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 涵
在都勻市郊沙包堡的夕陽紅托老所,記者見到了終生未娶妻生子的110歲老人——黃登培。
老人現(xiàn)在行動已不太方便,當(dāng)他一臉安詳?shù)淖谟浾呙媲皶r,好像不需太多言語,記者已從老人滿頭的銀發(fā)和滄桑的面容中,讀到了老人歷經(jīng)的百年風(fēng)雨人生。
寧愿孤身也不拖累他人
1942年,黃登培跟隨黔桂鐵路的修建隊伍一同來到都勻,那時老人已經(jīng)四十多歲,仍然孤身一人。鐵路修通后,筑路工人紛紛返鄉(xiāng),老人家中已無親人,便選擇留下來看守隧道和橋梁。于是,他在鐵路旁搭起一個簡易的茅草棚一住就是幾十年。
剛開始,黃登培還可以從國民黨政府那里領(lǐng)到一些生活費。但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倒臺后,他唯一的生活來源也沒有了。沒有了生活費,在當(dāng)?shù)赜譀]有田地,黃登培便在自己寄身的茅草棚周圍開墾了幾分地,種上瓜果蔬菜,再到附近的山上打柴換些鹽米度日。
上世紀70年代,附近村寨群眾見已年逾古稀的他一個人生活很困難,便把他接到寨上,還幫他搭起木屋。寨子里好心的大嬸們還多次勸說,為他張羅找個老婆成家,好互相有個照應(yīng)。他卻說,“我是外地人,自己生活都很困難,若再找老婆,只能讓別人跟著自己受窮受苦,不如自己一個人就這樣過算啦。一個外鄉(xiāng)人到了這把年紀,還能在這里過上有房有地的生活,已經(jīng)很知足了。”
就這樣,老人孤身走到了現(xiàn)在。
高齡搬遷不要賠償
1998年,修建貴新高速公路,黃登培老人的木屋要搬遷。當(dāng)時老人已是98歲高齡,工作人員到家中做動員工作,問老人需要什么補償時,老人毫不猶豫的說:“我的房子、土地,都是政府和好心人給的,現(xiàn)在國家需要,我什么補償都不要,我隨時準(zhǔn)備搬家,只是現(xiàn)在年歲大了,到時你們幫忙安排個住處,找?guī)讉€人幫我搬家就可以了?!?/p>
在工作人員的協(xié)調(diào)下,當(dāng)?shù)卣腿罕娫俅螢槔先私鉀Q了居住問題。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干繁重的體力活,相關(guān)部門就不定期為老人送去衣物、食品等生活用品,老人年滿100歲后,政府每月按時給他送去100元高齡補貼,并出資在當(dāng)?shù)卣胰藢iT負責(zé)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2008年初,老人的身體日漸衰弱。為了改善老人的居住和生活條件,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都勻市郊沙包堡農(nóng)家婦女葉文玉創(chuàng)辦的夕陽紅托老所主動接納了這位孤苦伶仃的百歲老壽星。葉院長回憶說,老人剛到托老所時,身體狀況已經(jīng)很差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理后,現(xiàn)在精神氣色好了很多。
百歲壽星喜逛勻城
雖然就住在城郊幾公里遠的地方,但由于行動不便,近30年來,老人都沒有到都勻城中再看看。想看看城里的變化,成了老人藏在心里多年的一個愿望。
當(dāng)?shù)赜嘘P(guān)部門去托老所慰問時,知道了老人的這個心愿后,積極牽線搭橋,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和美國輪椅基金會聯(lián)合贈送了一輛輪椅給黃老,葉文玉把老人抱上嶄新的輪椅,帶著老人在都勻城里好好地逛了一圈。雖然視力很模糊了,但老人坐在輪椅上開心得像一個孩子,對什么都覺得好奇和新鮮,一個勁的拍手叫好,同行的工作人員都被老人逗樂了。
老人現(xiàn)在還有一個心愿,他說:“我現(xiàn)在行動不方便了,不能一一去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好心人,你們?nèi)绻惺裁崔k法,一定要幫我?guī)λ麄兊母兄x?!?/p>
壽星檔案
姓名 黃登培
性別 男
民族 漢
生日 1900年9月19日
住址 都勻市劍江村7組都勻市夕陽紅托老所
文化程度 文盲
職業(yè) 修路工人
病史 無
長壽史 無
生活習(xí)慣 早上9點左右起床,每晚8點后睡覺;吃松軟食物,每頓兩大碗飯菜;天氣好時喜歡坐在院子里曬太陽
脾氣 倔強
喜愛活動 喜歡到田間地頭走走
長壽秘訣 永懷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