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在學生學習《地球運動》一節(jié)的地球公轉中,不少學校很難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地球公轉,所以利用傳統(tǒng)的板圖繪制“地球公轉示意圖”就顯得非常必要。
教師繪制板圖過程中,教師若想輕松地幫助同學們更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公轉運動,并能更好的理解地球公轉的特點,以及因公轉而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圖中間繪制圓圈表示太陽。
第二步:以太陽為中心,在太陽的上、下、左、右繪制四個圓圈表示地球。以此來說明地球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并標明公轉運動方向。
第三步:在四個表示地球的圓圈上繪制四個地軸。強調地球的傾斜角度是66.5度,并且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地球地軸指向始終不變,總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第四步:根據(jù)地軸,確定赤道平面。赤道面和地軸垂直。
第五步:連接地心和日心,此連線和地球表面的交點為太陽的直射點。通過左邊和右邊的兩個地球示意圓圈上的直射點,繪制和赤道平行的緯線圈。A的為北回歸線,C的為南回歸線,將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在其他地球示意圓圈上都標示出來。
第六步:繪制晨昏線。面對太陽的一面為白天,背向太陽的一面為夜晚。那么在太陽上方的D地球示意圓圈都面對太陽,為白天,而在太陽下方B的這個地球示意圓圈則背對太陽,為夜晚。
第七步:通過晨昏線和地球表面的交點,繪制平行于赤道的緯線圈。表示為極圈。說明,在A的地球示意圓圈上,有極晝現(xiàn)象。在C的地球示意圓圈上,有極夜現(xiàn)象。標繪出所有的北極圈和南極圈。
第八步:標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完成此圖。在左邊的地球示意圖中,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天長于夜晚,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在一年中也最多,此圖為6月22日前后,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右邊的圖為冬至日。在上方的,太陽直射赤道,此時沿著地球公轉的方向,位于冬至后,夏至前,為春分日。在下方的,太陽也直射赤道,位于夏至后,冬至前,為秋分日。
第九步:赤道、南北回歸線、極圈都標明后,也自然繪制出來地球的五帶分布圖。并說明有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的為寒帶。有陽光直射的為熱帶。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的那就是溫帶。
繪制地球公轉圖,如果按照這個步驟進行繪制,是有原理和推導過程作為依據(jù)的,即科學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