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銳
汶川,一個因一場地震而被人們記住的地名。這個地方,攝影師李銳去過兩次,一次是在聽到發(fā)生地震的消息之后,一次是地震已經過去即將一年。一年的時間,很長,也很短。我們足可以用它去遺忘,可以用它去緬懷,還可以用它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發(fā)生的就發(fā)生了,無可更改。時間對于災后人們的意義是什么呢?是在面對死之后學會更好地生,是在繁華破碎之后守住最樸素的真誠。
與其說這些照片是為了紀念,不如說是為了記錄,記錄一些經歷了生死考驗的人,記錄一個經歷了重創(chuàng)而依然屹立的地方。歷時近百日,走遍震區(qū)38個村寨,李銳以她特有的冷靜呈現(xiàn)給我們生命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她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活著,也許有另一個角度,另一個場景。換換角度,換換場景,我們可能更能看清生命的真相。
展覽命名為彼岸,而彼岸又是什么呢?彼岸,是時間,從現(xiàn)在向于未來,承載堅強和希望。彼岸,是生命意義的升華,是生命的再一次覺醒。如果我們因生而慶幸,那么,從這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遭遇中學會感恩和相愛吧。彼岸,在你我的心里。祝福每一個生命,去了的和留下的,也祝福我們自己。
《汶·彼岸》由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海外中國兒童救助基金會給了特別的支持,書中的照片全部拍攝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李銳希望以此書獻給所有關心震區(qū)的人們。近百日的拍攝,留下的不僅僅是影像,而是沖擊,是希望,是對生命的反思,書中圖片深刻地讓人感受到:地震就在這里,曾經爆發(fā)。李銳表示,她的照片“在這一時空的交點,永遠記錄著這場震撼,不光是土地而是無數(shù)人的心?!?/p>
《汶·彼岸》沒有目錄,而是以一幅手繪地圖作為線索來串起照片。李銳介紹說“這張地圖是我自己手繪的,我就是拿著它們重返四川的,近百個日日夜夜,我走遍了震區(qū)38個村寨。去年5月份我第一次去時心里有個大概的輪廓,當時我就想半年以后要再來一次?!胺_書,李銳畫的地圖簡單卻清晰,收錄的照片以黑白為主色調,單一卻格外具有沖擊力:漢旺廣場上大鐘的時針永遠定格在14點28分的照片,像是在銘記歷史,而北川廢墟中的不倒翁像,是在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