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建
《就業(yè)與保障》雜志2009年第八期“小保信箱”欄目刊登的《如何確定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給出的答復有誤。顧先鋒先生提出的關于其自2004年2月在某公司上班。2008年1月8日,該公司以其培訓仍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聘了其并支付了相當兩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009年1月9日要求增發(fā)兩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遭拒絕后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guī)定,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被侵害之日起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顧先鋒先生于2008年1月8日被解聘并支付了經濟補償金。因此,如果認為其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爭議自2008年1月8日起就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其與該公司的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應當是2008年1月8日,其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為2008年1月8日起一年內,而不是第八期小保所答復的2009年1月9日起一年內。至于應當知道其權益被侵害之日并不是以其知道為標準,而是以法律界定的應當知道為標準。這一點可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6〕6號)第一條第三款關于“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毙”T诘诎似诘拇饛皖櫹蠕h的勞動仲裁時效是明顯錯誤的,請予以更正。
針對本刊第八期“小保信箱”答復有誤的問題,廖建同志給出了正確答案,深表謝意。本刊編輯部特此聯系了提供本則咨詢回復答案的律師,并給予告誡。對出現的失誤,本刊特向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