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榮
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是一種綜和性能力的反應。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這種能力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寫作的專門能力,它抱括:審題、立意、范圍、擬題、選材、布局謀篇、表達方法、語言選擇、修改文章等方面,這些能力是寫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另一種是作文中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興趣、聯(lián)想和想像等;這些側重于智力方面.通過作文能力內涵的分析.明確那些屬于智力因素,那些屬于能力的范圍,便于在作文中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一、寫作范圍
寫作常是在一給定的寫作范圍內作文.對這類“范圍題”應努力拓寬思路.往“大”處想。從課內到課外:從課堂、操場到街坊、村巷,從老師、同學想到親友、鄰居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過一過,”使自己感到,依據(jù)題目要求胸中憋了多時的話想說?,F(xiàn)在可以一吐為快。如(童年趣事》一題.此題未限定什么事?!蔽摇笨勺屧谕臧l(fā)生過“我”親身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在頭腦中放電影似的閃現(xiàn),在比較中最后定格于自己親歷過的一件趣事。
二、擬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題不僅能發(fā)人深思,揭示文章的主題,而且還能使寫作活動變得容易一些。因此,作文時給文章擬一個好題目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通常所遇到的是給出材料和范圍的作文,需要根據(jù)要求自擬作文題目。擬題時,不易太寬太大,應著眼于,“小題目大容量”,即擬定的題目應有利自己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術,寫出新穎的佳作。比如,以“游記”為話題作文。初看這一題目,又寬又大,可寫游山玩水。游名勝古跡,可是只要自己想一想,選擇寫自己已熟悉的《游花溪公園》《天河潭游記》等,就容易把握多了……這就要根據(jù)自己占據(jù)的材料逐步縮小寫作的范圍擬定自己的作文題目。
三、選材
寫作范圍,題目確定后,要使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能打動讀者:就必須跳出定勢思維的圈子。求弄出新,從生活中挖掘新題材,選取、“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材料,寫自己獨到的見解,說自己特別的感受。要盡量避開熱門材料,避開一般人容易發(fā)現(xiàn)和選擇的材料。因此,選材時要注意三點,以前寫過的材料盡量不用。老師舉例的材料盡量不用。范文上見到的材料盡量不用。比如,以《禮物》為題作文,多數(shù)學生選取文具、賀卡、書籍、玩具之類為“禮物”作材料來寫:只有一個學生選取了好友生日晚會上,為其點播一首《假如生命是禮物》.好友和在場的同學都感動地流出了熱淚這個故事來寫。
四、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
兒童時期的自制力較差,不管做什么事情,沒有興趣作動力就很難堅持去搞好;因此要學生愛作文,首先激發(fā)他們作文的興趣。教師必須采取由效手段,使學生明白習作文的目的和意義。真正意識到作好書面作文,不單對學好其他各門學科有直接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對于今后一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例如,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時??衫盟麑Υ蚯虻呐d趣,組織一場球賽活動?;顒忧埃處熡幸庾R地叫學生好好的記住的全過程,活動后,引導學生把這次精彩的球賽活動情況,寫信告訴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教師再加以誘導、鼓勵,這樣,學生就會逐漸萌發(fā)對作文的興趣了。
總之,要搞好作文教學,提高作文質量,必須重視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這個工作要在教學一開始,就緊緊抓住不放,貫徹始終。如果等到學生對作文產生”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碎鉛筆頭”時才去補救,其難度就不知要大多少倍了。
五、重視發(fā)展想像力
想像力是一種有創(chuàng)造力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chuàng)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所以艾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線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庇纱丝梢娤胂窳υ谌藗冋J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斗爭中起著多么重要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想像也要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1.有目的的培養(yǎng)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2.培養(yǎng)制作卡片和背誦的習慣;3.允許看電視。培養(yǎng)想像力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讓學生多實踐。他們生活面越寬,他們的想像越豐富。例如:《校園里的鮮花》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的過去情況聯(lián)想到“五講四美”活動后的新變化,老師好比辛勤的園丁??傊R寣W生開闊思路去想,去寫。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小學課本中的大量文藝作品諸如童話寓言、民謠、詩歌、通信的科幻故事或有關科學發(fā)明、發(fā)現(xiàn),游記等這些作品對于發(fā)展學生想像起著重大作用。
六、從口入手、讀寫結合
把說話訓練當作開啟學生之門,逗引學生發(fā)表之欲的一個總樞紐。有效地帶動語文教學的其他各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和作文都注意從口語訓練開始。
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要要注意從易處著手鼓勵為主。課堂內提的問題最好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不要使學生為難而產生畏懼。從會說完整的一句話、一段話,逐步發(fā)展到口頭作文。逐步提高要求,學生容易接受??陬^作文之后再動筆寫,先從“口”,再入“手”就容易多了。如:組織學生游天河潭之后,以《天河潭》為題讓學生口頭作文,有的同學從進入天河潭之間,遠望天河景物入手;有的從集合隊伍出發(fā)入手,有的則開門見山,各抒己見.各有千秋.口頭作文之后再動筆寫,這“手“就容易多了。經過這樣的訓練,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作文就有很多并病句,錯字連篇,最恨作文的龍超松同學也能寫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而且說:“我已經開始喜歡作文了?!?/p>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本身的特點,讀寫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互為因果。讀是學習,是理解,寫是應用,是表達?!伴喿x是寫作的基礎?!遍喿x教學中一篇篇具體的課文都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文。通過大量閱讀名家名篇,學生接觸到各種寫作方法,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作家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的方法與本領,學習作家的寫作風格培養(yǎng)正確的文風。
兒童習作的模仿對象主要是范文,讀了就指導寫.不能讀寫分家,模仿是溝通讀寫的橋梁,通過模仿性的習作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在閱讀的基礎上。經過學生的消化和吸收。學生把自己心中的積累傾吐出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學(開國大典》一文后,要求學生仿場面描寫寫“學校授獎大會”的場面;學(第一場雪》,要求學生學習在描寫景物中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學《窮人》一課后,要求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進行描寫,要求學生在仿中有創(chuàng)。上好閱讀課,重視讀寫結合,也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