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關鍵詞]音樂教學;性格;教學態(tài)度;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8(B)-0027-01
“故樂行則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眱汕Ф嗄昵肮糯日艿倪@句話,深刻地道出了音樂的社會功能?!兑魳氛n標準》認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樂教育在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過程中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就應以優(yōu)良的性格品行和高尚的職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教師良好的性格會對學生產生有益的影響
教師良好的性格對學生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我修養(yǎng),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苯處熞虢毯脤W生。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師德。
有一次,我在四年級的音樂課中,用兩分鐘的等待呵護了一個怯弱的心靈。那天,教學進行得嚴謹而渾然一體,在接下來的隨意提問中,我點到了一位學生,這位學生站起來后臉紅紅的卻不說話,當時教室里靜極了,然而我并沒有草率地讓他坐下,以結束這種尷尬的場面。時間一點點過去。后來這位同學終于開口了,原來,他是一個結巴。當時,如果我斷然讓他坐下,他失去的將是下一次在大家面前開口的信心和勇氣,所以,我慶幸當時為他等待了兩分鐘。
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教師用火一般的熱情,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特殊學生,做他們的貼心人,化解孩子們心理上的堅冰時,教師的教育意圖才會被學生輕松地領會和接受,從而起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二、民主的教學態(tài)度能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教學態(tài)度是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認識、情感、能力和行為特征等各方面比較持續(xù)的傾向。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其主要教育效應不在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體現(xiàn)在熏陶、感染、頓悟等情感層面上。所以,音樂教育的關鍵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
有次,學生在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時,我感覺到歌聲中缺少點什么。學生對歌中一些細微節(jié)奏掌握得不好,于是我讓學生討論怎樣能使我們的演唱更加完美。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地方要唱得輕一些,有的地方要唱得很連貫,有的地方要有強弱的對比”等等。參考他們的意見一遍遍唱下去,還真挺見效的。我和孩子們都陶醉在歌聲中,就在這時很突兀地冒出一個聲音,于是我脫口而出:“是哪位同學出錯了?舉一下手吧!”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剛剛還沉浸在音樂中的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可就是沒有人承認自己出錯了。我不禁懊悔自己的說話方式,孩子們的自尊心都很強,現(xiàn)在唱錯的那個同學一定既害怕老師批評,又怕同學笑話,怎么還會承認錯誤呢?短暫的尷尬后。我說:“孩子們,其實老師并沒有責怪你們的意思,讓你們舉一下手是想讓你們重視一下自己的錯誤,下次就不會重復錯誤。這樣吧,剛才唱錯的同學,就在你的心里舉一下手吧!好嗎?”說完,剛才還緊繃著的一張張小臉即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我慶幸自己的“靈光閃動”,我們應該改變過去對待孩子“犯錯誤”的態(tài)度,適當?shù)亟o他們一個臺階,給他們一次機會。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教育與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音樂課教學中,常存在這種現(xiàn)象:音樂教師往往對某些學生產生偏愛,并有較高期望,在課堂上對這些學生常有激勵之詞,結果這些學生期盼上音樂課,課堂上情緒飽滿,在歌唱或彈奏練習中信心十足,對老師的指令心領神會,成績提高很快。這種現(xiàn)象被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在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應及時肯定孩子們的表現(xiàn)。
學生王某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他在音樂課堂中總是認真聽講,非常遵守紀律。在一次音樂課中,我請他演唱歌曲,不料卻引來全班的哄堂大笑,他低著頭。紅著臉一言不發(fā),原來同學們笑他五音不全,肯定唱不好。事后我了解到他愛吹口琴,而且還會吹好多曲子。在一次口琴演奏課上,我告訴同學們:“王某為我們準備了一首《還珠格格》的插曲,你們想聽嗎?”同學們先是一愣,接著鼓起掌來。他的口琴聲起初又輕又含糊,漸漸地越來越清晰,同學們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前后桌的男生還舉起了大拇指。學生在自我表現(xiàn)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自信和勇氣,增強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了良好性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