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西游記》的文化批判性研究

      2009-10-10 05:27宋珂君
      關鍵詞:文明

      宋珂君

      〔摘要〕《后西游記》是一部深刻反省人類文明發(fā)展與衰退規(guī)律的小說。它以佛教徒西游求取“真解”為線,對迫害、打擊佛教的儒家主流文化進行了嘲笑和批判,并指出出現(xiàn)這種文化迫害的社會根源,在于佛教傳承發(fā)展過程中,信徒自身出現(xiàn)的貪腐現(xiàn)象和對佛教真實理念的根本背離;而一切文化陷入困境之源,則大多關乎人類內心深處的“貪嗔癡”。

      〔關鍵詞〕文明;《后西游記》;文明天王;貪嗔癡;法執(zh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89(2009)02-0066-04

      文化,在此特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文化是為安頓人類的心靈、經(jīng)過世代民眾與精英的努力開創(chuàng)的靈性家園。文化可以是水,滋養(yǎng)在地球上艱辛勞作的人類;文化也可以是山,壓迫人,并阻止新的優(yōu)秀文化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文化之所以成為人類為自己打制的緊箍咒,成為一類人壓迫另一類人的工具和武器,成為一種“法執(zhí)”,正是因為佛教所說的“貪嗔癡”三毒,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傲慢和迷惑。

      《后西游記》,明末清初《西游記》續(xù)補類小說,四十回,作者不詳,小說題“天花才子評點”。寫唐憲宗年間唐半偈與小行者、小沙彌、豬一戒親歷重重磨難,去西天求取“真解”的故事。小說以嬉笑怒罵、斐然不俗的文彩,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貶低佛教、指斥異端的儒學文化風氣,進行了直面的諷刺和尖銳的批判;同時也從佛教的角度反省,認為佛教遭遇非議與迫害的根本原因,在于佛教體系內部出現(xiàn)的曲解佛經(jīng)的沒落思想和貪腐行為;而一切文化斗爭的根源,則無非是人類內心深處的“貪嗔癡”。

      一、“斂財求布施”:這不是佛教的真義

      俗話說,“法久生弊,水久生蟲”,以“斷除煩惱、離欲解脫、無我涅槃”為核心內容的佛教,曾經(jīng)成為中華文化之水中一支清涼的蓮花,散發(fā)出出世解脫的芬芳。在喧囂的塵世,它成為凈化士大夫心靈、庇護蕓蕓眾生的凈土桃源。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佛教僧俗團體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念佛參禪不僅僅成為謀生的手段,也成為聚斂錢財?shù)呢澑!逗笪饔斡洝穼懙椒鸾痰氖浪谆攸c,也提出了“求取真解”為佛教解困的藥方。

      小說一開始就寫到生有大和尚如何熱衷于名聞利養(yǎng)、以講經(jīng)說法聚斂財富。他說法誦咒,敷衍了事,不求真意,只“逐字兒詮釋一遍,便算做講經(jīng)”。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佛教,只取前半部分,介紹給徒眾,而把“自凈其意”的佛教真義,只字不提,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引導信徒布施錢財:

      那生有法師高坐法壇之上,……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末世果,今生作者是。佛經(jīng)中千言萬語,總要人為善修行。人世上為禍為福,皆自作自取。如何叫做為善?布施乃為善之根。……”說罷,令大眾回向念佛,下了臺,依舊憧幡寶蓋,鼓鈸音樂,眾僧簇擁送入后堂去了。[1]

      這是一次典型的佛教法會,講因果,談布施,說度化;只是少說涅槃解脫。布施確實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首要方法。但這位法師卻有意無意之間將“布施“等同于捐錢求福:

      “如何叫做修行?信佛乃修行之本。若有善男信女,誠能布施信佛,自能為官為宰,多福多壽;今之貧窮禍夭,皆不知信佛布施之過也?!盵1]

      在如此循循善誘之下,信徒們?yōu)榍蟾毁F,樂于掏錢;沒有人再過問修心解脫之事:

      那些聽講的賢賢愚愚,貴貴賤賤,無一人不贊嘆道:“好法師!講得明白?!倍剂翥y錢,寫緣簿,歡歡喜喜而去。[1]

