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孟 曉
在20日揭曉的第19屆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提名名單中,女導演凱瑟琳·畢格羅執(zhí)導的影片《拆彈部隊》(海報見上圖)領跑最佳影片等重要獎項。以該片為代表的一批小成本影片正越來越被好萊塢主流影壇所接受。
《拆彈部隊》鎖定駐伊美軍中傷亡率最高的兵種:拆彈兵。影片將他們在執(zhí)行任務時的過程細致地記錄了下來,讓觀眾通過鏡頭真切感受到這一工作的致命危險性。影片動用4臺16毫米手提式攝像機拍攝,營造出當下好萊塢小成本電影特有的紀錄片式風格。
雖然是伊戰(zhàn)的背景,但《拆彈部隊》并沒刻意強化什么反戰(zhàn)口號,甚至片中美軍和伊軍的對立也并不明顯。不少觀眾走出影院時表示“只記得這群特殊軍人不為人知的一面,應該向勇士們致敬”。《綜藝》等美國影評雜志也認為,《拆彈部隊》將士兵下了戰(zhàn)場之后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和怪異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出來,起到了緩解觀眾緊張情緒的作用,也讓整個電影張弛有度。另外,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指明了戰(zhàn)爭是種危險的東西,但它可能會讓人“上癮”。
《拆彈部隊》的投資只有1500萬美元,片中沒有任何大明星,像這類成本低廉、獨立制作的電影已成好萊塢的新寵。特別是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美國電影人更加看好這種多元化的制片方式。獨立電影是相對于大牌電影公司的大制作而言,這種發(fā)端于上世紀60年代的制片形式已經(jīng)為好萊塢貢獻了不少著名電影人及影視精品。像伍迪·艾倫風格化的文藝片,奧利佛·斯通的《天生殺人狂》等,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