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潔
〔關鍵詞〕 英語語法;歧義句;原因;消除方法;語音;詞匯;
語法;語境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A)—0045—02
作為英語語法現(xiàn)象之一的歧義句在英語中很常見,歧義句在意義表達上含混不清,影響人們相互間的交流。因而,無論對于英語語言理論還是英語語言實踐,研究歧義句都是十分重要的。歧義句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客觀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歧義帶來的交流誤會,進而避免交流中歧義的發(fā)生。
歧義產(chǎn)生的原因
1. 由語音引起的歧義
語音歧義(Phonetic Ambiguity)是在口語中,由于同音異形異義詞、同形同音異義詞,以及由于連讀、弱讀、重音等,使聽話人產(chǎn)生多種理解而造成的歧義。例如:I didnt make a [seil] last week.英語中的sail和sale的發(fā)音均為[seil],是一對同音異形異義詞,于是此句可理解為“上周我沒制作帆”或“上周我沒賣出去貨物”。英語中有許多這樣的同音異形異義詞,如: break(破壞),brake(剎車);fair(公平的),fare(費用);right(正確的),write(寫);die(死亡),dye(染色);cell(細胞),sell(賣)等。
2. 由詞匯引起的歧義
詞匯歧義(Lexical Ambiguity)是指聽者或讀者對句子中某一個詞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而產(chǎn)生的歧義。不僅發(fā)音相同而詞形相異的兩個詞會產(chǎn)生理解上的歧義,而且有兩種或多種不同意思的同一個詞,即多義詞也會產(chǎn)生理解上的歧義。因此,一個詞的確切意思必須通過其語境來判斷。
不論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只要有不止一個意思,就可能產(chǎn)生歧義。例如,句子“Look out! A bird is flying.”中的“l(fā)ook out”有“小心”和“向外看”兩種意思。“Yesterday we saw the Chinese dance.”中的“Chinese”既可以理解為形容詞“中國的”,也可以理解為名詞“中國人”。
又如,“He often makes her dress fast.”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他經(jīng)常很快地為她制作衣服”,make在這兒意思為“制作”;一種是“他經(jīng)常讓她迅速地穿衣服”,make在這兒意思為“使……”。
3. 由語法結構引起的歧義
語法歧義一般指由詞綴、詞類、短語結構、時態(tài)等語法形式帶來的歧義。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兩個句子的語法結構相同,既在句法這一表層結構上相同,在語義這一深層結構上卻不同。例如,現(xiàn)在分詞既可以作表語,也可以表示進行時態(tài),“She is calculating.”中的“calculating”既可以表示“有心計的”,也可以表示“正在計算”。
消除歧義的方法
歧義的出現(xiàn)使聽者在理解上對說話人的話語意思產(chǎn)生了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因素阻礙了言語信息的有效傳遞,造成聽者理解上的失誤。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探討如何消除英語中的歧義,力求幫助學生掃除英語交際中的障礙。
1. 從語音上消除歧義
在語言交際中,語音、語調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語調承載不同的信息。正確的語音、語調可以避免歧義的發(fā)生。教師可以有側重點地讓學生做專項練習,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停頓、連讀,區(qū)別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防止歧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例如:“He didnt give you anything”用降調,句義是“He gave you nothing.”;用升調,則含有驚訝和疑問的含義。又如:“I beg your' pardon.”表示“對不起,請原諒”,“I beg your par'don. ”表示“請再說一遍,我沒聽清”。
2. 從詞匯上消除歧義
在日常交際中,詞匯的字面詞義和意象意義有時相差甚遠。教師在講解詞匯時,不應只單純講解詞匯的語音、語義和語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在不同交際環(huán)境中的變化。教師可將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詞匯作一歸納,輔之以不同的情景,讓學生體會使用這些詞匯進行信息傳遞時可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有效的排除歧義的方法。 比如,可以增加修飾語來避免歧義。如,“The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murder.”中的“bank”既可以表示“銀行”,也可以表示“河堤”,這時,可以在“bank”前加上修飾語“money”或“river”,句意就一目了然了。
3. 從語法上消除歧義
在書面語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詞法和句法知識,采用調整詞序、補全省略成分、改變連詞、增加時間狀語、擴展句子、改變句型和運用標點等方法排除歧義。例如,“Our school demands change.”可理解為“Our school demand some change about school settings.”或“The demand that our school proposed are not same as before.”以上歧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由于省略成分引起的,其消除方法是補全省略成分。如在“change”前加限定詞some,那么,這個句子可改為“Our school demands some changes.”;或把“change”變?yōu)閏hanged,這個句子可改為:Our schools demands changed. 又如,“It was a pretty small room.”可理解為“這是一間漂亮的小屋子”或“這是一間相當小的屋子”,如果在句中加上逗號就可以避免歧義,即:It was a pretty,small room.
另外,語境對于英語歧義的消除有著重要的意義,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只有依賴于它所使用的語境才能得以確定。語境可以分為廣義語境和狹義語境。廣義語境指與言語交際相關的整個自然、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狹義語境則指上下文,即詞組語境、句子語境、段落語境和篇章語境。因此,各類歧義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也與語境密切相關。如果語境明確,歧義即可排除。如,“The girl saw the boy with the binocular(望遠鏡).”若通過上下文判斷,讀者就會對句子理解得準確無誤:As the short-sighted girl scanned the park from her apartment window, her efforts were quickly rewarded. She saw the boy with binocular. 語言不僅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而且一種是文化載體,語境制約著單位語言的選擇、意思的表達和理解。因此,語境對正確理解語言含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形式和語言的用法都與語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授英語時應重視語境對語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