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德
仁愛之道
進山去拜會一位長者,求問仁愛之道。
小路明滅幾許,遙接山深處。半山腰上,伏兩間小屋,半道籬笆,院落磨盤大小,有幾,有壺,有茶,老者眉髯皆白,仙風道骨。
老者說,善在人心,自生仁愛。然仁愛顯世,卻薄厚有別。
正說話間,有兩只燕子從田野歸來,斜穿朱戶,在屋梁間呢喃嬉戲。老者仙手一指,說,就拿燕子作比吧,你看這燕子,一個人,若知道這是燕子而不去害它,心底,便存有了仁愛之意。
當然了,如果這個人進而接納了它們,準許它們在梁間銜泥筑巢,便是生了仁愛之心。
賓主把盞輕啜,幾番起落。
老者感嘆,說,這時候的仁愛之心,像落地的種子,既可生根發(fā)芽,盎然長成一片蒼翠,也可能落地無根,從此了無生息。一切,全在于心底有多深的善。
問道人正襟危坐,伏身傾聽,無限豁然開朗之意。
老者接著說,再進一步,如果午休的時候,這個人不把燕子的呢喃聽成聒噪,就有了仁愛之志。
當然了,這些也并不算難。老者說,重要的是,燕子有時要把屎拉在屋堂之內,骯臟難堪,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心性了。如果這個人總能平心靜氣,把地上的屎清除掉,心底里不厭惡,不嫌棄,就有了仁愛之愛。
問道的人恍然大悟,以為得了仁愛之道,滿臉欣然,脫口道,我明白了,最大的仁愛,其實就是在施愛時,心底里的一種平心靜氣的態(tài)度。
老者搖搖頭,放眼遠山,默然不語。
遠山染翠早,孤云獨去閑。
一番心騖神游之后,老者淡然道,其實,最大的仁愛,是在燕子飛走之后,你牽掛它的勞苦,掛念它的安危,你的心能夠隨它一起飛走……
體貼
上大學的時候,一次我們出去玩,回來后,滿頭大汗。進了教室,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開電扇,“呼呼呼”地吹起來。我們有說有笑,盡情享受著這涼意。
沒多久,輔導員進來了,他掃視了一圈,就把電扇關掉了。然后,他臉一黑,問:“誰開的電扇?”我們一邊舉手,一邊納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輔導員厲聲說:“自己熱的時候,一定要問問別人冷不冷!”說完,他的目光落在電扇底下的幾個女生身上。我們才看見,幾個女生正用單衫圍在腰間,捂著肚子,冷作一團。
自己熱的時候,一定要問問別人冷不冷。每年春初,或者夏末,電扇將開或者將關的日子,我也這樣問著自己的學生。
老是什么
一個上午心血來潮,和學生一起到操場上課間操。
是跑步。跟在學生隊伍后邊,一圈一圈地跑。
學生們喊口號:“一——二——三——四——”聲音響亮,氣勢震天。
我想和著學生一起喊,一張嘴,竟然沒喊出來!心里想,有什么呢,不就喊個口號嘛。于是,心里暗暗給自己鼓勁,下一次體委喊的時候,一定要喊出來。
“ 一——二——三——四——”體委又領著大家一起喊了?!耙弧蔽业淖於紡堥_了,可是這個“一”,卻卡在嗓子里,半天沒有出來。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老了。
老是什么呢?原來,老就是與年輕人在一起的時候,一種莫名的唐突,一種沒來由的惶恐以及一種說不清的不合時宜,道不明的格格不入。
圖 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