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本榮 陳國麗
[摘要] 目的:分析逆行帶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下1/3段骨折的手術方式及治療效果。方法:對自2002年10月以來用逆行帶鎖髓內釘治療22例股骨干下1/3段骨折患者的治療方法、治療經(jīng)過及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結果:所有患者療效較滿意。結論:逆行帶鎖髓內釘用于治療股骨干下1/3段骨折時,為中心性固定,具有固定效果切實可靠,有較好的抗剪力及抗旋轉作用,且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有利于骨折愈合、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特別適合沒有C型臂X線機的基層醫(yī)院開展。但要強調早期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以預防關節(jié)功能障礙。
[關鍵詞] 逆行帶鎖髓內釘; 股骨下段骨折; 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8(a)-172-02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治療骨折的手段在不斷改進,而帶鎖髓內釘用于長骨干骨折的內固定,在骨科臨床已被廣泛采用[1],發(fā)展的也比較成熟。而逆行帶鎖髓內釘用于治療股骨干下1/3段骨折,在臨床上亦取得較好療效。我院自2002年10月以來,采用逆行帶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下1/3段骨折22例,療效滿意,現(xiàn)就此談談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31.5歲;均為股骨干下1/3段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2例,橫行骨折3例,斜行骨折7例;左側10例,右側12例;交通事故13例,高處墜落傷5例,重物壓傷4例;閉合性骨折19例,開放性骨折3例;新鮮骨折20例,陳舊性骨折2例;復合傷17例,單純骨折5例。
1.2 治療經(jīng)過及手術方法
1.2.1治療經(jīng)過
22例患者中,1例傷后3個月入院,1例傷后1.5個月入院,其余20例皆于傷后0.5~48.0 h入院。入院后,2例陳舊性骨折先行骨折端骨痂剝離、松解后行脛骨結節(jié)牽引。另20例在分別治療復合傷、搶救生命的同時亦行脛骨結節(jié)牽引。待局部腫脹消退、軟組織條件修復好、病情穩(wěn)定、術前準備完善后,根據(jù)患者股骨干長度,髓腔大小,準備好合適長度、粗細的髓內釘,擇期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不需要固定,應用抗生素5~7 d預防感染,第2~3天開始臥床鍛煉肢體功能,2周后切口愈合拆線,扶雙拐下床活動。
1.2.2手術方法
于骨折處大腿外側取一縱行小切口,顯露骨折端,將近骨折端髓腔適度擴大,以正好插入術前準備的髓內釘為度。骨折復位,以復位鉗暫時固定維持位置。再于膝關節(jié)前外側另取一縱行的小弧形切口,長約5 cm,近入關節(jié)腔,將髕韌帶及髕骨一同向內牽開,屈曲膝關節(jié),顯露股骨髁間窩,以“開槽器”緊靠髁間窩前外側開槽,再用擴髓器適度擴大,并進入遠骨折端髓腔。再將選定好的帶鎖髓內釘安裝在描準器上,于開槽處逆行打入,將兩骨折端固定。打入的深度以髓釘尾部略低于髁間窩軟骨面2 mm為宜,然后在瞄準器的引導下,逐一安裝好鎖釘。螺帽封住髓釘尾部。用生理鹽水1 000~1 500 cm沖洗創(chuàng)口,置管引流。22例患者中,2例陳舊性骨折行骨短縮2~3 cm,同時取同側髂骨植骨;12例粉碎性骨折的碎骨折塊分別予鋼絲、絲線、可吸收線捆扎。
2 結果
本組22例,術后攝X線片復查,對位對線良好,固定可靠,經(jīng)治療后無感染、脂肪栓塞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隨訪6~24個月,骨折均達臨床及骨性愈合。2例陳舊性骨折因骨短縮后有患肢輕度跛行,2例因膝關節(jié)鍛煉不當,有輕度膝關節(jié)屈曲受限。其余患者無并發(fā)癥及后遺癥的發(fā)生。
3 討論
3.1股骨干骨折的治療方式
因大腿肌群發(fā)達,作用不平衡,以及杠桿很長,維持位置有一定困難。因此,如何維持股骨干骨折復位后的位置便成了治療的中心課題[2]。根據(jù)股骨干骨折的部位、類型、年齡的不同,治療手段亦不相同。股骨干骨折以青壯年多見,而青壯年對復位效果的要求相對較高,且其大腿肌群豐富、發(fā)達,以至于手法復位、牽引復位困難,達不到滿意的整復效果。因此手術治療成了主要的治療手段,對于股骨干下1/3段骨折,以往多采用鋼板內固定,但其存在很多缺點,如因其為偏心性固定、穩(wěn)定性不好;切口長,對骨膜剝離面廣,損傷重,對骨的營養(yǎng)血管破壞大,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影響了骨折的愈合;二次取出時創(chuàng)傷大[3];鋼板在身體內時間過久,易出現(xiàn)螺釘松動、斷釘、斷板等現(xiàn)象。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內固定器材日新月異,在不斷向科學化、微創(chuàng)化發(fā)展。目前應用的逆行帶鎖髓內釘在治療股骨干下1/3段骨折時,克服了以上缺點,正被臨床逐漸推廣應用。
3.2逆行帶鎖髓內釘治療股骨下1/3段骨折的優(yōu)缺點
3.2.1優(yōu)點①適用性廣,一般位于股骨髁上5 cm以上的股骨干下1/3段骨折皆適用;②為中心性固定,穩(wěn)定性好;③切口小,剝離骨膜少,對軟組織干擾小,骨折愈合快,感染風險小;④不易出現(xiàn)斷釘現(xiàn)象,拆除方便;⑤操作簡便,不用C型臂X線機,在特制的瞄準器引導下便能安裝。
3.2.2缺點安裝和取除時皆要進入膝關節(jié)腔操作,容易影響膝關節(jié)的屈伸功能。但如能早期進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是可以避免的。
3.3手術的技巧
①術前骨牽引,在作術前準備期間,常規(guī)作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以利于術中復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因股骨干有一向前外側輕度彎曲的生理弧度,因此在髁間窩開槽時要緊靠其前外側;③當骨折復位,逆行打入髓內釘并安裝好近端鎖釘后,要將骨折端作縱向加壓處理(即將髓內釘沿打入的反方向拍打幾下),以利骨折愈合;④髓內釘尾部不能過長,以上好螺帽后平髁間窩軟骨面為宜,以免影響膝關節(jié)功能;⑤碎骨折塊的固定,根據(jù)碎骨折塊的大小、位置,可輔以螺釘固定,鋼絲、絲線或可吸收線捆扎等,用絲線或可吸收線捆扎,可免除二次手術拆除的缺點[4]。
基于以上優(yōu)點及治療的有效性、可靠性,建議治療此類型的骨折時,盡量考慮用逆行帶鎖髓內釘。
[參考文獻]
[1]鄭維輝,吳廷洪,駱帝江.帶鎖髓內釘治療下肢長骨干粉碎性骨折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10):1547-1548.
[2]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2117-2181.
[3]王君韜,金鴻賓,談建.交鎖髓內釘結合可吸收線治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