      佛教認為,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其中,《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中講到:“一切供養(yǎng)中,以法供養(yǎng)為最”,是說信徒自己學佛得解脫,是對佛法僧三寶最大的布施和供養(yǎng)。[5]佛教講布施,是為度化內心的慳貪。如果一場法事,只是淪為積累錢財?shù)木蹠?絲毫不提“離欲解脫”的佛法安樂行,這就背離了佛陀最初傳道的本意了。小說寫到的西行路上的和尚,大多淪為巧取豪奪之輩。他們或忙于大興土木,供養(yǎng)佛骨舍利,或忙于大作法事,宣講因果布施之理,根本沒有人探討佛理。更有甚者,為求供養(yǎng),不惜殺人越貨。這使來人間巡視的三藏法師與孫悟空感概不己:

      “不期眾生貪嗔癡詐,轉借真經(jīng)妄設佛骨佛牙之名,上愚帝主,下惑臣民,使我佛造經(jīng)慈悲與弟子求經(jīng)辛苦,都為狡僧騙詐之用?!盵1]

      于是他們決定,協(xié)助如來啟動求取“佛法真解”的事業(yè),那就是直接痛快、斬斷煩惱的禪宗法門——無字心經(jīng)。

      所謂“真解”,是相對于原來玄奘取經(jīng)取來的眾多經(jīng)書理論而言,意謂佛教根本直接的教義,也就是修習心法、斷除貪嗔癡等煩惱、最終證無我涅槃的意思。這些“真解”本就是經(jīng)書所載,但由于佛經(jīng)卷帙浩繁,百姓難以了解,于是僧侶們妄加解釋,使佛經(jīng)變昧、修行走樣。佛教法會幾乎成了超度斂財?shù)拇~,講經(jīng)說法成為“葛藤”——也就是曲折復雜的煩惱,作者提出要以直接痛快的心法截斷葛藤煩惱,回歸到無我清靜的解脫境界。

      據(jù)佛經(jīng)記載,當年佛陀在世時,己經(jīng)預言了末法時代佛徒不思解脫、執(zhí)著世務、熱衷利養(yǎng)且相互攻軒的圖景?!斗ㄗ〗?jīng)》等佛教經(jīng)典記載,正法五百年(有經(jīng)說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后佛法滅絕。因為教法垂世,人雖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對于末法時期的特點,《法滅盡經(jīng)》等有詳盡的記載,其中多有文字寫到“魔作沙門”、肆意貪腐,使人們失去對佛法的信念:

      佛告阿難:“吾涅槃后,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澵斘?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娔П惹?命終之后,精神當墮,無擇地獄?!盵5]

      由于末法時期的佛教背離了“離欲解脫”的宗旨,和世俗人士一樣,染于世欲,肆意妄為,這就失去了佛教之所以成為佛教的根本特點。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教法終于在“獅子身中蟲,自食身中肉”之后,漸漸歸于衰亡。

      《后西游記》產生的年代,是明末清初,從時間上來講,應該算是末法了,明清的佛教雖然也有眾多的信徒,但也確是無可挽回的衰退。僧侶素質低下,不得不以念佛往生相呼應;眾生拜佛燒香的目的,也大多不求解脫,但求福緣。這其實體現(xiàn)了人的一種投機取巧的心態(tài):不用經(jīng)歷千辛萬苦,捐錢拜佛,就可以得到現(xiàn)在和來生的幸福。公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六年苦行,幾十年艱苦弘法的經(jīng)歷,都是在現(xiàn)身說法,人必須經(jīng)過深刻的反省和艱苦的修煉,徹底斷除“貪嗔癡”,才可以到達精神解脫的彼岸,而且這種精神解脫無關乎物質的豐富與否。但到了明清時代,佛法的內在精神已經(jīng)所剩無幾,許多寺廟住持正法、弘揚心法的作用己不明顯,斂財結緣成為寺廟的主要工作。小說寫唐代故事,評明清風氣,實為有感而發(fā):

      “我佛一片度世慈悲,卻被愚僧如此敗壞,則我求取此經(jīng)來不是度世,轉是害世了!必須現(xiàn)身說法,痛掃邪魔,方不失本來之念?!盵1]

      當發(fā)展經(jīng)濟、追求直接的世俗快樂成為廣大民眾的真正所愛,那些走進寺廟,或落發(fā)出家、晨昏課頌,或捐助功德、頂禮膜拜的信徒們,又有多少記得佛祖“離欲解脫”的訓誡呢?《涅槃經(jīng)》說,佛陀為使末法時期也有正法,派遣十二萬菩薩來人間住持;但這十二萬菩薩所能度化的眾生,卻已經(jīng)是寥寥無幾。[5]他們就像小說中的唐半偈師徒,以千里萬里、不辭辛苦來說明佛教的真精神;但蕓蕓眾生,總是樂于在辛苦營務中,收獲小小的幸福;又在無奈失去時,陷入無盡的煩惱。而“諸法無?!钡男?都無法令汲汲于聲色貨利者在患得患失中警醒,這就是蕓蕓眾生的悲哀吧!

