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摘 要】《金色筆記》是英國著名作家多麗斯?萊辛的重要作品,該作品因其藝術性獲得了20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文章構思巧妙,結構新穎,成為各個文學評論家關注的焦點,其中關于女性自由主義的觀點更是眾說紛紜。本文以研讀原著為基礎,剖析了文章的主題和內(nèi)涵。并進一步從文章的結構入手,重點分析了女性自由主義在文章中的體現(xiàn)。
【關鍵詞】多麗斯?萊辛 女性 自由主義
20世紀中葉以來, 隨著女權運動在西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 眾多表現(xiàn)女性自我意識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探討。多麗絲?萊辛被稱為二戰(zhàn)后英國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生于伊朗,父母都是英國人,五歲時隨父母遷居非洲。她的重要作品有《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們》(五部曲)和《金色筆記》,這三部作品奠定了萊辛在當代英國文壇的穩(wěn)固地位。她致力于種族問題,涉足政治領域,因此被譽為當代最真誠、最敏銳、最關心社會問題的作家之一。
在《金色筆記》中,萊辛描寫了兩類女性的生活:傳統(tǒng)女性以瑪麗安(Marion)為代表;“自由女性”以安娜(Anna)和其好友莫莉( Molly) 為代表。通過傳統(tǒng)女性,萊辛無情的刻畫了父權制社會中女性成為受害者的社會現(xiàn)實?,旣惏彩抢聿榈?Rachard)的第二任妻子(第一任是莫莉),當她是一位苗條、活潑、幽默的少女時嫁給了理查德,婚后的生活卻令她大失所望,理查德的新鮮感很快過去了,當她在醫(yī)院為他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開始背叛了她。此后,他接連與女秘書發(fā)生一連串的婚外情?,旣惏矁H僅是他房子的女主人,一個家庭主婦,幫他照顧三個孩子,為應酬他生意上的朋友而準備宴會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盡管他們住在鄉(xiāng)村的小別墅里,而且屬于前百分之一富人的行列,瑪麗安并不幸福,她迷失在家庭生活里面而失去了自我,如同《女性奧秘》里面的家庭主婦,她被一種“無名的問題”所困擾,一種心理和感情上的焦慮,這種焦慮折磨著陷入家庭生活里面而不能脫身的女性。
自由女性主要寫安娜、摩莉和馬莉恩三個女人的生活,以及周旋在三個女人之間的男人理查的家庭危機。理查是商界大亨,與摩莉離婚后,跟馬莉恩結了婚,然而辦公室的秘書是他的情人,他還有許多外面的女人。理查顯然是三個女人批判的對象。作者在批判理查的同時,也在思考女性的命運。摩莉評價馬莉恩“活得像個家庭主婦,或者說像個女主人,但從來不像一個人”,馬莉恩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天使”。摩莉批評理查把馬莉恩的手腳拴在孩子身上,自己卻為所欲為;由對理查的批判,她進一步揭示夫妻關系的實質:“所有的男人實際上娶的都是可愛而乏味的普通女人。他們真太不幸了……馬莉恩是個好人,一點也不傻,但她跟一個男人結了婚生活了十五年,那男人使她覺得自己傻了……”摩莉評論的立足點是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勢地位,婚姻是以犧牲女人為代價的。摩莉站在現(xiàn)代女性的角度批判了男權社會的利己主義和自我滿足的規(guī)則。但是在婚姻中扮演強者和主宰角色的理查也認為婚姻是一座該死的地獄,請求兩位“自由女性”為他指點迷津。這是小說最深沉的地方,即應從兩性的角度來思考婚姻和愛情。
然而像安娜這樣的自由女性確實擁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嗎?其實不然。在整部小說中,萊辛通過獨特的敘事技巧和女主人公安娜的自我剖析讓讀者感受到了這些當代自由女性真實的精神世界。作為自由女性,她們的生活毫無目標,但她們又無法選擇別的生活方式。男人與女人、束縛與自由、善與惡、是與非、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性與愛情,這些都是安娜思考的范圍。對生存意義的追問成為自由女性的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安娜?——個對于簡納特來說少不了的人。”女兒是安娜存在的一個理由,這也是傳統(tǒng)女性的價值希望之所在,自由女性在精神上是無法與傳統(tǒng)割裂開來的。接著,她又追問:“我是誰,安娜?”她看見了自己各種顏色的筆記本,這些不是她存在的理由,于是,她感到一陣惡心。在這里, 借助萊辛銳利的目光, 我們不僅看到了當代西方社會兩性關系的病態(tài), 也進一步意識到緩和及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萊辛和她筆下的主人公安娜一樣, 她們都面臨著這一困惑, 但同時也在努力地探索和尋求解決它的途徑。和世紀的小說家們一樣, 萊辛筆下的主人公沒有否定世界的破碎, 更沒有消極地接受它, 而是正在把現(xiàn)實的碎片連接起來, 試圖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整體。小說里安娜的紅黃藍黑四本筆記正是象征著現(xiàn)實生活的破碎無序,而她的第五本筆記《金色筆記》卻又包含了前四本筆記, 使得它們最終成為一個新的整體。
“自由”女性們可以在“姐妹情誼”中尋找安慰。安娜和莫莉在她們倫敦的公寓時就互相分享彼此的秘密,共同探討各種感興趣的話題,從孩子問題到政治觀點到各種各樣的艷遇,她們無所不談。其中最多的話題就是對男性的批評,無論他是前任丈夫還是大街上偶遇的情人。這種友誼的堅實基礎是建立在對異性的一致蔑視之上的。雖然她們口頭上說那個時代沒有真正的男人,內(nèi)心深處她們從未停止過尋找。然而安娜承認女性之間的忠誠是不能持久的,僅有“姐妹情誼”是不夠的?!敖⒃谂u男性基礎上的兩個女性朋友在心理上是同性戀,如果生理上不是,”這出自安娜小說主人公艾拉(Ella)之口。這不難解釋安娜為何搬出莫莉的公寓,也不難解釋莫莉再婚的決定。約翰遜(Pauline Johnson)曾提到,自從20 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由“姐妹情誼”思想聯(lián)在一起的同性別的女性主義看起來愈來不能實現(xiàn)和不那么誘人了。“姐妹情誼”的箴言大部分也被一場運動拋棄了,這場運動如今已被改變著去適應現(xiàn)代女性多樣化的經(jīng)驗和追求了。其實,萊辛在60年代初就已經(jīng)覺察出來了,她的預見性不能不讓我們佩服。她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的迥異于傳統(tǒng)兩性關系的新型兩性關系的藍圖。
萊辛對當代西方社會兩性之間關系問題的關注和研究確實在文學界樹立了一個重要的先例, 她的作品不僅從人本主義出發(fā), 辯證地批判地透視和分析了當代社會男人和女人之間紛繁復雜的關系, 而且更重要的是從她理性的批判和分析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一種對未來和諧美好社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