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軍
摘要:隨著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大批先進的機電設已廣泛應用于煤礦生產中,只有做好機電設備的保養(yǎng)、維護和檢修工作,才能確保其運行良好,從而充分發(fā)揮其性能和作用。本文從實踐與管理等方面對機電事故的預防進行了全面論述,強調了以預防為主,從多方面著手,全面搞好機電設備的維修,確保其運行良好。
關鍵詞:機電設備 檢修 完好 運行
0 引言
隨著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大批先進的機電設備已廣泛應用于煤礦生產中,俗話說:“出炭不出炭,關鍵看機電”。這句話十分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機電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做好機電設備的保養(yǎng)、維護和檢修工作,才能確保其運行良好,從而充分發(fā)揮其性能和作用,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1 新設備應做好保養(yǎng)工作
這里所說的新設備包括新安裝的設備或大修完的設備。此時應做的首要工作是緊固。當安裝后運行了一個生產班后,首先應堅固各處的連接螺絲,因為經過一個生產班的運轉,各處的螺絲發(fā)生了配合作用,因而必然發(fā)生松動,及時堅固后,可保證其必要的連接強度,這項工作做好了,可避免許多大修之后的再修理。此外,應注意各項性能指標是否達到了規(guī)定的要求,如油壓、氣壓、電流、溫度等,如果達不到標準,必須立即查明原因并徹底解決,以絕后患。否則,如果帶病運行,對小問題視而不見,必然會引起更大的問題,損失慘重。
2 應根據現場實際,對設備的關鍵部位進行詳細的檢查和維護
煤礦井下生產條件惡劣,對設備造成了很大危害,濕度大、溫度高、淋水、圍巖、腐蝕性氣體等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要加大對設備的維護,為設備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當現場出現淋水時,就應保護好電氣設備,以免淋水進入,同時對設備內部進行防潮處理,可以放入硅膠等進行吸潮,并經常檢查更換。當工作面或迎頭出現巖石,應重點檢查設備的連接部位與機械傳動系統(tǒng)。應當注意,對于設備的各項性能參數不得隨意進行調整,如壓力、過流保護、漏電保護等,否則,將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因為一臺設備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每個參數是考慮了整體的性能。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重點關注易損部位,二是對設備進行改進,對于不適應生產的部分進行改造。
3 對于老設備要加大維修力度,并備好充足的配件,以便應急
這時的維修量比較大,要分清主次,確保關鍵部位的正常,任何事故的發(fā)生是有一個過程的,各級管理人員不可忽視。須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煤礦井下設備工作條件惡劣,我們在進行設備維修時,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堆鋼鐵與電子元件的組合,而應當把他看成是你的戰(zhàn)友和兄弟姐妹。要懷著一種敬畏的心情對待他,不是嗎?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下,與大自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他忠實而頑強地執(zhí)行了你的命令,它已是筋疲力盡,傷痕累累,急需你的幫助,而你若無動于衷的話,他肯定是會累趴下了。就如同一個血肉之驅的人一樣,他是具有靈性的,你若善待他,你自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如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是一致的。
4 要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應當從使用,維修、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在使用方面,操作人員除了按規(guī)程操作之外,還應當熟知設備的性能、參數及內部結構,否則,將很難用好設備,誤操作是損壞設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當嚴禁誤操作,機械傳動系統(tǒng)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電機功率多大,其傳動機構的機械強度多大,以及所能帶動的負荷多大是通過精心設計而得來的,例如,在一個液壓系統(tǒng)中,安全閥所調定的壓力是本系統(tǒng)中各零部件所能共同接受的數值,調小了,系統(tǒng)運行無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調高了,馬達等各零部件所受的沖擊力會加大,如果超過了額定值,則會損壞某些零件,比如齒輪、密封件等。同樣,液壓油的溫度過高,將會使密封件受熱而軟化,引起提前損壞,為此要另外再加一個冷卻系統(tǒng),直到油溫達到正常。
5 在管理方面,各基層區(qū)隊的“一把手”應當充分認識機電工作的重要性。
“一把手”掌握著充足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能量,“一把手”負責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號召,具有很大的動員能力、有力的示范效應和重要的組織能力,逐級的“一把手”發(fā)動,往往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只要“一把手”對機電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給予充分的支持,機電工作就會順利展開,各項管理制度就容易落實到位。
6 要努力培養(yǎng)一批機電技術能手
目前,各單位普遍缺少機電技術能手,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應該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機電能手迅速成長起來。可喜的是,某些具有遠見的單位開始著手“首席技師”與“金藍領”的工作,給他們高出普通職工幾倍的薪酬和榮譽,但是,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只強調其示范作用而忽視了其在企業(yè)生產中的實際作用,也就無法起到應有的示范作用,這項工作的關鍵是要做好對“首席技師”與“金藍領”的考核工作,只有做到業(yè)績與報酬相對應才能達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達到在處理事故方面一看就能大致判斷出故障部位,并能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兩天的努力所能夠達到的。一臺設備都是機電一體化的組成,包括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機械、電子、電腦等,還要有相當熟練的動手能力,需要有悟性,有對機電設備各部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素質方面,要能吃苦耐勞、樂于奉獻和高度的敬業(yè)精神。
7 始終應把預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總體上,機電管理的指導思想應當放在預防上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防患于未然,將機電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實踐早已證實,下一分力氣抓預防,勝于十分力氣進行搶修。以汽車保養(yǎng)為例,汽車的空氣濾芯、燃油濾芯、機油濾芯俗稱“三芯”,需要定期更換,能夠防止汽車各部分的磨損,這項工作如果做不好,汽車會發(fā)生早期磨損,特別是空氣濾芯的更換,要按照規(guī)定定期更換(塵土增大要提前更換),否則,空氣中的塵埃顆粒進入氣缸后,在氣缸與活塞之間,起到一種研磨劑作用,加速了兩者磨損,從而使氣缸與活塞很快損壞。
機電事故的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7.1 設備維修資金投入應及時到位,要舍得投入。維修所用配件必須備齊,井下現場也要準備部分易損件,以便及時更換。
7.2 大型機電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測、探傷,以便發(fā)現內部缺陷,提前消除隱患。
7.3 使用中,要愛護設備,不超強度使用設備,并做好保養(yǎng)工作。
7.4 各級“一把手”要重視機電工作,為機電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
7.5 嚴把配件進貨關,不合格的配件一律不準購置,為此,必須嚴格施行配件質量責任追究制,誰進的配件誰負責。
7.6 建立鍵全各項機電管理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使機電管理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
7.7 對機電事故采取“四不防過”的原則,①事故的原因沒有查清不防過。②相關責任人沒有受到處分不防過。③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防過。④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防過。
7.8 加強對機電維修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設備的維修質量。
7.9 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礦井質量標準化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搞好質量標準化,可以為機電設備的良好運行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效益產出,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生產。要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經?;墓ぷ鱽碜?要由靜態(tài)達標向動態(tài)達標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從而實現機電設備安全穩(wěn)定運行。
7.10 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推出機電設備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全面提高機電設備的管理水平。最近有些單位在機電管理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成果,例如,機電設備百分考核、設備“點檢”制度等,關鍵是要落實到位,認真執(zhí)行,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7.11 在預防事故方面,要對設備各系統(tǒng)進行全面分析,找出每臺設備的薄弱點,以及經常損壞之處,摸清其事故的規(guī)律性,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就一定能有效地減少機電事故的發(fā)生,最終達到“零事故”的目的。
某些看似突發(fā)的機電事故,是由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要我們認真對待,深入研究,摸清機電事故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就會逐步把機電檢修工作搞上去,使我們的設備始終處于完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