      作者還敏銳地感受到,佛教的衰落來自于內部。僧侶的腐敗,信徒的愚癡,是佛教被“孔門有識之士,往往指為異端”的內在原因。[1]綜上所述,《后西游記》一書對于佛教的態(tài)度應該可以總結為兩點:(一)以斷除貪嗔癡煩惱、無我涅槃解脫為核心的佛教核心教義是于世大有禪益的,學人應該努力學習參究。(二)對脫離了正統(tǒng)佛教教義的“相似佛法“,應該予以批判,避免佛教在傳播過程中進入歧途。就像小說寫小行者去學道,發(fā)現(xiàn)道士們正忙于游戲彩女、采陰補陽,而和尚們也忙于斂財求布施。要保持佛教道教文化純潔、健康發(fā)展,必須恢復佛教道教的本來面目,求取“真解”。

      二、“儒家立論有些迂闊”:與主流文化的對抗

      小說一開始,雖然從佛教的角度,作了一番自我批評,對韓愈反對迎接佛骨舍利的行為表示贊賞,但卻并非由此入儒?!逗笪饔斡洝返淖诮讨赶蛉耘f是“三教合一”,且以佛教為歸宿的。對于自詡正統(tǒng),排斥異己的儒學道統(tǒng),作者給與了辛辣的嘲諷和戲謔的調侃。

      對于長期以來,在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作者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一)對有著務實誠懇的救世態(tài)度的儒家士大夫的肯定。認為韓愈這樣的儒學之士,對于佛教的批評是有中肯之處的,佛家文化圈的人應該進行自我批評。(二)但儒學作為一種文化,獨占道統(tǒng)多年,也確實在各方面表現(xiàn)出拘泥的特色。尤其它排斥異端的作為,更使其它宗派文化的發(fā)展的空間,變得狹小。(三)對于那些身體力行打擊、排斥異端的儒學信徒,作者認為這剝奪了各類眾生享受不同人類文明成果的權力,是殘酷和不人道的。認為他們奉行堅持的所謂主流文化其實是獨裁文化。因為獨裁,使自己的文化也因缺乏交流陷入僵化。

      小說一開始,就以通臂仙之口,將佛、道二教置于儒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上,并對其迂腐、虛偽和夜郎自大給與定調:

      通臂仙道:“世上有三教,曰儒,曰釋,曰道。儒教雖是孔仲尼治世的道法,但立論有些迂闊。他說,天地間人物有生必有死,人當順受;其證仙佛,求長生不死,皆是逆天。衣冠禮樂頗有可觀,只是其人習學詩書,專會咬文嚼字,外雖仁義,內實奸貪,比輩之人決無成仙之理,不必求他;要求,還是釋、道二教,常生異人?!癧2]

      這段話對“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文化的評判也算中肯。它說出了儒學對形而上哲學的漠視,對出世文化的不齒,正是對人性中自然存在的宗教情結的壓抑。人生在世,除了忙碌于飲食男女這些“人之多大欲”,總還喜歡有些文化的追求;在繁忙艱辛之后,也難免向往出世。于是有文學、有宗教、有音樂、有武術。有些人飲食男女后跳舞唱歌而滿足,有些人飲食男女后吟風嘲月而舒心;有些人好武術,有些人樂慈善;有些人熱衷于追求平等,還有些人沉迷于呼吁民主;這就使我們能夠理解那些于滾滾后塵之外,另有些終極關懷的人物。其實,關懷生死的人還是真不少,雖然程度不同,對錯殊然。畢竟,人生于天地之間,無論窮通壽夭,總有覺得脆弱和迷惑的時候,于是想對萬千差別世界掩蓋下的宇宙的內在規(guī)律性作些思考,也屬于正常。如果不允許這些探索和思考存在,或者只允許這樣思考,不允許那樣探索,不也太殘酷嗎?當人們連思考都劃定范圍,連文化追問都要帶上鐐銬的時候,這個社會對于眾生的關懷,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小說以夸張的筆法,虛構了一個儒家反佛的大本營“弦歌村”。村里和村周圍的人,雖然“人人知禮,個個能文”,但文化視野狹隘,甚至碰到?jīng)]頭發(fā)的人,便視為妖孽,“吐一口唾沫,遠遠的走開了”。這種夜郎自大,排斥異己的文化獨裁者形象,被作者調侃為幼稚和滑稽的角色:

