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國生
2008年9月15日,擁有158年歷史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產保護申請。伴隨著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強維持,曾經不可一世的華爾街金融巨頭紛紛倒下,美國股市也不斷創(chuàng)下近年來的新低。全球股市迎來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這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由于金融創(chuàng)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fā)展,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卻不僅僅局限于美國。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fā)了全球性、系統性的金融危機。為什么說這次危機是金融危機,而不說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甚至經濟衰退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或幾個國家與地區(qū)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商業(yè)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和超周期的惡化。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而且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目前發(fā)生在歐美大規(guī)模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倒閉就是明顯的金融危機。
經濟危機主要是指經濟基本面發(fā)生極端惡化,大量企業(yè)倒閉,社會經濟陷入極端蕭條中。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fā)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而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改革的機會成本。
經濟衰退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yè)、投資和公司盈利,其他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于滯脹的狀態(tài)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yè)。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于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chuàng)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yè)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yè)。
由于目前發(fā)生的金融風暴只是集中于金融企業(yè)的倒閉,并沒有引發(fā)經濟基本面的極端惡化,因此目前的危機只是金融危機。但金融危機可以發(fā)展為經濟危機,如1929年出現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就是由最初發(fā)生在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引發(fā)的。而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又會造成長時期的經濟衰退。
(編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