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龍 李兆坤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太陽遠、大、熱的特點。
2.學習課文中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介紹太陽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說明文《太陽》,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怎么稱呼太陽?(師板書課題。)
生:日頭。
師:古人把太陽叫做“日”。誰能說出關于日的詞?
生:日出、紅日、日冕……
師:這些都是兩個字的詞,誰能說出4個字的?
生:如日中天、后羿射日……(板書:后羿射日。)
師:這是個美麗的傳說,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嗎?
生:傳說后羿是嫦娥的丈夫。那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感謝你為大家講了一個生動的傳說。課文第1自然段也寫了這個故事,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傳說是真的還是假的?
生:假的。
師:誰有不同意見?(沒人舉手。)
師:同學們都認為是假的,口說無憑,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課文的前3個自然段,畫出具體語句,證明這個傳說是假的。(生自由讀。)
生:這個傳說是假的,因為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箭的射程也就幾百米遠,根本射不到。
師:你通過具體數(shù)字說明太陽離我們遠,這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三萬萬里有多遠呢?誰能想象到?(生不語。)
師:這個數(shù)據(jù)太大了,我們不容易想到。看看作者是怎么說的?
生:作者說: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 500年,坐飛機要飛二十幾年。
師:這樣的距離就是三萬萬里遠。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太陽離我們很遠的?
生:假設。
師:是的,誰都沒有這樣做,只是個假設而已。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大概10歲,假如你坐飛機到太陽上去,再回來,你多大了?
生:我50多歲了,快成老頭了。
師:要花大半生的時間,作者巧妙地用時間長寫距離遠。作者最后說——
生: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師:言外之意是——
生:箭射不到。
師:太陽距離地球遠,可以說明后羿射日這個傳說是假的。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
生:太陽大得很,一個太陽大約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即使箭能射到,也不能把太陽射下來。
師:一個太陽大約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這是什么說明方法呀?
生:作比較。
師:作者用我們熟悉的地球和太陽作比較,說明太陽大。為什么我們看太陽卻沒有那么大呢?
生: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了。
師:所謂近的大——
生:遠的小。
師:太陽本身很大,也能說明這個傳說是假的。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太陽是個大火球,就算箭射到了,箭也會變成氣的。
師:作者是怎么寫太陽熱的?你說太陽是個大火球,這是什么方法?
生:比喻。
師: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在說明文中叫打比方。還用了什么方法?
生:列數(shù)字。表面有6 000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3 000倍。
師:那中心溫度有多少度呢?
生:1 800萬度。
師:這樣的溫度會熱到什么程度?
生:鋼鐵碰到它會變成氣。
師:鋼鐵由固體直接就變成了氣體,蒸發(fā)掉了。老師這里有一段話,也是寫太陽熱的。(出示:太陽是個大火爐,它的表面有六千度。太陽上熾烈的火焰,已經(jīng)燃燒了五十億年,再有五十億年也不會熄滅。太陽上的火苗叫日冕,有好幾個地球摞起來那么高。威力巨大的原子彈爆炸,與太陽的火根本不能相提并論。)讀一讀,和課文第3段比一比,你喜歡哪一段,為什么?(生自由讀。)
生:我喜歡這一段,因為它向我們介紹了更豐富的知識,比如:日冕。
生:我喜歡書上的第3段。因為第3段每一句都是寫太陽熱的。而屏幕上的這段話有些語句不是寫太陽熱的,有好幾句都是介紹日冕的。
師:大家再讀一讀,想一想:突出太陽熱這個特點哪段寫得更具體,更通俗易懂?
生:我認為課文第3段寫得更具體,因為“鋼鐵變成氣”要比“原子彈爆炸”更容易想。“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是很大,但是誰又親眼見過呢?而固體變成氣體,我們都見過,即使沒見過也容易想得到。
師:的確,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讀起來更容易讓人接受。讀了課文的前3段,我們了解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從這3方面也充分證明了后羿射日這個傳說是假的,這也正是傳說的離奇性。
評析: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本片段教學中,張老師緊緊抓住說明文的特點,不僅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太陽的特點,而且更著力于課文說明方法的研習;巧設懸疑,使學生在思辨中研判,在解惑中生成,在探求中出新。
一、釋題入文,真實有效
教學伊始,教師直接導入后,把課題“太陽”作為切入點,引入以“日”為主體字的兩字詞和四字詞。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花哨地導入和過多地渲染,而是以詞語入手,不僅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詞語訓練,而且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引入傳說做了充分的鋪墊。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了文本,走入了師生同生的交流平臺。直入文題,既簡單,又明了;釋題入文,既真實,又有效。
二、巧設懸疑,激情生趣
本片段以“后羿射日”傳說,引出太陽的特點。這樣的開頭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張老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判斷后羿射日是真還是假,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吸引學生去讀書,到書中去找依據(jù)。學生找依據(jù)的過程就是了解太陽特點的過程,教師點撥學生認識常用的說明方法,落實課后習題的要求,一舉兩得,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