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臺灣大姓之根多在河南

      2009-12-03 09:10晏慎鈞
      尋根 2009年5期
      關(guān)鍵詞:黃姓林姓李姓

      晏慎鈞

      河南地處黃河中游,是炎黃子孫的重要發(fā)祥地,漢族的姓氏大多源于中原。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變遷,尤其朝代更替、天災(zāi)人禍等因素,中原人不斷向全國各地播遷。特別是自秦漢到唐宋時期,河南人曾多次大規(guī)模南遷。過去民間有句古話:“寧肯往南遷一千里,不愿向北挪一磚地?!逼渲杏绊懮钸h的兩次人口大遷移均在唐朝。一次是唐朝初期,因“蠻獠嘯亂”,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朝廷命令,率58姓3600人入閩,平定“嘯亂”,開辟漳州郡;另一次是唐朝末期,又有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豫南數(shù)萬農(nóng)民起義武裝,向南攻占福建,后建立“閩國”。所謂“客家人”,絕大部分祖根都在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至明、清兩代,鄭和7次下西洋和鄭成功收復(fù)寶島臺灣,由福建遷入臺灣的達48姓,其祖根多在河南。臺灣人口中以陳、林、黃、鄭四大姓為最多,故在臺灣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說。陳姓散居臺北、彰化、臺中、嘉義、臺南等地,成為臺灣人口的第一大姓。林姓在臺灣約有200萬人;謝姓在臺灣有36萬余人。鄭成功自1662年3月,徹底擊潰荷蘭駐守臺灣的殖民軍隊,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隨后遷入臺灣的鄭姓人口大增,成為第四大姓,其人口有31萬余。黃姓隨鄭成功收復(fù)臺灣有功,被任命的黃姓文武官員達20多名,因此,黃姓遷入臺灣人口眾多,散居臺灣各地,以臺北錦田堂為最多,致使黃姓在臺灣成為第三大姓。蔡姓遷入臺灣人口也不少,臺北、臺中、臺南都有蔡姓人口定居,僅臺北縣洋坑村的蔡姓就達7000多人。許姓在臺灣人口大姓中排第11位。

      據(jù)臺灣有關(guān)機構(gòu)統(tǒng)計,臺灣大姓皆為單姓,主要有1 5大姓,即陳、林、黃、張、李、王、吳、蔡、劉、楊、許、鄭、謝、郭、賴等。其中有12大姓根在河南,簡介如下。

      陳姓:其姓源有三支,其中兩支源于河南。一支為帝舜后裔胡公滿,周武王時被封于宛丘(今河南淮陽),建陳國,后裔以國為姓;另一支系后魏代北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陳姓,望出潁川、汝南、固始等地。

      林姓:其姓源有三支。一是殷商王族比干之后,比干諫紂王被殺,其妻避難至牧野(今河南淇縣),在密林中生下一子,取名堅,武王滅商后,賜比干后人林姓;二是后魏代北鮮卑族丘林氏,南遷中原改為林姓;三是出自周平王后代,平王次子名林開,其后裔為林姓。

      黃姓:其姓源出自國名,以國為姓。西周時期有諸侯國黃國(今河南潢川縣),后為楚國所滅,其王族子孫遂姓黃,望出豫東南、鄂東北。

      李姓:其姓源有二。一是以理姓改李姓,即商朝末年理征因得罪紂王而死,其子利貞出逃至豫西伏牛山伊河流域,食木子(樹果)得全性命,遂改理為李姓;據(jù)林寶《元和姓纂》,道家始祖李耳(老子,今河南鹿邑人)即為李利貞第11世孫;二是后魏鮮卑族復(fù)姓叱李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為李姓。

      王姓:其姓源甚多,源于河南的就有三支:一支出自北海、陳留郡者,為舜之后,此媯姓之王;一支出自汲郡,殷相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一支出自河南郡,為頻氏所改王姓。

      蔡姓:其姓源出自國名。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縣),建蔡國,稱蔡叔度。至蔡平王時遷于新蔡(今河南新蔡縣)。楚國滅蔡國后,其子民以國為姓而成蔡姓。

      劉姓:一出自祁姓,夏王孔甲封帝堯裔孫劉累為御龍氏,后劉累隱于今河南魯山縣,子孫以劉為姓,是為劉姓主源。二為周文王后裔王季之子,成王時被封于劉邑(今河南偃師市),該支庶子孫遂以祖上封邑為劉姓。三是北魏孝文帝改鮮卑族勛臣獨孤氏為劉氏,得姓地望亦為河南。

      楊姓:其姓源有三,中有源于河南一支,為北魏鮮卑族莫胡盧氏所改為楊姓。得姓地在洛陽。

      鄭姓:其源出自國名,以國為姓。鄭武公輔佐周平王時,東遷今河南榮陽后建立鄭國,后定都新鄭。韓國滅鄭國后,其后裔以國名為姓,望出榮陽。

      謝姓:其姓源出于南陽。周宣王封其母舅申侯于謝地,建謝國(在今河南南陽),國滅后國人以國為姓。

      郭姓:其姓源有二。一支出自國名,周平王封姬序于北虢(今河南陜縣),號稱虢公,建虢國,其子孫以虢為姓。虢與郭同音,亦為郭姓。另一支出自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后,以居住城郭園池而得姓。還有東周時虢公支庶子孫東遷至滎陽,建東虢國,后裔亦為郭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臺灣絕大多數(shù)同胞懷著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先祖的深情厚誼和拳拳赤子之心,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越過千山萬水,回到河南尋根懷祖,祭奠先人,參與根親聯(lián)誼,續(xù)修家乘,支持關(guān)心家鄉(xiāng)經(jīng)濟文化建設(shè),考察投資環(huán)境,開辦企業(yè),進行交流合作。他們?yōu)楹幽辖?jīng)濟騰飛、文化發(fā)展、科技進步、社會文明等取得輝煌成就而高興,為使家鄉(xiāng)繁榮興旺而出力,為實現(xiàn)兩岸和平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復(fù)興大業(yè)作出貢獻,真正體現(xiàn)了海峽兩岸一家親。

      猜你喜歡
      黃姓林姓李姓
      九千七等
      李氏播遷遍天下
      李姓影響有多大
      生路
      生路
      南乐县| 南康市| 红桥区| 云龙县| 金平| 沙坪坝区| 普格县| 淅川县| 大理市| 沁源县| 互助| 南昌市| 肃南| 兴化市| 离岛区| 巢湖市| 武汉市| 邯郸县| 青神县| 太湖县| 大埔县| 酒泉市| 高陵县| 马尔康县| 桂阳县| 涡阳县| 抚顺市| 孟连| 鞍山市| 庄河市| 双柏县| 綦江县| 南郑县| 抚州市| 随州市| 灵山县| 长海县| 古田县| 哈巴河县| 原阳县| 秦皇岛市|