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清
摘要:中西方民族對服飾色彩的選擇與使用有很大差別。因其各異的服飾文化和思維方式,最終形成了中、西方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飾色彩觀念。本文以婚禮服為例,從理論和實際層面上解析了中西服飾文化色彩心理。
關(guān)鍵詞:中西服飾文化;色彩心理差異;婚禮服色彩
中、西方民族對服飾色彩的選擇與使用有很大差別,這與其服飾文化和思維方式密切相關(guān)。中國服飾文化講究整體和神韻美,而西方服飾文化講究個性和人體美。因此,中國服飾文化崇尚包容性,是一種寬衣文化,而西方服飾文化則是一種窄衣文化。同時,中、西方的思維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思維方式表現(xiàn)出整體性、形象性,缺乏嚴密的理論系統(tǒng),不重視科學(xué)分析。與之相比,西方思維方式是一種理性的分析和歸納方式,具有源遠流長的科學(xué)傳統(tǒng)。這樣的差別形成了中、西方民族各自獨特的服飾色彩觀念。
一、中西方服飾色彩差異成因分析
造成中、西方服飾色彩差異的原因復(fù)雜多樣。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潔地分析:
1.種族因素
服飾與人的種族密切相關(guān),原則上,人們往往以合適的服飾色彩與其天然膚色相得益彰的配合,來呈現(xiàn)其美的形象。其確立方法有兩種:
(1)求對比強烈的服飾色彩設(shè)計。如黑種人多選擇白顏色或色彩對比強烈的服裝,以形成輕重、濃淡和明暗的大幅度對比,并在強烈的對比中達到服飾與皮膚色彩的完美適應(yīng)和協(xié)調(diào)。
(2)求類似和諧的服飾色彩設(shè)計。白種人將白色列為最純凈的顏色,與白種人膚色極為協(xié)調(diào)的米黃色和咖啡色在歐洲人服飾中使用非常普遍。黃種人將黃色奉為帝王獨有的顏色,也說明了這個特點。
2.地理環(huán)境因素
世界各民族服飾色彩習(xí)慣的形成,還受到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直接影響。從地理位置來說,處于南半球的人容易感受到自然的變化,因而喜歡強烈的色彩;處于北半球的人對自然的變化感覺比較遲鈍,因而喜歡柔和的色調(diào)。如冰島、比利時的服飾色彩屬于清冷色系。
3.文化習(xí)俗因素
文化習(xí)俗是一個民族文化中最基礎(chǔ)、最重要的部分,與每個人都休戚相關(guān)。每個民族對色彩都有自己的愛好甚至崇拜,而在這種對色彩的崇拜中,不同的民族在認識上常有很大的差異,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婚禮服的色彩。西方婚禮服為白色,象征著歡樂、喜悅,代表著忠貞不渝和必成眷屬;而中華民族的婚禮服色彩則親近紅色,把紅色視為歡樂、喜慶的象征。
二、中西方服飾色彩心理差異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個民族對于色彩的喜好反映了其潛意識的性格特征。在中國,傳統(tǒng)服飾色彩受陰陽五行的影響,有青、白、朱、玄、黃五色之說,這是中國人對哲學(xué)的獨特思考。而在西方,曾經(jīng)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歐洲文藝復(fù)興以來,隨著服飾奢華程度的升級,明亮的色彩受到人們的歡迎。色彩的差異,反映出了不同民族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在此,我們以婚嫁禮儀中的婚禮服色彩——紅色與白色為例,分析中西方服飾色彩的心理差異。
中國傳統(tǒng)婚嫁禮儀仍然保留從古至今沿用的一整套儀式。以漢族為例,從訂婚之日起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禮儀,每一種禮儀又有其相應(yīng)的服飾規(guī)定。從色彩上講,中國人將婚禮服飾定義為“紅喜”,即色調(diào)上習(xí)慣為鮮艷的大紅色,表示喜慶、吉祥之意?;榧拗张t掛彩自然是少不了的,新娘要穿紅衣紅裙(褲),頭戴紅蓋頭,腰系紅帶,繡花鞋用紅底等,新郎也要有用紅色綢布做的大紅花斜背在身上。
西方人的服飾色彩心理與中方相比、存在著很大差異。他們認為婚禮是非常圣潔、莊嚴的事情,色彩上,新婚是絕對不能穿其他顏色的,必須選取象征神圣、純潔的白色作為婚紗顏色。蕾絲鑲邊,裙擺長及地,配白色露指手套,手握淺色花束,頭戴花冠或蒙白色面紗(一般以蕾絲制作)。新郎通常會穿黑色的燕尾服,打上領(lǐng)結(jié),著白色的襯衫,腰間系黑色的腰封,下穿黑色長褲。不管時尚如何變化,西方人對于傳統(tǒng)婚禮服的社會認同卻始終未曾改變。
發(fā)展到現(xiàn)代,中西方服飾色彩在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融合后,顯露出了嶄新的面孔。在中國,男裝早已變?yōu)楦裾{(diào)極為簡單的西裝,女裝設(shè)計也加入了更多西方元素。但因為民族特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式婚禮服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還將以紅色為主調(diào),配合其他色彩與圖案的局部裝飾。
總之,每一民族的服飾色彩美都是一個特殊的概念,它在本民族的具體環(huán)境中不斷得到繼承和發(fā)展,也會隨著世界的發(fā)展向其他民族文化靠攏或者吸收有異于本民族的東西,但絕不會完全消失。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職業(yè)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