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永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今年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毛澤東曾說“人民大眾開心之日,就是反革命份子難受之時?!苯鼇?一些民族分裂分子歪曲事實,惡意攻擊中國政府,頻繁地從事反華分裂活動,企圖將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不符合廣大民眾意愿的。在新疆庫車縣阿格鄉(xiāng)欄桿村,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曾用39年的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情———記錄駐扎在當?shù)氐慕夥跑姴筷牉榇謇镒龅暮檬隆_@些寫在5個大小不一的本子上的一千多則日記,被人們稱為“解放軍愛民日記”。日記生動的記述了解放軍與新疆人民一道,魚水情深,建設(shè)繁榮富強新疆的鐵的事實,從而有力地揭穿那些民族分裂分子虛假造謠的謊言。
走進今日的新疆庫車縣阿格鄉(xiāng)欄桿村,滿眼是一排排整齊的紅磚房、寬敞的柏油馬路、干凈的街道……這村莊漂亮得令人驚嘆!讓人更加驚嘆的是,對于這些生活的巨大變化,都被一位名叫卡德爾·巴克的老人用日記記載了。
全國擁軍模范卡德爾·巴克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他個頭不高,面容清瘦,臉上爬滿了皺紋,頭發(fā)、胡子都有些斑白了??ǖ聽枴ぐ涂司幼〉臋跅U村原來自然條件較為艱苦,人均耕地少,村子三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還經(jīng)常受到大雪和風(fēng)沙的襲擊;家家戶戶沒電、沒水,糧食不夠、取暖用的煤炭不夠。
1967年,新疆軍區(qū)某部隊奉命進駐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成了欄桿村的鄰居。有一天,幾位戰(zhàn)士敲開了卡德爾的家門,他們?yōu)榇迕衩赓M運來了3卡車煤炭,請懂漢語的卡德爾幫忙分給最困難的群眾。
“以前我們自己趕毛驢車拉煤,路上往返要4天,拉來的煤只夠用10天?!苯夥跑娊o村民們解決了大困難,卡德爾“一激動,就拿了張紙把這個事情給寫下來了”。
這一寫,就是39年。
起初是些零零散散的白紙,寫滿一頁,就放在箱子里保存起來。越攢越多,有人送給卡德爾一個小本子,他便把日記抄到本上,加上一張牛皮紙作封面,第一本日記就這樣形成了。時間長了,又有了第二本、第三本……每一篇日記,都記錄著欄桿村每一個難忘的昨天,見證了解放軍給邊陲村莊的每一次幫助。
“1996年4月13日,山上下大雪,我們村里500多只牛和羊被困在里面。部隊知道后,派運大米和甘草的車,救了人命和動物……”
“1998年8月開始,部隊提供了自來水……”
“1991年,部隊送來1100公斤優(yōu)質(zhì)玉米種子……”
“2005年8月15日,尼牙孜的女兒孜萊汗考上了大學(xué),這是村子里的一件大喜事,但尼牙孜卻因為學(xué)費不夠而發(fā)愁。部隊官兵知道后,送來了錢……”
卡德爾的“解放軍愛民日記”,樸素得如同一本“流水賬”。因為懂漢語而成為軍民之間翻譯和聯(lián)系人的卡德爾,堅持用這種方式留下他認為值得記住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個,那就是解放軍??ǖ聽柪先俗孀孑呡吷钤谶@個小山村。解放前,山民備受軍閥欺負,軍閥部隊進一次村,老百姓就遭一次殃。4歲時,他父親被軍閥抓去當壯丁丟了性命。新中國成立后,村里辦起學(xué)校,政府送他到烏魯木齊的交通學(xué)校上學(xué),還提拔他當了村干部。部隊進駐這里后,官兵們秋毫無犯,對各族群眾像親人一樣,幫助村民蓋房子、修梯田,時時處處辦好事??ǖ聽柪先私?jīng)歷過新舊兩個社會,他通過今昔對比,切身感到共產(chǎn)黨好、社會主義好。因此,只要解放軍進村里辦好事,他都要拄著拐杖四處奔走,走家串戶問個不停,認認真真寫進日記里。
有一首歌唱道:“塔克拉瑪干大漠當紙,塔里木胡楊作筆,也寫不盡黨的恩情?!笨ǖ聽柌粌H是為了讓自己家人記住倉庫官兵做的好事,他還要讓更多的鄉(xiāng)親銘記共產(chǎn)黨的恩情。在溫暖的土炕上,在蔭涼的葡萄藤下,在田畔路旁,他經(jīng)常把日記中的愛民故事講給村民聽。
