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兆武
教育是育人的活動。在物質文明大大豐富的當前,精神文明的缺失逐漸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怎樣落實“以人為本”,學科教學中彰顯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讓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由衷地感到:真正的教育時代已經(jīng)到來。我為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而高興,也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而惴惴不安。關于學科生命化教育理念和語文常態(tài)課,我在這里談幾點看法。
一、積極、健康的生命勝過一切
其實,學科中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我們平常教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誰敢說我們的教學中沒有生命的因素呢?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樣樣都有生命的成分,樣樣對教師、學生的成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不過,現(xiàn)在將生命化教育理念單獨提出來,反映了我們對教育的及時深刻反省。搞了那么多年的應試教育,甚至時下有些在素質教育的外表下的種種應試教育行為讓我們看到:我們究竟培養(yǎng)了一些什么人?是不是有一種東西遠比學習知識、獲得能力更重要?
昨天在網(wǎng)上看到: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4日發(fā)表每周廣播講話,對最近韓國盛行的網(wǎng)民集體自殺事件感到痛心。他勸導一時失意的人們珍惜生命,鼓起勇氣面對生活。他說:“以死的決心生存下來,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是啊,命都沒有了,人還能做什么?
由此,我又想到分數(shù)的問題,現(xiàn)在對教師的評價依然是以學生的分數(shù)衡量,社會上也是認同教出高分的便是好老師。由此,教師們?yōu)榱俗C明自己的優(yōu)秀,就要拼命使學生拿高分,結果苦了教師,也戕害了學生。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體制在施壓給教師的同時,有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呢?我相信分數(shù)不高的學生一樣能成就大事,我相信哈佛大學在錄取學生時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育的真諦。
如果對教師的評價不改,生命化教育理念在學科中的落實就會因教師“追求分數(shù)”大打折扣。教育是需要過程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的教育有時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就能有效果。所以評價教師,是不是該放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而教師要真正對學生負責,就要對他的一生負責,就不能只盯著分數(shù)。
好在我省東北師大被批準為自主招生的高校后,長春市的四所學校在今年的中考也將開始自主招生。所謂自主招生,從一個層面講就是我們的教育開始關注那些綜合素質高、有特長的學生,教育在給他們提供機會,助他們成長、成材,這確實是進步啊!雖然現(xiàn)在自主招生的名額只占各校招生總數(shù)名額的5%,但這勢必會改變“分數(shù)”在人們心中的位置,自主招生將是一種趨勢,我預測將來的考試,分數(shù)所占的比重將會更小,到那時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了,學生受益、教師解脫,我為自主招生叫好。
二、重視常態(tài)課,鄙視作秀課
屈指一數(shù),做教師已有十二年。教了不少課,也聽了不少課。這許多年來,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能不能多聽幾節(jié)真正的課。我這里的“真正的課”,即指常態(tài)課。惟有常態(tài)課最真實,也最能對教師的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有幫助。
前幾年真聽到了一節(jié),是清華附中趙謙翔老師講的。一篇現(xiàn)代文,教師示范讀一遍,學生再齊讀一遍,接著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沒有華麗的開場白,沒有讓人目不暇接的多媒體課件,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節(jié)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課,卻讓人收獲良多。
這絕對是一節(jié)好課。但如果不是像趙老師這樣的名家執(zhí)教,怕是要受到批判的,各種教學大賽中要拿獎恐怕更是不可能。原因是我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作秀課的嘩眾取寵。主辦方弄些評審費,參加者弄個證明教學水平的證書,雙方各取所需,誰也不說誰的不是,講、評者心知肚明。我不信拿到獎的老師教學水平會比不參加比賽的教師高多少,我也不信這樣的競賽能為教師提供多少切實的幫助。
真實的課受人歡迎,作秀課讓人作嘔。為了讓別人聽一節(jié)優(yōu)質的課,授課教師不惜浪費學生的時間反復練習,甚至事前“做豆腐”(明確學生的問答),這樣的課不聽也罷。一節(jié)課,一群老師、專家斷斷續(xù)續(xù)一連很多天幫著備課、指導,能不精彩嗎?現(xiàn)實又如何?還不是誰的課誰備誰上啊。當然,一節(jié)好課,離不開教師認真細致的備課,集體備課、專家指導也確實能讓人茅塞頓開,教學上有所提高,但真正的課最終還是要靠教師個人的素質,一節(jié)好課總是體現(xiàn)著教師個人的獨特風格,誰學也學不來。既然學不來,就不能強求。就要靠教師個人的悟性。凡是“教育大家”的教學,沒有兩個是一樣的。
如何落實生命化教育理念,關鍵在教師。一要教師本身應該有一種生命的活力,二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雙贏。
語文與別的學科不一樣,北京大學的孔慶東在《語文就是你這個人》里說得精彩極了,他說:語文不是跟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個學科,你要那樣看待它,那你就一定學不好。要知道,語文是一切,覆蓋一切,穿透一切。語文所訓練的是人對一切文明符號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新力。語文學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勢如破竹。語文學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們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學“語文”嗎?學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經(jīng)濟,堂堂五千年中華文明不都建立在“語文”上嗎?一切其他學科,不都是用語文表達出來的嗎?離開語文,就如同虎毛離開虎皮,一風吹散,啥價值也沒有。所以你必須以對待整個人生的態(tài)度來對待語文,才能學好語文。
關于學習語文的方法,孔慶東說:學好語文很容易。隨手教你幾招,不怕你擴散,就怕你做不到。一、每天寫日記,要寫那種不給任何人看的日記,每天就寫100字,不多不少。寫到一千回,下筆如有神。二、大搞文字游戲,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lián),填詩詞,起外號。嬉笑怒罵,激揚文字,把語言玩得山窮水盡。到那時,看語文書上的課文如同老叟戲頑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語文考試、作文競賽,簡直不堪一擊。三、進行背字詞、背詩文比賽。電腦里存盤的資料多,可調用的東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東西,不用思索,“語文”就順口而出了。不要死記硬背,要邊背邊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見影。以肚子里東西多為榮,君子恥一物之不知,連說一百個成語不重樣,假裝深沉是蠢驢……明白了嗎?
對比我們的語文課,即使是常態(tài)課,我們的形式是不是不夠靈活呢?我們的學生在語文的應用能力上是不是欠缺?其實,也不能怨學生,我們的語文老師如何呢?平時看不看書,寫不寫文章,有沒有作品發(fā)表,寫論文是不是還要從網(wǎng)上抄?我認為,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的語文教師不該算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合格的語文教師所說的一切都是空談。
總之,我們的常態(tài)語文課要想貫徹生命化教育理念,就要在對學生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語文的應用上下功夫,至于具體方法,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而要實施這樣的做法,我們呼喚師者樹立風范。積極、樂觀、勤奮、友愛、博學,只有教師如此,學生方能如此。愿我們的學生能在教師的感染下?lián)P起生命的風帆,正視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未來,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