重來,重來不吉利唄!每次大姐做這朵花時我就特別緊張,但我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大姐從來沒失敗過。只見她不緊不慢地左一扯右一拉,一口氣系完還把紅綢子吹得像鼓了氣,有種燦然開放的感覺。等把新娘接到家,拖拉機尚未停穩(wěn),大人們便一窩蜂去搶花——這朵完成使命的“同心結(jié)”花,誰搶著誰有福氣,三尺紅布給小孩縫衣服也折心含呢!
花年
過年了,家里的一切都要沾上點新氣。那時過年,好像沒什么垃圾可扔,有的只是刷新除塵。對于四姊妹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各人的寢室裝飾一新。我和二姐共一間寢室,大姐和三姐共一間寢室。先用舊報紙糊墻;然后再貼上時尚的年歷畫;接著把床上整理好,枕巾一定要繡花,這是進九前就準(zhǔn)備好了的;再沒錢門上也要掛花簾子——就是把曲別針拉直,纏上一些剪成條條的舊掛歷紙,一根連著一根編,掛起來也算花色滿園了。帳鉤子上的裝飾花是一定要換的,實際那是我們用彩色膠絲編的,有五個瓣的梅花;有團團開的菊花;也有紅尾巴的金魚和彎著腰的蝦子。
最有味道的是抽屜桌上的擺花,大年三十的團年飯一吃,母親便每人發(fā)一個罐頭瓶,讓我們自己做花。大姐折一根炸刺條,用指甲殼刮燃燒著的紅蠟燭,一片片做成蠟燭花;二姐在迎春花藤子上別上各種小花,看起來星星點點,藤藤蘿蘿;三姐把細(xì)鐵絲折得彎彎曲曲,用彩紙一纏,再簇大花小花粘在上面。心拙的我,干脆到山上折一枝翠柏,笨笨地用紅繩子系些蝴蝶結(jié),我覺得別有風(fēng)情,但三個姐姐卻笑我:“鐵樹開花啦!”讓我好生沮喪……
房間裝飾好了,就要裝飾我們家最貴重的物件——鳳凰牌自行車,除了我最小不會騎外,三個姐姐都當(dāng)寶貝似的疼著。大姐鉤了一條太陽花的套子套在橫杠上;二姐又拴上幾個黃毛線做的絨花花,三姐呢?還稀奇古怪地剪了一些圓圓的塑料片,夾在鏈條之間,一圈紅,一圈藍(lán),轉(zhuǎn)起來讓人眼花繚亂。每每此時父親就說我們吃了飯沒事干,我們四姊妹卻依然加班加點,忙得不亦樂乎。寢室裝飾好了,車子打理完畢,我們就忙活自己。實際上過年最會打扮的就是讓自己從頭到腳,都帶著花味。花衣是現(xiàn)成的,頭花就用花手絹扎;沒有胸花,我們就獨具匠心地把黑扣子外面包上一層花布,兩顆挨著釘;鞋子里也放上花鞋墊,女孩子不興穿花鞋墊,我們就繡“年年有余”、“大吉大利”這樣的花字。
吃了晚飯,該守歲了。沒有煙花的年,我們也過得有滋有味。父親發(fā)給我們每人一版炮火,神似現(xiàn)在小孩子玩的擦炮;黃色的紙上鼓著20個小包包,形似現(xiàn)在的一版糖衣藥丸子。按在石板筋上,用瓦片一拍,“呯”的一響,雖不見煙花四濺,但也電光一閃,在寂靜的寒夜里,四姊妹不間斷地拍著炮火,也平添了幾分年味……
俱往矣!如花歲月,如花的往事如花的心情,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的談笑間溜走。似水流年,回首曾經(jīng)的溫馨久遠(yuǎn)的夢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也許還會時常閃爍生命的激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