      學生道:“弟子奉先生之教,聞人頭之有發(fā),猶山陵之有草木也!而此人,遠望之,口耳鼻舌,儼然丈夫,得不謂之人乎?乃迫視之,而頭無寸毛,光光乎若日月照其頂,豈有人而若是者哉?衣冠之謂何?弟子少而未見未聞,是以駭然而返,請先生教之?!跋壬犃顺烈鞯?“噫嘻,異哉!以子之見,證吾所聞,無乃和尚乎?”......因拂琴而起,走將出來??匆娞崎L老立在階下,因嘆息道:“禿哉、禿哉,果和尚也!何世道不幸也歟?”[3]

      這個以仁義儒雅標榜自我的儒士,滿口“禿哉禿哉”、“無乃和尚乎”的侮辱言詞,幾乎將“佛家面皮剝盡”。最后,小說寫這個“高榜斯文,滿口咬文嚼字,一味毀僧謗佛”的先生,卻是被小行者的神通變現(xiàn)出來的“百千萬億個韋馱尊者,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執(zhí)降魔寶

      杵,每家分散一個”嚇退,被“將降魔杵一筑,叫你全家都成齏粉”的恐嚇嚇得當街跪下,“魂不附體”。[3]

      凡文種種,無非是說“佛法有靈”,從而申斥那些“或以為僧家幻”的儒學人士的唯我獨尊。試想,如果沒有韋陀菩薩的顯圣,難道佛家文化就應該被視為異端嗎?我們的生活中只有世間哲學,沒有出世哲學,只熱不冷,也難免太單調了?!段饔斡洝沸蛭闹匈潎@佛教

      “花吐拈香,泠泠般若之音;月呈指影,滴滴菩提之味。悟入我聞,萬緣解脫;猛登彼岸,千佛證盟”。[6]肯定作為人類文明成果之一的佛教文化,應該在社會發(fā)展中有它自己的位置,發(fā)揮它應有的安慰民眾、凈化社會的功能。以文化獨裁的形式,排斥其他文化的發(fā)展和弘揚,是不明智的,也最終會發(fā)現(xiàn)是不可能的。

      中國的統(tǒng)治者自古熱愛大一統(tǒng),文化領域里也是如此,百花齊放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存在。而一枝獨秀的結果,其實就是大一統(tǒng)文化失去外部的批判和交流,成為夜郎自大,缺乏活力的文化,從而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都面臨日漸走低的窘迫。

      三、文化與財勢、暴力相結合:文明山天王是個妖魔

      《后西游記》這部小說最關注兩個問題,首先是佛教“真解”的真正含義,也就是心法禪宗;其次就是對人類文明的反思。文化應該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文化形態(tài)之間應該如何共同繁榮、和平共處,共同滿足不同眾生的需要,而不是互相爭斗,互相攻擊,互相壓迫。

      唐半偈師徒四人一路西行,碰到種種妖魔阻礙,還有些是凡人的作梗。這些惡人與妖魔,有些是內心貪嗔癡的化現(xiàn),如造化山上碰到的造化小兒以名利圈套住過路行人;有些是披著文化的外衣,或聚斂錢財,或擴張勢力,這些人手里的文化,都是為爭奪私欲服務的文化,是走火入魔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第23回文明山的魔王文明天王:

      這文明天王……也生得方面大耳,當頭金綻,滿身金錢……。只手中多了一管文筆,故生下來就識字能文。又喜得這枝筆是個文武器,要長就似一桿槍,他又生得有些膂力,使開這桿槍具有萬夫不當之勇。又能將身上的金錢取下來,作金铇打人。遂自號文明天王,雄據(jù)著這座玉架山,大興文明之教。這山前山后,山左山右,凡到千里之內者,皆服他的教化。這地方從來好佛,僧家最多,自文明天王在此,專與佛教作對頭,故毀庵拆寺,不容許留一個和尚居住。[4]

