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葉利欽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了一段他在打獵時意外“發(fā)現(xiàn)”普京的故事。
那是1994年10月的一天,疲憊的葉利欽很想通過打獵的方式放松一下,于是他接受了列寧格勒州州長的邀請,去參觀郊外的狩獵場。那一次的隨員不多,都身著迷彩服,拿著獵槍。葉利欽注意到一個遲到者,“迷彩服非常合體,一副軍人儀態(tài)。他持獵槍的姿態(tài)非常自信,緊緊地抱著,就像擁抱一個心愛的女人”。圣彼得堡市長對他解釋說,那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爾。
隨員在草地上擺好桌椅和食品,準備邊吃邊談,午餐后再去森林打野豬。正當葉利欽說得投入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從灌木叢中突然躥出一個龐然大物,轉動著眼睛,用蹄子扒拉著落葉,一步步地向他們逼近。葉利欽寫道:“坦率地講,野豬的突然出現(xiàn)使我們驚慌失措,當時由于我講話時太激動,眼鏡掉在了地上,于是10個隨同人員都鉆到了桌子底下找眼鏡,情況很危急!這時我側目看到,普京沒有往桌子下鉆,下面也沒有地方了。他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端著獵槍在一旁站著,隨后聽到兩聲槍響。后來檢查的結果表明,‘總是遲到的普京擊中了野豬的心臟。我的第一印象很準確,這是一個強硬、不妥協(xié)和思維敏捷的人,莫斯科需要這樣的人——后來的一切就像預料的那樣,命運終于使普京來到了首都。”
那些鉆到桌子底下給葉利欽找眼鏡的人,自然就在葉利欽的慧眼下落選了。葉利欽當時最需要的是對付野豬的人,而不是幫他找眼鏡的人。一個人,能不能在關鍵時刻獨當一面做大事,有時候從他的行為細節(jié)就能判斷。
鉆到桌子底下給葉利欽找眼鏡這樣的事,其實一個人就夠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同時鉆下去了?是不是在這種情況下給領導找眼鏡也是一種極其寶貴的人生機遇,也需要展開激烈的競爭?
從葉利欽的文中得知,葉利欽當時的隨員包括普京在內(nèi),共有11名。11名隨員,居然有10名鉆到桌子底下找眼鏡去了,可見在當時那種“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給領導找眼鏡的人,遠遠多于對付“大敵”的人了。當時幸虧只出現(xiàn)了一頭野豬,若是有三五頭野豬同時襲來,那么普京一個人能對付得了嗎?或許正因為普京這樣的人太少,在關鍵時刻首先想到給領導找眼鏡的人太多,才會出現(xiàn)普京任滿后無數(shù)的俄羅斯人舍不得他離開的場面。
摘自《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