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非
這封長信非同一般,這封長信生死攸關。它是一個冤死的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寫就的。
信寫好了,現(xiàn)在的難題是,將它藏在哪里?
所有保險的地點都是不保險的,所有秘密的地點都是有可能泄密的。火燒、水淹、蟲蛀、霉變,更嚴重的是,提前被人發(fā)現(xiàn)。真要是這樣,不僅洗冤的希望破滅,活著的親友也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深夜里,他凝望著不久前剛剛做了母親的年輕的妻子,他搖醒她,將嚴酷的局勢和盤托出。他讓她讀信,并盡快默記下來。當她可以一字不落地將此信背誦出來時,這封后來改寫了歷史的無比重要的信,在火中化作了灰燼。
第二天他便被逮捕了,一去不返,一年后被定罪處死。
而在由年輕到老邁的漫長歲月里,每天每天,他的妻子都要反復默誦那封信,以至于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有幾次于無人處她不由自主地默寫出來,隨即又驚恐地將它撕得粉碎。其間她也與一位理解和同情她的男人相愛、結合并生下一兒一女,但無論什么都不會影響那封長信在她心中的妥善保存。到了今天我們后人都能知曉這封秘密長信的內容時,故事的結尾其實已可想而知。當申訴的時機終于到來,她持信四處奔走。她成功了,當然,他也成功了。在離他冤死半個世紀以后,幾乎全世界的媒體都報道了這條消息:1988年2月4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全體會議作出決議,撤銷1938年3月13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布哈林等人的判決,確認他們無罪而終止對該案的審理。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這位令人尊敬的女人是前蘇聯(lián)《真理報》的主編、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布哈林的妻子拉林娜。
這個故事的關鍵在于對一封信的妥善保存,真的,哪里還有更好的地方呢?它是保存在一個人的記憶里,保存在心中,保存在愛中,保存在生命中。同時這封信也在拉林娜的生命中注入了堅強,可以說它支撐了她的一生?!?/p>
李群摘自《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