      這個文明山天王前世是個儒士,死后輪回變成妖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武器有三:一是筆,二是金子,三是臂力。

      筆是文化的象征,但在文明山,筆卻成為兵器,成為征討異端文化的法寶。如果暴力不能贏得文化戰(zhàn)爭,就靠錢,“作金铇打人”;如果錢打不到小行者,就拿筆壓在人的頭頂,使人動彈不得。這種暴力、錢財和文筆的結合,就是權利和文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結合起來對邊緣文化的打壓,作者認為,這是國家的不幸,是亂世之兆,“只因國中遭了劫運,不該太平”,所以文明天王,這個罕見的文化妖魔出來作亂,而作亂的方式,竟是“大興文明之教”,并與其他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為敵。[4]

      小說形象生動地述說文明天王征服異端的方法:(一)“我也不用刀劍殺你,只將文筆書你作妖僧,寫你作外道,幾個字兒壓得你萬世也不能翻身”。這就是掌握宣傳的主動,以文筆殺人。(二)靠傳統(tǒng)的力量壓人。文明天王靠自己的筆不能壓下小行者,就大喊“至圣先師道通天地,文昌帝主才貫古今,豈可容異端作橫,不顯威靈”,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以傳統(tǒng)的力量壓制異端文化的寫真。“小行者便覺支持不住,再將鐵棒去撥時,就如生成,哪里撥得他動!不一時壓得力軟筋麻,竟挫倒在地”。(三)用財勢壓人。最后不識字又沒錢的唐長老就是被文筆加金錢壓住動彈不得:“那文筆初上頭時,因我幼參經(jīng)典,略可支持;大王見了,恐怕壓我不倒,又加上這錠金子,故一發(fā)轉動不得了(第23回)?!盵4]

      最后,還是去天上,迎請有福有才但相貌奇丑的魁星,才降服文明天王。迎請之前小行者化身的宮娥與文明山天王的一番對話堪稱經(jīng)典:

      文明天王道:“文人越有名,越是假的,怎拿得動?”宮娥道:“以天下之大,難道就無一個真正文人?”文明天王道:“就有,也是孤寒之士,必非富家。我所以又得一個金錠壓著,他就拿得動文筆,也拿不動金錠。”[4]

      這段牢騷之語反映明清文人對于正統(tǒng)名流文化的不滿。與權利相適應的文化,最后又成為攫取權力財富的手段,權貴們喪失了保護優(yōu)秀文化的信念,也失去了文化創(chuàng)造的能力,也難怪下層文人對其心不服膺。

      佛教說,一切煩惱都可以總結為“我執(zhí)”與“法執(zhí)”兩種,前者是對個人欲望的“貪嗔癡”,后者是對外在事理的“貪嗔癡”,而一切對于理論與文化的執(zhí)著,其實根源都在于對于人欲望的執(zhí)著。即一切“法執(zhí)”皆源于“我執(zhí)”,源于人類的自私、貪焚。[5]對此,熱衷于文化壓迫與斗爭的人類,是不是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深刻的反省呢?

      〔參考文獻〕

      [1]后西游記第5回[M].天花才子點評.長沙:岳麓書社,2000.

      [2]后西游記第2回[M].天花才子點評.長沙:岳麓書社,2000.

      [3]后西游記第22回[M].天花才子點評.長沙:岳麓書社,2000.

      [4]后西游記第23回[M].天花才子點評.長沙:岳麓書社,2000.

      [5]大正新修大正藏.網(wǎng)址http://sutra-foz.cn/Default-htm.

      [6]丁錫根.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馬勝利)

      猜你喜歡
      文明
      遵守規(guī)則文明出行
      漫說文明
      Civilization
      爭做文明好少年
      文明過春節(jié)
      永不失落的文明
      文明 解碼
      工業(yè)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小少年
      达拉特旗| 兴安县| 云霄县| 花莲县| 石泉县| 贡觉县| 浦县| 密云县| 嘉黎县| 吴川市| 策勒县| 桓台县| 兴安盟| 乌鲁木齐市| 瑞安市| 安仁县| 蒙阴县| 凤庆县| 福鼎市| 宜都市| 酒泉市| 内丘县| 当阳市| 庐江县| 凤凰县| 南岸区| 天祝| 宜兰市| 台安县| 许昌县| 海阳市| 德兴市| 望谟县| 中宁县| 梅州市| 元谋县| 吉林省| 耿马| 乌拉特中旗| 深圳市|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