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桑
扶桑,女,上世紀70年代出生。河南信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生。曾獲《詩歌月刊》舉辦的全國愛情詩大賽一等獎、《人民文學》利群杯“新浪潮詩歌獎”。出版詩集《愛情詩篇》。
那些日子的畫像
那些麥茬還留在
悲慟止息后的田里——
那些暗礁。那些魚刺。
如果我必須為它畫像,那我的回憶
不敢觸及的日子
我將不得不畫上這些:
首先,因為緊咬而磨損的牙齒。牙
齒。(你體內唯一的
堅硬之物)
我不得不畫上它:自黑發(fā)的沉默里
泄露
白發(fā)的亮度。
一把斧子。它說“請愛撫我吧,請愛
撫我吧”
一棵樹。一棵開花的桃樹被砍伐的
根部——
一個瞬間翻轉、傾斜的世界
水波樣閃爍
——被毒啞了的轟鳴。
驚惶不定的戰(zhàn)栗。
微風
一定有些什么
我已淡忘
當布谷鳥的低泣隱隱
響起,在我依然敏感的耳朵里
我不過
停下手中的抹布,失神了片刻——
啊,一定有些什么
我從未曾離棄。當我懨懨
萎去……
而今也在我漸漸舒展的心里,時常
恍如窗玻璃上剪剪的竹影
一陣陣輕晃
灰塵筑巢的地方
灰塵
也選擇人家
像禿鷲
它不會隨隨便便落下
總在
打盹兒的灰塵
比禿鷲更早看到
厭世者內在的死亡——
河流幾乎不流動……
河流幾乎不流動。
苦難那樣,忍耐著——
暴雨
似乎把全世界的塵埃都沖到了那里
木板吊橋恍恍惚惚
有幾處已經(jīng)破損。兩位
灰白頭發(fā)的婦女在洗衣服
——在一條黃河那樣的河里
但還是有一只白鷺,從我心里飛出
但還是有一只白鷺
圍繞這河流低徊
把它纖秀的嘴、腳爪,伸入這河水
沒有人認識我
沒有人認識我。
多好啊
這里那里,一個人
可以像這條白色的路那樣
隨意遠去
也隨意起伏
翻過這道山坡會有一座
村莊吧
四周圍著一片
油菜花的海洋
多好啊
沿著那細長的田埂消失在里面
沒有人認識我。
多好啊
一種濕漉漉的的靜默中
我和你,我的心啊
我們悄悄談著什么
悄悄微笑
我們彼此觀看
也觀看那在我們里面和外面的
四季景色。它們的變幻
疏離
別問為什么
我不去和你坐在一起
不去和你,輕聲交談
像兩片樹葉那樣——
像兩片云朵——
或許
我這古怪的疏離恰是
那隱秘地朝向你的腳尖——
“平靜”這個詞背后的恐怖
我還有好奇心
證明我能活下去
不必等到風冷
我確信我已進入冬天
不必等到雪花
像婚禮的彩紙撒到我發(fā)間
我已靜悄悄、全面地撤離
——我要離去得像從未來過一樣
像一個隨便什么樣的人一樣
在一張隨便什么樣的臉龐后
大街上、人群中
被辨別不出地走
像一個隨便什么音符、什么樂器
在一首隨便什么樣的歌中自由出入
在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仿佛一個從未出生的人
是我現(xiàn)在所想——
那發(fā)生在我們之間的一切
有誰真正能懂?
你我之外
多少事都將像一個從未開啟的秘密
沉埋下去,變成寂靜
我無力也懶于說出
“平靜”這個詞背后的恐怖
可資忍耐之物
可以——
用默哀似的眼瞼。微微
鞠躬的嘴角(扁擔一樣)。
用眉間的細紋。磨損的牙齒。
用僵硬的肌肉。骨骼的
疏松度。
用頭發(fā)里的補丁。一再
下降的體溫。
用長刺的脾氣
像圣徒的荊冠。
用越來越少的話語。
用心律不齊……沒有
別的。純粹是用這個
——一具肉體。
僅僅一具肉體。直到
它像一幢房屋,蛀滿白蟻。爐膛里
一塊已全然灰白的
蜂窩煤。
房子埋藏著人的記憶
房子埋藏著人的記憶
人的種種
傷心事
不愿再提及——
所以房子堅固:
用鋼筋、水泥和磚石——
為了承擔
那沉默著的,重量
你既往的生命
你既往的生命,那從你身上分離
而去的部分
在黑茫茫的宇宙漂流
時近時遠。刺狀的尾跡籠著淺霧
你既往的生命。為什么它不墜毀
在大氣里消失?
你既往的生命。噢 并沒有什么你想要
記憶
——掰斷的藕節(jié)(一聲脆響!)
之間,牽連微痛的絲線
滿月下
寂靜的夜晚我一個人走著
看到我的孤獨在長大
弦月、半月、大半個……
現(xiàn)在它長成了
多么美的一輪
滿月呀——
那么小的我的影子
站在它流遍世界的光芒下
主持人推薦語:扶桑的詩歌有著輕盈的品質,這得益于她對抒情令人信服的掌控。而日常生活的記憶和心靈的震顫,在詩行中如礁石或界標濕漉漉地浮現(xiàn)的同時,賦予這些詩歌以一種無法回避的重的底色。這是一種銘刻式的寫作,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將記憶和個人變成一個事件和歷史,是將文字指向生命中那些不可毀滅的硬核。扶桑的這些短詩正是在這樣的一條道路上。
——張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