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軼
【摘要】中俄兩國的語言淵源不同,兩國的語言文字的由來不同,兩國諺語的形成過程不同,兩國諺語的發(fā)展歷程上起主導作用階層不同,導致兩國的諺語存在著很多有趣而值得研究的差別,但兩國有相鄰的地理位置有著相似的道德倫理理念和價值觀,從而又使兩國諺語中存在相當大的共同特性。
【關鍵詞】諺語;差別;共同性
諺語是一面鏡子,中俄諺語折射著兩國的民族性格的縮影,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民族個性這一涉及語言與文化互相關系的核心問題特征。德國偉大詩人歌德說過:“經驗是永遠的生活老師。”正因為如此,諺語能廣泛而久遠的流傳,在人民中間起著生活教科書和語言教科書的作用。М. Шолохов對諺語曾經做出這樣的評價:“任何一種民間創(chuàng)作的形式都不能像諺語那樣強烈而多方面地體現(xiàn)人民的智慧,晶瑩剔透而深刻地反映其民族歷史、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及世界觀?!?/p>
語言對世界觀的確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影響決定著人的思維和認識活動,不同語言在認識功能上的差異最終導致不同個體民族語言的差異。中俄兩國的諺語都具有嚴格的語法結構,非常的嚴謹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同樣的狀況指示下兩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俄羅斯的諺語自然情切,中國諺語強調修飾,使用時朗朗上口、妙趣橫生;俄羅斯諺語采用精煉的比喻暗示潛在道理。至于漢俄諺語的結構特征,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的諺語采用格式化的嚴謹結構,顯得權威且富有古典色彩,并且比其俄羅斯諺語,中國諺語顯得更加注重圣賢名句。在修飾手法運用上兩國也存在著很大的共同點,展現(xiàn)出其深厚獨特的文化魅力,加之使用口語化的表達方式使之更加親切自然。
論文中我們著重比較漢俄諺語的內容分類,其中部分漢俄諺語的語義完全相似,有的則相差較大,同樣通過中俄諺語中名詞的比較、中俄諺語中倫理價值的比較等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中俄民族的共性和差異,并且明顯地表現(xiàn)在價值取向和行為判斷中。所以我們可以從諺語的不同側面出發(fā),并且在各個方面中選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做一個有針對性的比較。
1.漢俄諺語的內容分類
諺語是表達性的俗語,諺語具有很強的語言性,是不發(fā)達社會的“百科全書”,所以我們認為從語義所表達的內容來分類,最為恰當,而諺語的內容又是那樣的復雜,幾乎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要進行細致的分類十分困難,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生活諺語和行業(yè)諺語。
生活諺語——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行業(yè)諺語——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
在俄語中類似的諺語也是不勝枚舉。例如
1.Беданеприходитодна(禍不單行)。
2.Истеныимеютуши(隔墻有耳)。
漢俄諺語的語義對比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兩國諺語典型化的狀況指示就能夠比較明確地說明兩國諺語的特點。
2.漢俄諺語的語義異同
俄漢兩種語言文化習俗、狀況指示和修辭手法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俄漢具有不少表示相同道理的諺語,由于包含的俄漢民族的智慧有著不少共性的東西,它們之間存在著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兩國諺語在意義上具有相似性,是因諺語,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都是人民大眾生活經驗和聰明智慧的結晶,而人類生活、思維具有相似的一面。下面我們就看一看俄漢諺語的相符之處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
2.1.完全相似的諺語
完全相似的諺語:這些諺語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結構上都相符。
比如:
1. Куйжелезо , покагорячо(趁熱打鐵)。
2.Дайпалецилокотьоткусит(得寸進尺)。
通過以上俄漢諺語對比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含義相同的俄漢諺語從一個角度說明了人類文明的統(tǒng)一性,說明了不同民族的思想意識、社會心理、價值觀念和到的文化的相同之處。諺語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反映并表達民族的意愿、觀念、追求、情感,傳播大眾智慧、生活經驗、事實哲理、為人處世的方式等。由于人們思維方式有同一性,(similarity ofmansthinking)[1]所以諺語表達的內容難免有相同之處。勤勞的俄羅斯人民經歷過漫長的農奴社會的專制和強權給他們帶來的痛苦,勇敢地和敵人做斗爭。而中國人民也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近代中國人民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忍受過極大地恥辱,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俄兩國人民相似的經歷使他們在思想觀念等很多方面不謀而合。因此,反映這些內容的諺語就有了明顯地同一性特征。
2.2.不完全相似的諺語
不完全相似的諺語:這些諺語在意義上相符,結構上部分一致,但語言形式不同。
例如:
1.Волковбояться , влеснеходит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Умхорошо , адвалучш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3.Лучшебытьголовойкошки , чембытьхвостомльва(寧為蛇首,不為龍尾)。
4.Близ норылисанапромыселнеходит(兔子不吃窩邊草)。
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人喜歡用狼、狐貍、貓、雞等形象做比喻,而中國人喜歡用兔子、龍、蛇等等。中國帶有名人的諺語也比俄羅斯多。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爸T葛亮”是聰明、智慧的象征。因此,這條諺語贊揚集體的智慧。諺語凝聚著各國人民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把不同文化的人們連在一起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無處不在,那么諺語不再受地域的局限而成為全人類或我們這個地球村的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
綜上所述,諺語既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文化的特點,又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尤其特殊的一面。諺語是人類語言和智慧的精華,是濃縮的文化。通過俄漢諺語文化內涵的比較,我們看到人們思維的同一性、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相似導致俄漢諺語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習俗等導致了諺語的差異性。然而更重要的是俄漢諺語表達的內在文化信息給我們的啟迪。合理恰當?shù)氖褂盟梢允箤W生在學習外國語言的同時,得到精神、智慧和道德方面的極大鼓舞,從而推動我們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Song Fei.A view of contrastive analytical methodolog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J].外語教學,1997,(3).
作者簡介:于軼(1981--),女,漢族,山東煙臺市人,助教,從事俄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