2004年的一次大病,更讓卡德爾無法再提筆。卡德爾給小兒子熱合曼買了一本漢語字典,要他自學(xué)漢語。后來的日記,都是由他口述,兒子來寫。日記的內(nèi)容更豐富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日記編寫,把自己見到的解放軍好人好事記到紙條上,最后匯集到卡德爾手中。于是,一個人的日記變成了全村鄉(xiāng)親們共同的日記,一個人的行動也變成了大家共同的行動。鄉(xiāng)親們把解放軍愛民日記看作是全村人的日記,把寫好日記這件事看作是每個人的應(yīng)盡之責(zé)。正因為卡德爾背后站著200多位鄉(xiāng)親,這本日記才同每個人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才記了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
從1967年10月11日到2006年9月10日,卡德爾·巴克39年如一日,用心寫下1170篇日記,記錄了人民子弟兵愛民、親民、為民的生動事跡。
2006年1月與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分別在北京和烏魯木齊兩次親切接見了卡德爾·巴克。胡錦濤說,卡德爾的千余篇日記,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軍隊的真摯情懷。同年,卡德爾·巴克也以776371張選票高居“2005感動新疆十大人物”榜首。
2006年12月22日上午,在新疆軍區(qū)政治部招待所會議室,新疆軍區(qū)隆重舉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卡德爾·巴克日記》儀式。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巴克,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將他用心記錄了39年的5大本用紅色綢緞精心包裝好的“解放軍愛民日記”,用顫抖的雙手,鄭重地交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李富勝手中。如今,《卡德爾日記》已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之后,卡德爾·巴克因為動筆費勁,便將寫新日記的工作交給小兒子熱合曼來做。讓卡德爾欣慰的是,他的在新疆軍區(qū)某團民族六連服役的小兒子阿不都熱合曼,已經(jīng)是非常合格的“愛民日記”的傳人。阿不都熱合曼在部隊寫的日記內(nèi)容豐富,是加強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jié)、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生動教材。
阿不都熱合曼·卡德爾在自己的日記里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是解放軍讓我們本來很貧困的欄桿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解放軍,就要替他們多做些事情。我之所以選擇當兵,就是想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替祖國和人民站好崗放好哨,用我的一生去報答他們的似海恩情。”這就是他多年來對解放軍愛民事跡耳濡目染的理解與感受,從軍報國是他認定的報答共產(chǎn)黨和解放軍恩情的最好方式和途徑。
卡德爾和兒子日記中的新疆在變得越來越富強,如今,欄桿村65戶人家都住進了抗震安居房,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ǖ聽枴ぐ涂苏f:“我現(xiàn)在住的房子是2006年新蓋的,有92平方米,寬敞得很,做飯用上了沼氣,又干凈、又快。房子里有自來水,有衛(wèi)生間,生活方便得很,家里的電視也換上了大的,可以看到幾十個電視臺(的節(jié)目),我滿足了。”說完,老人哈哈笑了起來。
感動著,記錄著,傳遞著……在維吾爾語里意為“驛站”的欄桿村,軍民深情留在了邊疆的山水間,留在了卡德爾和兒子的日記里。他們將用日記讓子子孫孫永遠牢記共產(chǎn)黨好、解放軍親、民族團結(jié)重要!他們也希望日記能成為新疆民族團結(jié)教育的一部鮮活教材,永遠流傳下去,讓全國人民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疆是個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jié)的溫暖大家庭,更是邊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屏障。
56個民族56朵花,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卡德爾日記是新疆各民族親如一家、和衷共濟的又一生動體現(xiàn),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