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高考與改革的銜接越來越緊密,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必然會成為今后高考命題的一個趨勢。那么,學生如何利用恰當?shù)姆椒?學習梳理知識,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呢?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和實踐中的摸索,有一些粗淺的方法提出來,供同學們參考。
一、立足于教材,深化和活化基礎知識
1.強化雙基,打好基礎
堅持一切以課本為綱,立足教材,點面結合。政治,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要提高學習成績,首先要理解書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對重點內(nèi)容反復閱讀記憶。因為無論題干、材料背景如何變化,它們都僅僅是一個依托,而所考察的內(nèi)容實質(zhì)并不會改變,都蘊含在課本中。
2.專題引導,知識重組
要深化基礎知識,必須把握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構建一定的知識體系。知識專題教學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形式,通過師生的教學互動,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主要是探究各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按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處理教材,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本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個主體框架,構建一個知識網(wǎng)絡,然后把各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小知識點,多方位理解、分析,掌握其細節(jié),一個個填充圖畫,在腦海里形成一個“世界地圖”,做到對于整個課本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將知識有機地串成串,而絕非單純地背幾個概念,要掌握好基本概念原理的一一對應關系。這個對應關系既包括概念原理的對應,如價值與價值規(guī)律、物質(zhì)與意識等,又包括原理與方法論的對應,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如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等。
3.夯實基礎,把握主干知識,靈活運用
高考文綜政治試題大都是圍繞熱點專題,創(chuàng)設新情景,提供新條件,設計新問題,引導考生運用所學過的學科主干知識進行分析、理解、運用,無論試題難易,都突出了知識與情景的有機融合,要求考生對材料中蘊含的基礎知識進行提煉,并升華為合情合理的理性知識,都突出了考查學生學科主干知識的功能。因此,在以后的復習備考中,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考試范圍和主干知識的考查方式,復習時要全面、系統(tǒng),通過典型素材的選取、情景的設置、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解讀信息、調(diào)動知識、闡釋事物、論證問題理論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形成動態(tài)的知識結構網(wǎng)絡,以便能隨時調(diào)動和運用所需要的知識內(nèi)容。
4.立足生活,關注社會熱點,注重積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fā)展,其所倡導的新理念也日益滲透到考試當中,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典型、鮮活、貼切、簡練的原則,精心選擇典型素材,并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把這些熱點素材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營造課堂教學的新情境,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具體話題的探求和討論,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善于從生活現(xiàn)實中積累素材,學會從生活素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煉觀點。要求學生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關注社會媒體,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感悟到學習政治課的重要。
二、加強基礎知識訓練,注重能力培養(yǎng),提高答題質(zhì)量
考察能力是高考改革內(nèi)容的核心,學好政治課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學以致用”的要求。普通高校希望選拔能力較強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的考生。政治學科要求應用歷史的、辯證的、階級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政治、經(jīng)濟現(xiàn)象等,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要求綜合認識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需要考生具有較強的理解知識能力、術語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因此必須大力培養(yǎng)答題能力,將提高答題能力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按照能力目標和要求進行規(guī)范訓練,向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靠攏。所以在重視理論基礎的同時,應多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點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
答題首先要審好題,審題是準確答題的前提,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有些學生對知識和原理的掌握雖然很好,但由于缺乏真正的解題方法,做題時不會審題,結果掌握的知識不能很好的運用,能力也不能很好的發(fā)揮,答題時常常答不到點子上,不是漏答了題目的要求,就是多答了不該答的內(nèi)容。所以考生在審題能力上的薄弱,是導致考生解題失誤的“硬傷”,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對于每一道題,都要仔細閱讀所提供的材料,看題中給出了什么條件,即要讓考生用什么原理,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反復閱讀,對試題中的理和事都搞清楚了,抓住關鍵詞,充分利用有效信息,進而歸納出中心問題,即“找準靶子”。然后圍繞著中心問題,選準所需要的相關原理、觀點,即“精良武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百發(fā)百中”。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汀流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