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茜
10月11日晚上,當西里奇從孫晉芳手中捧過中網(wǎng)亞軍獎杯的時候,這個克羅地亞小伙心滿意足地笑了。西里奇很享受中網(wǎng)帶來的一切。在他心目中,這里就是一個孕育神舒見證成長的地片。
中網(wǎng)見證成長
2007年中網(wǎng),西里奇記得真切。第二輪中,當時排名僅有117名的他直落兩盤輕松地戰(zhàn)勝了當時排名第4的達維登科晉級下一輪。這絕對是西里奇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自從轉入職業(yè)網(wǎng)壇之后,他還沒有在任何比賽中擊敗過世界排名前20的選手,前50的都寥寥無幾。雖然達維登科本人并不以為然,甚至還不屑地說他并無過人之處,但僅僅個多月之后,西里奇就在俄羅斯人的主場圣彼得堡,再次羞辱了驕傲的“勞?!薄?/p>
可以說,2007年中網(wǎng)是西里奇的新起點。從那之后,西里奇穩(wěn)步上升。2008年的紐黑文實現(xiàn)首冠,2009年初接連在印度清奈和家鄉(xiāng)薩格勒布問鼎,澳網(wǎng)和法網(wǎng)又闖進了16強,而美網(wǎng)爆冷擊敗穆雷晉級8強則是他首次擊敗TOP3的選手。在此之后,沒有人會再用“黑馬”一詞形容他,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匹是“千里馬”,他的勝利并非曇花一現(xiàn),他有奪得冠軍甚至大滿貫的實力。
一個月后,西里奇重回福地——北京。兩年前,就是在這里,對達維登科的那場勝利開啟了他的事業(yè)之門,而今年,中網(wǎng)又會為他制造什么驚喜呢?
首輪擊敗俄羅斯好手安德烈夫,次輪挑落法國名將貝內特鳥,接著是“老冤家”達維登科,西里奇也毫不手軟,輕松晉級四強。半決賽迎來了一場硬仗,對手是西班牙人納達爾。沒有人會想到這會是場一邊倒的比賽,6-1,6-3,西里奇用近乎完美的表現(xiàn)殺進了決賽。
又是德約科維奇,又是那個可怕的對手。西里奇知道自己對小德從未取得過勝利,但他絕非宿命論者。他能做的就是專注于比賽本身,專注于每一個球。決賽并不如人意,西里奇似乎始終跨不過諾里的那道坎,甚至連他最強有力的發(fā)球都沒有占得絲毫便宜。
亞軍,西里奇會不平嗎?不,西里奇懂得滿足和進取,有時候失敗比勝利更來得重要,沒必要糾結于過去,該做的是放眼更遠的未來。
傳承復興之路
此次中網(wǎng),西里奇已經不同于兩年前那般無人問津,人們已經熟知了這個身高臂長笑容溫暖的小伙子。期間,在其主贊助商FILA組織的展臺簽名活動上,無數(shù)球迷圍繞在他身邊索要簽名,他一點都沒有球星的架子,紅著臉靦腆地滿足所有球迷的要求。
這就是西里奇,自信但不自大。美網(wǎng)過后,有人將他與同樣身高1米98的德爾波特羅比較,問他覺得最應該向美網(wǎng)冠軍學習哪方面時。西里奇非常誠懇地回答“所有方面”;中網(wǎng)過后,有人問他四次輸給小德之后,最應該改進的是什么,他也毫不掩飾地告訴對方是“穩(wěn)定”。
沒有人比西里奇更了解他自己。他非常實際,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局限于克羅地亞式的發(fā)球制勝,而是應該做一名“全能戰(zhàn)士”。
如果說“全能”是西里奇在技術層面上的優(yōu)勢,那么智慧則是西里奇思想上的過人之處。西里奇的前輩柳比西奇曾這樣評價過自己的后輩:“他是我們的軍師,他打球非常聰明。每次在比賽或訓練遇到問題的時候,我都會去向他請教解決的方法,讓他給我點建議。”除了柳比西奇,西里奇的教練,曾執(zhí)教過貝克爾(Boris Becker)、伊萬尼塞維奇(Goran IvanisevIc)以及安西奇(MarioAncic)的澳洲名教頭鮑勃·布萊特(Bob Brett),也對自己的得意門生大加贊賞:“他訓練非常努力,且很有分析能力,從不懼怕任何對手。”
談到西里奇的未來,人們總會將他與克羅地亞網(wǎng)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戈蘭·伊萬尼塞維奇相比較。2001年溫網(wǎng)決賽,伊萬尼塞維奇奇跡般地戰(zhàn)勝了拉夫特,奪得了意義非凡的大滿貫。不久后,這位“元勛”因為年齡和傷病宣布退役。從那以后,人們就不停地猜測克羅地亞下一個傳奇到底會是誰?
2004年,西里奇才16歲。二月份的時候,這個懵懂的小伙子剛剛經歷了人生第一場成人組的職業(yè)單打比賽。幾個月過后,西里奇在火車上遇到了前輩伊萬尼塞維奇,這位克羅地亞網(wǎng)壇的傳奇對這個青澀的年輕人說:“我覺得你很不錯,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薩格勒布參加雙打比賽嗎?”當時還沒有正式轉入職業(yè)網(wǎng)壇的西里奇興奮地答應了。
那一次,西里奇永遠無法忘記。
走上場的那一刻,萬眾矚目,掌聲雷動,只是為了迎接克羅地亞的民族英雄。溫暖的陽光從穹頂傾瀉下來,小西里奇默默地看著前輩,感動和激動在心中萬馬奔騰。就在這時,戈蘭轉過頭看著他,拍了拍他瘦削的肩,微笑著說:“馬林,這一切,你以后都會擁有……”
這是伊萬尼塞維奇在家鄉(xiāng)上演的最后一場雙打比賽,也是西里奇在家鄉(xiāng)上演的第一場雙打比賽。也許是命中注定,也許是刻意安排,那一刻,克羅地亞永恒的傳奇和克羅地亞未來的希望之間完成了歷史性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